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每日毅讯| JACC子刊:根据BMI调整抗血小板治疗策略是否有益?

2022-10-10 10:11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高危冠心病患者PCI术后3个月改为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在所有类型的BMI分组中都减少了出血事件且不增加缺血事件。

每日毅讯

+

94981665357020438  

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重点是抗凝和抗血小板,如何平衡活血与出血是永恒的主题。考虑药物剂量与体重的关系,一直以来有一种思路是通过体重或者体重指数来调整药物剂量,从而达到简单优化抗栓治疗的策略的目的。近期,JACC Cardiovas Interv杂志发表了TWILIGHT研究的亚组分析,探讨了这一话题。

TWILIGHT试验是在高危冠心病患者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3个月,随机分配至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T+A组)或替格瑞洛联合安慰剂组(T+P组)。本次分析是TWILIGHT研究的预设分析,患者根据体重指数被分为正常体重 [BMI 18.5-24.99 kg/m2]、超重 [BMI 25-29.99 kg/m2] 和肥胖 [BMI ≥ 30 kg/m2]。

研究结果显示:在7,038名TWILIGHT研究入组患者中,1,807名(25.7%)体重正常,2,927名(41.6%)超重,2,304名(32.7%)肥胖。在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患者中,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相比,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可减少BARC2、3或5型出血的主要终点(正常体重:HR:0.48 [95% CI:0.32 -0.73];超重:HR:0.57 [95% CI:0.41-0.78];肥胖:HR:0.63 [95% CI:0.44-0.91];交互作用 P=0.627);也不增加复合缺血性终点(任何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中风)(正常体重:HR:1.36 [95% CI:0.84-2.19];超重:HR:0.92 [95% CI:0.63-1.35];肥胖:HR:0.84 [95% CI:0.56-1.25];交互作用 P=0.290)。

58091665357020530  

毅讯点评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高危冠心病患者PCI术后3个月改为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在所有类型的BMI分组中都减少了出血事件且不增加缺血事件。通过简单的BMI区分药物的治疗组合推荐在这部分患者中未体现任何获益。出血与活血的悖论贯彻于整个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始终,缺血与出血评分往往共享了很多危险因素,因此高出血的患者也往往合并高缺血风险。临床上缺乏能够真正区分这两类治疗方向相反人群的重要biomarker。前期发表的阿司匹林在高Lp(a)患者中一级预防的获益,或许给予我们一些启示。那些能够真正体现高血栓风险而不是高出血风险的biomarker,可能是我们升级抗栓治疗方案更合理的理由。

参考文献: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202563/

33011665357020684

作者简介

张毅,FACC,FESC,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研究员、副教授、博导;CCI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患者,出血,正常,肥胖,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