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脑萎缩处方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褚尊贵大夫认为,小脑萎缩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治愈,故治疗时应以“行气阳明汤”为主,大法基本不变,辅药随证加减,以体现变中不变、不变中有变的规律。
因此,守法守方相当重要,切不可主方、大法变动不休。针对小脑萎缩的每一证型,“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均确定了大法、主方。
治疗上除针对性地治法外,以“和营卫、取阳明、调虚实”为大法,此外又兼以祛瘀、化痰、通络、扶正法为主。
根据小脑萎缩的临床特点,大夫在国内还提出了治疗早、中期小脑萎缩的“治痿三则”。 针对小脑萎缩早期疗法多以补益肝肾、温阳益气、活血通络; 对于小脑萎缩中期病情复杂、病势迁延的患者,则采用寒热并治疗法,给予多脏腑、气血、寒热并治。
历来,中医多把小脑萎缩归于痿症的范畴。
而痿证的范畴较大,多指肢体筋脉弛缓、手足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
对于痿证的认识和治疗,“行气阳明汤”医生组有其较为独特的一面,如对于痿证的发病原因,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大多是基因缺失或突变与遗传有关。
褚尊贵大夫通过多年对痿病发病的原因调查认为,痿病的发病有很大一部分与遗传关系不大。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从中医脏腑学说角度分析临床症状及舌象脉象得出:
脾气亏虚,不能主四肢,故出现肌肉萎缩,肌力下降;
脾虚失运则出现纳差及大便稀溏、秘结或遗结不调等大便异常;
肾主骨,肾气亏损则表现为肢体痿软无力,活动困难;
肺肾阳气不足则出现畏寒、神疲乏力;
肝经失于濡养,则有肢体麻木,肢体拘急。
治疗痿病除辨明脏腑病位,有的放矢用药,在补肝肾的同时还注重从肺、脾、胃调治。
他认为“治痿独取阳明”是强调从脾胃着手,或健脾胃,或清湿热以治痿病,并重视脾胃功能的健运,时时顾护胃气,但并非“独取”。
因经络是人体气血循行的通路,经络闭阻乃痿症病机,而痿病肢体活动减少,经络于瘀或积血不消,影响气血的运行,可更致筋骨失去濡养,关节不利,肌肉萎缩。
所以,“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在治疗痿症时多用化痰通络法,并嘱患者常做肢体方面的锻炼,以防肌肉的萎缩。
近年,“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在以往治疗痿症的经验总结上,首次归纳出了治疗小脑萎缩、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运动神经元病等痿症的两条原则。
一是在《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之上,“行气阳明汤”医生组首次提出“欲取阳明应先和营卫”。二来,“行气阳明汤”医生组着重强调痿病不可安用风药。
在这两条原则之上,亦确立治痿的三大方向。和营卫,取阳明,调虚实,是为“行气阳明汤”方论之本。
“行气阳明汤”医生,“中医的疗效评价终点应是在如何使患者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基础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小脑萎缩是不可逆的,然而是可以通过药物控制住萎缩的进展,进而纠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研究此类疾病的价值所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