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陕西省119家医院(三级医院48家,二级医院71家)血液透析室作为应用试点。
以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持续监测与反馈为指引,加强护理过程管控,可促进护理质量提升。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一种替代疗法,存在较高安全风险,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研发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十分必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回顾相关研究和国家普适性指标基础上,在全国护理质量促进联盟支持下,探索构建了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控制指标。
01
指标构建
研究小组基于文献回顾、专家评价拟订8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初始指标,邀请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地20名专家进行函询。两轮函询后,全国护理质量促进联盟血液净化护理专业组于2020年-2021年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国卫办医函〔2020〕13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发布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年版)》对11项指标进行了两次审议。最终确定了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控制指标,见表1。
02
指标应用
以陕西省119家医院(三级医院48家,二级医院71家)血液透析室作为应用试点。结果显示,119家医院血液透析室护患比均达到1:0.5,符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0版)》规定;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为0.468%;体外循环漏血发生率为0.033%;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为0.663%;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199‰。从医院级别来看,二级医院各指标发生率高于三级医院。
03
建议
(1)需研发信息化平台。在应用指标时,建议研发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信息系统,设计数据过滤程序和自动提醒程序等,实现实时填报、可视化筛选、自动提醒、自动汇总等功能。
(2)宜建立质量评价标准。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建议各医疗机构分析各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相关影响因素(如影响体外循环凝血因素包括超滤率、治疗模式、抗凝剂量、透析充分性、管路重复预充等),据此建立质量评价标准,并依据标准落实血液透析相关操作标准化作业流程,规范护士相关操作流程。
(3)应加强指标填报培训。一方面,应让数据填报员秉持质量指标监测和质量改善初衷,不宜过分追求指标数据大小,避免造成数据漏报、瞒报。另一方面,应对各级填报人员加强培训,使其明确岗位职责、填报意义、填报要求。
(4)要积极开展基层帮扶。为了推进全省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整体提升,建议各省级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中心充分发挥区域辐射作用,借助优质护理资源优势,对基层医院进行“手把手、面对面”帮扶指导,通过收集指标数据发现问题并制定个体化帮扶方案,根据方案定期选派帮扶专家进行常态化督导,同时对于共性问题进行短时集中培训。
(5)需推广专科护理适宜技术。各省级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中心可组织省内各医疗机构护理骨干参加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学习规范化、先进化血液透析技术(如分段枸橼酸抗凝技术、B超下画图计划绳梯穿刺技术等),并辐射科室护士,达到血液透析操作同质化。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小敏等
文章刊期:2022年第10期
图文编辑:任红霞、邵若彬
审核发布:姚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