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抑制剂再添大将,礼来赛普替尼在华获批!

2022
10/10

+
分享
评论
找药宝典
A-
A+

塞尔帕替尼和普拉替尼这两种RET特异性抑制剂对各种RET重排和RET突变具有广泛的临床活性,旨在通过保留非RET靶标来超越多激酶抑制剂的局限性。尽管创新之路异常艰难,但相信在RET抑制剂的细分领域会逐步涌现更多“黑马”。

礼来制药10月8日宣布,其高选择性RET抑制剂塞普替尼(40mg & 80mg 胶囊)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转染重排(RET)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需要系统性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RET突变型甲状腺髓样癌(MTC)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患者、以及需要系统性治疗且放射性碘难治(如果放射性碘适用)的晚期或转移性RET融合阳性甲状腺癌(TC)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患者。

什么是RET基因?

RET基因是一种重要的癌驱动基因,主要通过突变、过度表达等方式影响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当染色体重排导致RET基因中间断裂后,RET基因3'端激酶结构域会与不同的基因发生融合,形成驱动肿瘤增殖的融合基因。迄今为止,RET与其他伴侣基因的融合已在多种人类癌症中报道,包括甲状腺状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在甲状腺状癌(PT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检测到RET重排。

新将-塞尔帕替尼

塞尔帕替尼是Loxo肿瘤学开发的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ET(在转染过程中重新排列)抑制剂,用于治疗携带RET改变的癌症。实验模型表明,它对各种RET改变具有纳摩尔效力,包括融合,激活点突变和预测的获得性抗性突变,同时主要保留非RET激酶和非激酶靶标。此外,塞尔帕卡替尼还可穿透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在模型中显示出脑内具有抗肿瘤活性。塞尔帕替尼于2020年5月8日在美国获得首次批准,用于治疗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RET融合阳性甲状腺癌和RET突变甲状腺髓样癌。

LIBRETTO-321研究是一项旨在评估塞普替尼用于中国RET变异晚期实体瘤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开放标签、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塞尔帕替尼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在26例纳入主要分析集(PAS)的NSCLC患者中,IRC评估的ORR为69.2%(95%CI:48.2-85.7),其中初治患者(8例)ORR为87.5%(95%CI:47.3-99.7),经治患者(18例)ORR为61.1%(95%CI:35.7-82.7);94.4%的患者在中位随访9.7个月时仍持续缓解。

在26例纳入PAS的MTC患者中,IRC评估的ORR为57.7%(95%CI:36.9-76.6),其中初治患者(17例)ORR为58.8%(95%CI:32.9-81.6);经治患者(9例)ORR为55.6%(95%CI:21.2-86.3);93.3%的患者在中位随访 8.7个月后持续缓解。

对于入组的1例RET 融合阳性的晚期TC初治患者已接受23.4 周的治疗,并在第 8 周达到了确认的部分缓解(PR),IRC 确定最大肿瘤负荷缩小43%,并且缓解仍在持续。塞尔帕替尼耐受性良好,大部分AE为低级别,可控制并且可逆,仅3.9%的患者因治疗相关的AE停药。

塞尔帕替尼在RET融合阳性患者中具有快速持久的抗肿瘤活性,研究显示已超过了以前使用多激酶抑制剂获得的结果。这些发现确立了RET融合作为肺癌临床上可行的驱动因素,对相应肿瘤患者后期治疗具有明显的益处。

老将普拉替尼同样出彩

普拉替尼是国内首个上市的强效、口服、选择性RET抑制剂,对融合和突变有效,且与肿瘤类型无关。还未在国内上市时,RET融合突变肿瘤的治疗方案主要为多激酶抑制剂类药物,由于靶向选择性不高,疗效非常有限且毒性较大,所以普拉替尼的出现为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提供新的生机。

2020年WCLC大会上ARROW研究中国数据公布,来自10个中国研究中心的37例晚期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了全球ARROW研究。结果显示:32例基线有可评估病灶的患者中,确认的客观缓解率 (ORR) 为56% (95% CI: 38-74%), 包括1例完全缓解和17例部分缓解(PR),除此之外,还有2例部分缓解待确认。疾病控制率为97%,其中1例不可评估。

ARROW研究结果显示为:在先前接受过卡博替尼和/或凡德他尼治疗的55例RET突变转移性MTC患者中,普拉替尼治疗的总缓解率(ORR)为60%。在没有接受过卡博替尼和/或凡德他尼治疗、被确认为不适合标准护理的29例RET突变晚期MTC患者中,ORR为74%。在11例RET融合阳性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中,ORR为91%。

小结

塞尔帕替尼和普拉替尼这两种RET特异性抑制剂对各种RET重排和RET突变具有广泛的临床活性,旨在通过保留非RET靶标来超越多激酶抑制剂的局限性。尽管创新之路异常艰难,但相信在RET抑制剂的细分领域会逐步涌现更多“黑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抑制剂,患者,肿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