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敏团队在老年医学顶级刊物发表综述,阐述肠道-肌肉轴在增龄相关肌少症中的作用
新闻 · 提要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胡耀敏团队在Ageing Research Reviews(影响因子IF=11.79,中科院1区)杂志发表综述,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其在肌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助力于开发菌群相关疗法应用于增龄相关肌少症的早期干预,促进老龄化社会广大人群的健康老龄化。
近年来,全球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倡导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尤为重要。肌少症的特征是随着年龄增长,骨骼肌的质量、力量和功能进行性下降,主要分为增龄相关肌少症(又称原发性肌少症)和疾病相关肌少症(又称继发性肌少症)。据欧洲肌少症工作组报道,全球增龄相关肌少症的患病率在10%至27%之间,平均患病率为17.7%。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新的手段来改善和增强老年人的肌肉质量和功能,以保障老年人日常独立生活的能力,这符合全球健康老龄化的愿景。最近,肠—肌轴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肌少症的发生发展被认为与肠道菌群的物种组成和功能变化密切相关。新一代益生菌和菌群移植(FMT)等调节肠道菌群的治疗策略在减少肌肉损失方面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综述重点介绍了增龄相关肌少症的菌群特征,肠道菌群与肌少症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肠道菌群参与肌少症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以及肠道菌群在治疗增龄相关肌少症中的潜在作用。
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肠道—肌肉轴调控肌少症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总结的来自人类和动物的大量证据均支持肠道功能菌群恢复和肌肉功能改善之间的因果关系,表明靶向肠道菌群是有效防治增龄相关肌少症的一种潜在策略。同时进一步探讨了肠道菌群的具体干预手段(新型益生菌、FMT等)应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增龄相关肌少症的有效性;最后阐述了该方法在应用转化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除单一潜在益生菌外,选择性细菌组合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
仁济医院老年科张婷医师为本文的第一作者,胡耀敏主任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程金科教授的指导。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