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APCS,肠癌早期检出率达95.2%!| CGH (IF 13.6)
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上升: 全球范围内,2020年结直肠癌的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数高达193万,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 死亡人数已经攀升至第2位,仅次于肺癌! 而在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已经攀升至第2位,死亡人数已经位居第4位。 另外,值得人们警惕的是: 近些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呈现年轻化的态势,很多人在50岁前就被检测出患有结直肠癌。 和其他癌症不同,结肠镜检查可以有效地发现肠道息肉等结直肠癌的早期病变,在检查时候切除早期病灶可以有效地预防其进一步发展。 更加关键的是:结直肠癌被认为是“十分懒惰的癌症”,从出现增生、肠息肉等早期癌症病变直至演变到结直肠癌,需要经过数年乃至十几年的发展,如果在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患者将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
如果在结直肠癌发展早期进行干预,一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4%,即每100个人中有94个人可以获得临床治愈;但是如果结直肠癌发展到晚期(四期),那么5年生存期将大幅度下降,只有11%。 因此,早期对结直肠癌进行筛查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听到结肠镜检查,很多人都会望而却步,不论是价格、接受度和普及度,结肠镜检查都有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做。那么有没有其他的检测技术,可以在结直肠镜检查前进行进一步的患者分层,从而判断哪些患者可能患有结直肠癌并进行进一步的结肠镜检查呢? 近期,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盛剑秋、金鹏教授团队 在消化领域国际知名期刊《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影响因子13.6)的一项研究带来了一项新的研究进展。这项研究由解放军总医院的研究团队主导,测试了国产试剂盒常易舒®粪便DNA-SFRP2和SDC2双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检出率。 结果显示:
双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亚太地区结直肠癌评分系统(APCS)可以检测出95.2%的结直肠癌,显著提高结直肠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主要结合亚太地区结直肠癌评分系统(APCS)和国产试剂盒的双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对结直肠癌风险进行分层评估,和结直肠镜检查相比,此款试剂盒只需要对人群的粪便样本中的相关DNA信息进行检测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从门诊和癌症筛查中心招募了2842名参与者,研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和家族史,一共计算了2439名参与者的APCS评分。 最终,有2240名受试者完成了所有的研究程序,这些参与者除了计算APCS评分外,还同时进行了SFRP2和SDC2双基因甲基化检测和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最后通过结直肠镜检查作为金标准,判断参与者是否为结直肠癌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
根据APCS评分,可以将38.8%的患者归入到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和低风险和中等风险人群相比,高风险人群患晚期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了1.8倍!
APCS评分和双基因甲基化检测相结合,可以检出95.2%的结直肠癌患者,还可以检出73.5%的进展期癌症!
与APCS评分联合粪便免疫化学测试的结果相比,APCS评分联合双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对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敏感性更高。
APCS评分和双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晚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研究中结直肠镜检查的工作量仅为47.1%,通过APCS评分和双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提前对患者进行分层,可以减少超一半的结直肠镜检查的工作量,有效降低了结直肠镜检查资源的浪费。 值得庆贺的是,近年来中国在结直肠癌早筛领域进步不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结直肠癌早筛产品,相信随着国产结直肠癌筛查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帮助更多中国癌症进行有效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获得更长久的生存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