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一门艺术,医患沟通更是医患关系的重中之重。
近日,一条三年前的视频作为“医患沟通”的案例,又一次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中。视频中男子咄咄逼人,反复质问医生“脚踝受伤为什么要做心电图?!是不是潜规则?”态度十分让人不适。
图源:视频截图
再看评论,居然一片附和之声,无非都是质疑医生检查不合理。
图源:网络
而过度医疗的鉴定,则需要有专业的医疗鉴定机构予以鉴定确认,判断医生的行为是否符合诊疗规范。只有明显违反了法定或约定义务,背离适度检查要求,提供了超量的医疗服务并导致较严重的医疗损害时,才可认定是过度检查。
由此,可以看出基本入院检查的必要性,而非“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脱离病人病情实际进行的‘过度医疗’”。
这又随之引发了下一个问题:医患沟通究竟要如何进行?
医患沟通作为一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各方人员,甚至可以说,临床医生的大部分困扰都来自于与患者的沟通。
所有检查措施,都是在汲取了无数血的教训后,才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方法。来势汹汹的疾病、一场又一场悲剧……见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救治患者。毕竟没有了健康,金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显而易见,部分患者不能理解,也不想理解。因为焦虑的情绪,或者就医所带来的经济支出问题,他们自发地站在了医生的对立面,对这些给自己提供帮助的医护抱有极大的敌意。
有人总结,在患者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安抚情绪而非解释可能会更有效,等对方冷静后再进行切中要害的讲解。如果在讲解了各项检查的必要性后患者仍然不能接受,一定要患者签字同意。
毕竟如果出了事,被反咬一口的案例并不少见。
沟通是一门艺术,医患沟通更是医患关系的重中之重。
然而,虽然沟通是双相的,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办法让每一名患者都掌握针对患者的沟通技巧,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也无法立即消除。作为医生,能做的只是具有同理心、掌握过硬的技术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耐心地与患者沟通。医患沟通与医疗效果、医疗质量等都关系密切,只有良好的交流,才能让医患双方建立合作关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