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急需的是科学防疫,敢言的学者能够被宽容,小编个人认为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积极信号。
来源:走向科学
上海市病毒研究院9月26日揭牌成立,同 时公布了首任院长,却是消失在公众视野数月的病毒学家管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为上海市病毒研究院首任院长管轶教授颁发聘书
“上海市病毒研究院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建设,聘请国际著名病毒学家管轶教授担任上海市病毒研究院首任院长。研究院将整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病毒学相关领域的学科优势,围绕病毒演化与跨宿主传播机制、病毒相关重大疾病致病机制和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及转化等三大研究方向,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病毒学研究创新策源地和转化高地,建设成为全球病毒学研究和转化高峰人才集聚地和培育地。”
消息一出,部分中国网民开始翻起旧账,质疑上海相关部门的这一决定,他们给管轶起外号叫“管跑跑”,称他在武汉疫情初期曾临阵脱逃,德不配位。
理性冷静的网民则猜测,曾公开反对清零的管轶获此职位是否意味着当前防控政策可能会调整?
也不能说此前没有迹象,《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上星期六开始一连三天发文,呼吁真正知识分子尤其是病毒防疫学专家就未来防疫走向多多发声,也呼吁专家所属机构不要限制专家们发声,而且还请网民高抬贵手,不要给表达专业意见看法的专家贴标签,施加压力。
包括小编在内都认为胡锡进在呼吁张文宏等人,管轶回到大陆任职令所有人感到意外,难道是说他?
实事求是说,管轶还是敢就科学问题发声的。
2020年初冠病刚刚被发现时,媒体财新1月23日发表题为《这次我害怕了》的文章说,时任港大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管轶1月21日带领团队到武汉取样,结果发现当地卫生防护极不到位,而找寻动物传染源头等工作也遭到重重阻碍。
管轶在文中说,自己在武汉行中吃了不少闭门羹,鲜有科研机构愿意与他们合作。他还批评武汉防疫措施不足,并预估新冠疫情规模要比此前的(SARS)大得多。“保守估计,此次感染规模最终可能会是SARS的10倍起跳”,“我经历过这么多,从没有感到害怕过,大部分可控制,但这次我怕了”,“疫情在武汉已经无法控制了,就连我这种也算‘身经百战’的人都要当逃兵”。
之后,管轶在武汉逗留不到48小时便匆匆离开,返回香港,隔日,武汉就史无前例的宣布封城。
然而,管轶自嘲的“逃兵”言论却遭到了部分网民洪水般的批评,可能管轶的言论得罪了某些人,网上传出管轶是因为在学术工作中没有获得武汉方面的帮助,想泄私愤才发表上述言论。
既然互联网语境已至此,之后管轶很少出现在媒体上,也长时间地消失在公众视野。其实,部分网民只看到了自嘲“当逃兵”三个字,并不了解管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管轶在专业上取得的成就在中国是首屈一指的,是一位成就斐然的“禽流感病毒”大神。
管轶已发表240多篇的SCI(科学引文索引)学术论文,包括在学术期刊金字塔尖的Science和Nature发表的19篇、在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三篇、在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10篇、Nature子刊上的七篇以及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14篇。他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达到近三万次,也因此连续五年被权威机构汤森路透评为“高被引科学家”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得意门生和科研助手 ,管轶最广为人知的一段事迹是在2003年沙斯暴发期间,与钟南山一起攻克沙斯病毒。
据钟南山回忆,当时正值疾病爆发期,他凌晨赶车去管轶楼下邀请其一同参与研讨疫情,管轶没有任何推辞就答应了,最终二人携手成功确定了病毒及其活禽畜市场的传染源。管轶也成为最早分离出沙斯病毒并最先提出果子狸是该病毒宿主的科学家之一。
管轶始终没有停止新冠溯源相关研究,他于2020年2月与广西医科大学胡艳玲课题组合作,发布了穿山甲很可能是冠病病毒从蝙蝠到人类的中间宿主的论文。
为表彰管轶深入了解亚洲各地新发传染病尤其是沙斯病毒、揭示其爆发源头、提出疫情防控措施和策略等方面的重大贡献,他去年4月还获得了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盖尔德纳全球卫生奖。
武汉疫情期间,本公众号发表了不少真实反映实际情况的文章,内心爱国情感倾情流露,产生了大量500万以上级别阅读率的文章,下文阅读人数达到1150多万。
貌似管轶曾在本公众号2020年1月27日的一篇百万阅读文章下留言,留言曾引起粉丝激烈争论,事后小编仔细看了一下内容,写得很好,没毛病呀。
去年4月,在获得盖尔德纳全球卫生奖之一殊荣后,凤凰网同月对管轶进行了专访,这也是他在陷入“逃兵”争议远离公众视野后,再次接受媒体访问。此时的管轶仍然不改当初犀利话语的作风,指出中国在疫情的前半程做得不错,但需要考虑的是疫情的下半程。 果然,在准备发布他的全程采访视频时,连发几次都发不出去了。
当时他大概说的内容如下:他说,除了打疫苗,另一种选择就是继续“锁国”,两者选一,没有第三种。他直言不讳道:“中国打开国门已经几十年了,靠这种高成本的控制是不能持续的”,所以用疫苗建立群体免疫能力、群体对抗能力,才是不二的选择。他还说,抗疫是个长跑,“冠病病毒什么时候结束我不知道,它留下来作为常见的病原体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经常会有人讲我们赢,他们输,他们赢,我们输。我就说在全球大流行的问题上,我们全球的民众,都是输家。因为无论是生命损失、财产损失、经济损失,甚至战略态势的改变都是损失。应该讲这次新冠大爆发,已经改写了人类的历史,也改写了人类文明史。”
管轶说得对不对需要用历史来验证,但视频发不出去说明管轶说的话当时在网上确实被管制了, 在那之后他再度淡出公众视野,直至此次回来出任新设立的上海病毒研究院院长。有人说,在2003年沙斯期间,他冒着很多未知的风险给沙斯患者拍背取痰,最终确认了病原体,“这样的人,可以称为真正的勇士”。慕然回首,管轶当年“逃离武汉”前的种种“预言”虽被网民狂批痛骂,但在后来疫情的发展中,大家发现他说的话几乎都是对的。
看看背景,上海市病毒研究院是由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建设的。管轶能够回归,至少说明,尽管他的部分言论受到争议,其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仍然获得业界和上海官方认可,他个人的前途并未因此受到影响。
当下中国急需的是科学防疫,敢言的学者能够被宽容,小编个人认为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积极信号。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