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器官病了连自己都“吃”!这些习惯很危险……
在我们体内有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器官
它是“隐居腹腔间”的扫地僧,足够低调,却足够重要,更是“生起气来连自己都吃”的狠角色
大多数时间里,它只是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可一旦生病,后果极其严重
“发病初期十分隐蔽,损伤不可逆,极易复发,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这个器官的名字叫做胰腺
胰腺承担着不小的责任,却常常被忽视、被伤害,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其实已经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
胰腺
“隐居”在人体左上腹扼守着胆道出口头靠十二指肠、尾接脾脏,被多种组织器官覆盖围绕,所以一旦胰腺出了问题,常见的检查方法不易查出!
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主任医师薛焕洲介绍,胰腺每天会分泌约750至1500ml的胰液,我们吃进去的脂肪、蛋白质和糖类,因为有了这些胰液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只有胰腺健康了,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才能让身体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那么问题来了胰腺到底为啥要“吃自己”呢
这要从一种常见的胰腺疾病说起急性胰腺炎!
它很喜欢找上这几类人——长期喝酒、吃夜宵、暴饮暴食、高脂血症相关人群
特别要注意的是
过量、过于油腻的夜宵会使胰腺感到“压力山大”
而酒精会导致胰腺开口水肿细小的胰管因不通畅而压力升高,胰腺导管堵塞,胰液向外溢出。
于是,恐怖的一幕出现了:胰液开始消化胰腺自身,甚至波及周围血管及脏器,急性胰腺炎发生了……
此时,患者会有腹部绞痛、发胀、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
还会引发休克,并发败血症、腹膜炎等,甚至可在发病数小时内死亡!
肝胆胰腺外科主治医师贾江坤提醒
虽然大多数胰腺炎是轻症,经过精准治疗后不会有生命危险。
但急性胰腺炎具有“高复发率”,稍有不慎就会反复发作,反复发作的胰腺炎≠慢性胰腺炎
它带来的危害不可预估也不可逆,甚至会演变成胰腺癌(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看看自己的生活习惯心里是不是有点后怕?
急性胰腺炎该如何预防呢?下面这4条,一定要记牢了!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拒绝高脂高糖,不暴饮暴食,不酗酒;
2、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3、加强运动,定期体检(B超、腹部增强CT检查);
4、胆囊结石的人群要提高警惕,因为胆石症也会引发急性胰腺炎,出现上文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就医。
薛焕洲
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20年人民好医生称号。
对原发性肝癌、肝脏良性肿瘤、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布-卡氏综合症、胰腺炎、胰腺良恶性肿瘤、胆道结石、胆管囊肿、胆道良恶性肿瘤和脾脏良恶性病变等均有深入的研究。
贾江坤
中国科协“科普中国”专家,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委员,转化医学电子版审稿人,河南省人民医院外科学院讲师团成员。
具有肝胆胰腺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多年临床经验,擅长胆囊疾病、肝脏肿瘤、门静脉高压症、胆道结石、胆道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及急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若秋
美编︱梁雅琼
责编︱胡晓军 秦基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