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作者认为Root的生物力学迷思「只有距下关节在正中位置的时候,足踝才是正常的」,应该再重新被验证的。
只有距下关节在正中位置的时候,足踝才是正常的。Dr. Kirby对于这个流传已久的推论觉得有些问题,他也曾经对于当初提出这个看法的先驱者询问,但他们其实在临床上的经验看来,足踝功能正常的人,在站姿下通常他们的距下关节都是呈现旋前的。
Dr. Kirby就提出几点关于距下关节正中位置值得进一步探讨
距下关节的正中位置每个人测量出来都会有差异,就算是同一个人测量每次也都会有差异存在,即便是有经验的生物力学教授也是。
下方的附图是从教科书节录出来,距下关节正中位置的定义是当足踝不处在旋前也不处在旋后的位置,换言之教科书上的距下关节正中位置是没有无法使用的。
因为如果不知道足踝是处在旋前或者是旋后,就无法定义足踝是否在正中位置;但是正中位置定义的前提是要先知道足踝是旋前还是处于旋后,因此落入无限回圈当中,依旧无法定义距下关节的正中位置。
Dr.Kirby分享了六个当初他学习如何找出距下关节正中位置:
1.触诊找出距骨和舟状骨形成的关节一致性(congruency)虽然这个方法很常被提到,但是Dr.Root和Weed认为这个方法并不准确。因为他们认为距舟关节并不等于距下关节。
2.触诊找出距骨和跟骨形成的关节一致性(congruency),虽然很常听到资深医师提到这个方式,但Dr.Kirby从没看过有人示范如何操作。
3.利用足踝外侧髁的上下曲度去定位,但是相对不是很准确。
4.附骨窦(sinus tarsi)皮肤线,利用距下关节旋前和旋后的动作,直到感觉附骨窦皮肤线相对放松,没有受到张力拉伸。但这个方式也会因为施测者而有误差。
5.利用找到距下关节关节活动度中的平坦点(flat spot)去定位。这个方式在Dr.Kirby受训的过程中很常使用,他现在自己也还会用。但是并没有太多文献证据,是探讨是否准确以及可重复操作。作者认为找到平坦点的位置时,距骨和跟骨后侧关节面是最一致的位置。
6. 1/3-2/3法。Root指出找到距下关节正中位置的时候,这时候旋后的角度会是旋前角度的两倍。现在已经不再使用这个方式,且也不适合使用在承重的位置下测量。
以上六种方法到底哪一个才是最标准量测距下关节正中位置的方式,还不得而知,因为对于距下关节正中的解剖位置定义未明。
根据作者经验,如果真的要在站姿下呈现距下关节正中的位置,通常足部是呈现高弓足的形变(pes cavus),而且距下关节的动作轴往外侧偏移。
在这样的情况下,腓骨肌在轻松站姿下呈现较高张力,因为要保持距下关节在正中位置,避免足部过度旋后。依照Dr.Root对于距下关节的正中位置定义,在站姿下符合定义的足型,基本上足部结构都有异常,并且常常会遇到和旋后相关的问题,像是腓骨肌肌腱病变或者是慢性脚踝扭伤。
因次作者不认为在站姿下正常的足型会呈现距下关节正中位置,而是会处在正中位置和最大旋前的角度中间。
最后,作者认为Root的生物力学迷思「只有距下关节在正中位置的时候,足踝才是正常的」,应该再重新被验证的。
原文见下图,作者Kevin A. Kirby, DPM
来源:好朋友工坊Kevin A. Kirby, DPM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