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成功举办2022年大连肿瘤病理高峰论坛
9月24日、25日,大医二院病理科成功举办2022年大连肿瘤病理高峰论坛,此次论坛是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由辽宁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大连市医学会病理与病理生理专科分会联合主办,大医二院病理科及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临床病理专业委员会承办。
王齐敏主任主持开幕式
此次会议邀请了刘翠苓教授、薛卫成教授、刘从容教授、王恩华教授、邱雪杉教授、杨向红教授、张丽芝教授等国内知名病理专家。与会专家对淋巴瘤、乳腺疾病、女性生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难点及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解析与交流,对分子病理实验室建设经验及发展进行了分享和探讨。
大医二院病理科王齐敏主任主持了开幕式,对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致力于病理学术研究发展的各位专家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会主席、大医二院副院长王立明教授致欢迎辞,他代表医院向莅临大会的专家、同道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对病理科近些年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并期待线下相聚。
王立明副院长致辞
辽宁省临床病理指控中心主任邱雪杉教授为大会致辞,感谢北京专家的远道而来,感谢省内专家的辛苦准备,并表示此次大会不仅对大连地区同时也对辽宁省的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邱雪杉教授致辞
大连市医学会病理与病理生理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李连宏教授为大会致辞,感谢北京大学医学院及中国医科大学多年来对大连医科大学病理学科的发展,从老一辈病理学家开始到现在,无论是学科发展还是人才培养,都给予了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他表示,此次大会不仅是学术的交流,更是友谊的传承。
李连宏教授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学术讲座环节,由大医二院病理科王莉芬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刘翠苓教授带来了6例淋巴瘤疑难病例,从各个层次及各个方面分析了淋巴瘤病理诊断的一些技巧,解决了淋巴瘤诊断的一些困惑和同时也避免了诊断中容易犯的陷阱。
王莉芬教授主持
刘翠苓教授授课
大医二院病理科吕丽教授主持第二场讲座,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薛卫成教授带来了乳腺癌病理诊断的一些常见问题与思考,讲座深入浅出,解决了大家在实际诊断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难题。
吕丽主任医师主持
薛卫成教授授课
大医二院病理科唐颖副主任主持下一场讲座,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主任刘从容教授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病理科日常常用的一些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模式及原理。
唐颖副主任主持
刘从容教授授课
随后,大医二院病理科唐颖副主任带来了新版女性生殖系统WHO分类的疑点及难点,梳理了新版WHO分类的更新与变化。
唐颖副主任授课
下午,首先由病理科王齐敏主任主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恩华教授对肺癌病理诊断常用的几个免疫组化抗体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尤其是强调了在诊断肺癌时,要除外转移性病变,必须详细地结合临床。
王齐敏主任主持
王恩华教授授课
大医二院病理科陶娟副主任医师主持,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邱雪杉教授针对胰腺导管内肿瘤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帮助我们避开日常病理诊断的陷阱。
陶娟副主任医师主持
邱雪杉教授授课
大医二院病理科张云坤主管技师主持,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主任杨向红教授通过从分子病理的意义、方法及规范三个方面,对分子病理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科普,同时也分享了科室分子病理实验室建设的一些经验,受益匪浅。
张云坤主管技师主持
杨向红教授授课
大医二院病理科邢呈娟副主任医师主持,病理科王莉芬教授从消化道肿瘤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两方面给我们普及了生物标记物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从分子机制出发,解析了靶向药的设计原理,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邢呈娟副主任医师主持
王莉芬教授授课
9月25日的会议开幕式由王莉芬教授主持。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主任张丽芝教授主持,来自大医二院病理科的吕丽主任医师、王齐敏主任、陶娟副主任医师、邢呈娟副主任医师、尹丽英主治医师以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的秦华民副主任医师分别带来了小B细胞淋巴瘤、肺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肺癌、肝穿刺标本、不典型神经内分泌肿瘤、肾穿刺标本及甲状腺及甲状旁腺透明细胞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讲座内容精彩纷呈。
张丽芝教授主持
会议闭幕式由大医二院病理科王齐敏主任主持,她感谢各位专家从不同系统带来的学术盛宴,讲座内容丰富,值得在今后的诊断工作中不断的摸索和应用,将专家之所见转化之“我之所想,我之所知,我之所行”,在今后的病理诊断中真正为我所用。
供稿:病理科 孙倩 编辑: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姜晨 审核: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郭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