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需「特殊关注」的3大ADC不良反应:有病死率高达50%的;还有使停药率升至20%的......

2022-10-10 16:23   找药宝典

ADC通常耐受良好,但不良反应和医学问题,都需要我们早期发现、精准评估、及时干预。

肺部 不良反应

ILD是一组由各种原因导致肺部炎症和(或)纤维化的异质性疾病,实际的发病顺序包括一系列的炎症和纤维化。ILD不仅破坏间质床,还改变实质(肺泡、肺泡管和细支气管),并发症包括缺氧恶化、心血管疾病、肺高压及感染。然而,抗HER-2 ADC引起的肺损伤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ILD最常报告的症状为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但有时咳嗽为唯一主诉。胸膜炎性胸痛、咯血比较罕见。患者可以完全无症状,但伴影像学异常。双肺底湿啰音为典型体征,但不一定每次查体时都能发现典型体征。

全血细胞检查可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X线检查最常见的特征为网状阴影,也可见结节状或混合状。高分辨率CT典型改变主要累及胸膜下和基底膜,表现为网状、蜂窝状伴或不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在抗HER-2的ADC中,T-DXd的ILD相关死亡率最高(1.7%~2.2%),其他HER-2 ADC(包括T-DM1、Trastuzumab duocarmazine在内)ILD相关死亡率为0.1%~0.6% 。

处理:药物诱导的ILD或非感染性肺炎为排除性诊断。检查方法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和放射影像学检查,HRCT的敏感性更高。若病史与辅助检查仍无法明确诊断,可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镜等侵入性检查。肺活检应根据患者个体化需求而定。全面的肺功能检测和血氧测定有助于预后判断和疾病监测。

38241665358355685

建议有肺疾病既往史的患者谨慎使用T-DXd或T-DM1。若开始治疗,需密切关注肺部病变的征象,以早期发现和避免重度ILD或非感染性肺炎。建议每4~6周监测并及时评估体征和新发或恶化的呼吸道症状。治疗期间,一旦疑诊ILD或非感染性肺炎,应暂停治疗并考虑立即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确诊后,应根据ILD或非感染性肺炎严重程度来调整剂量。

30861665358355984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为接受T-DM1治疗患者中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在亚裔患者中更高。T-DM1治疗期间,血小板减少是减量甚至停药的首要原因。接受T-DM1治疗的患者血小板计数通常在第8天降至最低值,在下一次计划给药前恢复至0~1级。

T-DM1治疗期间出现的≥3级血小板减少很少引起≥3级出血。临床上,化疗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严重程度与出血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出血风险取决于血小板下降幅度、最低计数的持续时间以及其他参与因素。根据种族与血小板计数构建的多变量预测模型,出血风险最高亚组为亚裔且血小板计数为(100~220)×109/L,最低亚组为非亚裔且血小板计数>300×109/L[T-DM1治疗1年内≥3级血小板减少概率为40%(亚裔组)和2%(非亚裔组)]。

然而目前T-DM1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尚无定论。

处理:建议在每次给药之前监测血小板计数。对于出现血小板减少和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应予以密切监测。同时进行患者教育,避免出血。

绝大多数血小板减少可以在治疗暂停、减量或终止后恢复。必要时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处理任何其他潜在的血小板减少原因,如控制感染或凝血障碍等;有指征时(如血小板计数≤10×109/L时)输注血小板以及采取促血小板生成治疗,治疗包括:(1)血小板减少≥2级时给予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2)在血小板减少≥2级时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3)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用于rhTPO或rhIL-11未能在下次T-DM1治疗前将血小板计数恢复到≤1级的情况下。

79321665358356145

临床实践中,rhIL-11推荐剂量为25~50 μg/kg,皮下注射,1次/d,连续用药7~10 d,直至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或较用药前升高50×109/L。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并及时处理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或超敏反应、房性心律失常和晕厥,以及更常见的水肿和液体潴留等。

rhTPO推荐剂量为300 U/(kg·d),1次/d,连续用药14 d,直至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或较用药前升高50×109/L。使用过程中监测血常规,每周2次,特殊情况下隔日1次。在接受T-DM1治疗后出现的罕见重度持续性血小板减少(≥3级且持续时间超过90 d)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接受了rhTPO治疗,故使用rhTPO时应注意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状况。

TPO-RA属于第二代血小板生成生长因子,在持续血小板减少时使用,且不能代替血小板输注;推荐剂量为罗米司亭2~3 μg/kg每周,或艾曲泊帕50~75 mg/d,治疗直至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眼部不良反应

ADC用于肿瘤治疗时报告的眼科不良事件种类繁多,不良反应机制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有限的数据显示,眼部不良反应通常发生于≥2个治疗周期后,累及眼表,包括角膜炎、干眼症、角膜小囊或沉积物、结膜炎等。患者最常见症状为视力模糊,其次为视力下降和复视。Trastuzumab duocarmazine治疗的患者中眼部不良事件为停药的主要原因(10%~20.8%),包括干眼症、结膜炎和角膜炎,发生率最高接近40%。T-DM1和T-DXd研究也有干眼症的报告,发生率分别为4%和11%,T-DM1相关结膜炎发生率也在4%。

处理:裂隙灯检查为诊断与评估的常规手段。1级不良事件可应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同时继续原剂量治疗;2~3级不良事件需暂停治疗,可使用自体血清滴眼液,缓解后降级1个剂量水平继续治疗;4级应终止治疗。应避免使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当症状恶化或出现2级以上不良事件时,应请眼科会诊。

作为肿瘤治疗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ADC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惊喜。ADC通常耐受良好,但不良反应和医学问题,都需要我们早期发现、精准评估、及时干预。

此外,各个ADC具有不同的安全性特征,分别有需要特别关注的不良反应,例如,接受恩美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需特别关注血小板减少、肝不良反应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T-DXd治疗期间应关注中性粒细胞减少、间质性肺疾病或非感染性肺炎以及LVEF降低的风险;戈沙妥珠单抗治疗常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同时需密切监测腹泻。

75971665358356611 66261665358356887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病死率,ADC,血小板,治疗,患者,剂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