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这项运动“火”起来了, 能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

2022-10-10 11:09   南京市第一医院

同时,还应搭伴骑行。如果出现急性损伤,同伴可以帮忙及时求救;如果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无法自行缓解,则要及时就医。   

如今,一半人在绿道骑行,一半人在草坪上露营、丢飞盘已经成为青年朋友圈的常态。看似平平无奇的“骑行”跟露营、飞盘一起被网友合称为“2022年户外三件套”   

区别于骑车通行,骑行运动不单单将自行车视为一种交通工具,这更是一项体育爱好,是一种将人、运动器械和大自然三者相互融合的运动方式。很多骑行爱好者平日在市区内骑行,假期便会选择“4+2”方式(即“4个轮子+2个轮子”)出行,即开车到郊区或者人少的地方再骑行。

作为一项有氧运动,规律的骑行的确对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朱琳琳介绍说,针对骑行对健康的作用这类课题已有大规模研究,就研究结果看,骑行能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

具体而言,骑行对于肥胖、胰岛素抵抗、心肺功能下降都有帮助,比如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内脏脂肪,而这对我们心血管系统非常重要,因为肥胖、胰岛素抵抗都是心血管系统重要的危险因素。保持骑行习惯的人肥胖风险可以降低39%、高血压风险可以降低11%、糖尿病风险能降低18%。  

值得注意的是,骑行时要注意控制速度与频率,过量运动会对身体产生损伤。不同的人对于运动的耐受能力是不同的,朱琳琳建议初骑者保持轻中级的锻炼强度,每次骑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60分钟,速度维持在15千米/时~20千米/时。“小于30分钟达不到锻炼效果,大于60分钟可能会对骨骼、男性前列腺产生不利影响”。

朱琳琳建议一周骑行4次~5次,一周骑行时间维持在150分钟~240分钟。骑行过程中心跳比正常情况下快一些,微微出汗即为合适强度。如佩戴心率表,可用170减去年龄计算目标心率,如20岁目标心率为150次/分,50岁目标心率为120次/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身体耐受度,提高骑行速度和时长。  

朱琳琳强调,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不适合长时间骑行。通过骑行达到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目的即可,挑战极限的潜在风险可能大于运动带来的益处。

同时,还应搭伴骑行。如果出现急性损伤,同伴可以帮忙及时求救;如果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无法自行缓解,则要及时就医。   

专家简介

51611665371124603

朱琳琳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从事心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2年。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老年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高血压分会委员。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及市级科研项目1项。   

技术擅长:擅长复杂冠心病、难治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心血管,胰岛素,高血压,运动,骑行,心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