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外渗致整个手臂肿胀?! 这招一次换药48小时就搞定

2022
10/10

+
分享
评论
纳洛酮的护理天地
A-
A+

但这些介绍的方法,均需每隔1~2h进行更换处理,除了操作麻烦,同时会影响病人的舒适度,临床上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造影剂外渗,轻者可引起局部皮肤肿胀、苍白或红斑,严重者可造成皮肤组织损伤、溃疡、坏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增加了科室医疗纠纷的发生风险,同时也成为影像科护理安全的问题之一。

分享一个造影剂外渗后使用水胶体透明贴进行外敷的案例,供临床借鉴。

案例再现

基本信息:患者,男性,52岁。

入院诊断:1.混合痔;2.肛周脓肿

发生经过:

2020-03-09-9:00,患者在放射科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当时经左前臂外周静脉留置针推注造影剂。在推注造影剂不久,患者即感留置针局部剧烈疼痛,呈炸裂样痛,NRS评分7分。患者当即呼叫。后护士立即予拔除留置针,局部按压后改在右前臂重新行留置针置管,完成检查后返回病房。病房护士立即予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5mg湿敷2h,抬高患肢等处理。同时请会诊处理。

处理经过:

1、外渗24小时内处理:

① 敷料外敷:穿刺点用碘伏消毒,肿胀手臂局部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待干;取水胶体透明贴10cm*10cm*4个,无张力贴敷在肿胀部位,上下缘超过肿胀部位,包绕手臂3/4圈。

42991665357067698  

② 抬高患肢:用两个枕头垫在患肢下方,务必使其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

③ 健康宣教:向患者做好解释,告知外渗愈合需要时间,24小时内肿胀还会加重,如疼痛加重,及时报告。

④ 严格交接:班班交接,加强疼痛评估及局部评估,上报不良事件。

2、外渗24小时后处理:

局部红外线照射,1日2次,每次30min。余同前。

后续追踪:

外渗6h:

时隔4小时,肿胀下缘已达手腕处,上缘已超过肘关节达到上臂中部。患者诉局部胀痛,NRS评分4分。

79031665357067792  

下图为放大局部进行对比,可见4小时前还充盈的前臂静脉已看不到了。

74481665357067884  

外渗23h:

患肢疼痛及肿胀已较前一天减轻,NRS评分2分。但在肘部及前臂外缘处可见张力性水疱。

28651665357067979  

张力性水疱的处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湿润敷贴边缘,揭开一角,注意避免将疱皮揭破,局部用碘伏消毒待干;肘窝处直接外敷1/2个水胶体透明贴,外缘处用2ml注射器将疱液抽干,内置藻酸盐敷料一小块,再用1/2个水胶体透明贴固定其上。见下图。

94241665357068081  

外渗47h:

局部肿胀已明显消退,下缘处水胶体透明贴已卷边,患者未诉疼痛,NRS评分0分。

96191665357068150  

处理:

将卷边处水胶体敷料用剪刀剪平,余不作处理。告知患者7天后可揭去敷料。

案例小结:

根据造影剂外渗范围及局部肿胀程度,本案例中的患者属于重度外渗。通过采用水胶体透明贴进行处理,24小时显效,48小时消肿,效果明显,且操作方便,减轻患者的疼痛。

12221665357068265  

文献报道,水胶体透明贴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湿润皮肤,预防坏死组织形成,促进组织细胞修复。外渗发生后立即贴敷水胶体透明贴,早期加冷敷4h,24~48h即可消肿,值得临床借鉴。

造影剂外渗的评估及处理方法

一、外渗评估

造影剂外渗量的准确评估是提供合理有效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常采用以下2种方法进行评估:

根据造影剂外渗量程度:将外渗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其中轻度为外渗量<20ml、中度为外渗量20~50ml、重度为外渗量>50ml。

根据穿刺部位及肢体的肿胀及感觉和血运情况:把外渗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轻度为局部穿刺点周围肿胀较局限,范围不超过5cm;中度为肿胀范围超过5cm,未见明显超过关节,局部肢体感觉及血运正常;重度为肿胀范围广泛,明显跨越关节,甚至弥漫整个肢体或加重水肿,有感觉或肢体血运的异常。

二、处理方法

1、综合干预措施

① 造影剂外渗发生后,立即将留置针拔出,并用棉球紧压穿刺点,防止药物外流加重肿胀。

② 评估外渗程度,实施对症处理,采用药物外敷、药物封闭等方法。

③ 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促进外渗的造影剂吸收。

④ 24h后,肿胀部位可予湿热敷,减轻水肿,解除神经末梢压力,减轻疼痛。

⑤ 对于重度外渗者,判断肿胀进展情况,如存在发生肌筋膜高压综合征,则需要切开引流处理;有水泡,可以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液体;发生破溃者,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随后使用无菌棉球挤压出剩余液体;合并感染者,需抗感染处理。

2、局部处理方法

除了本案例中使用的水胶体敷料外,目前文献报道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50%硫酸镁湿敷、马铃薯外敷、如意金黄散外敷、芒硝外敷、喜辽妥外敷等。

但这些介绍的方法,均需每隔1~2h进行更换处理,除了操作麻烦,同时会影响病人的舒适度,临床上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 潘文龙,赵浩,王芳. 预防和处理造影剂外渗的护理研究进展. 护理与康复,2019,18(1).

来 源 :华医网    

作 者 :雪 仔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造影剂,手臂,肿胀,换药,敷料,棉球,案例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