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见乙肝2022】核苷经治应答不佳的HBsAg高水平慢乙肝患者采用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的间歇治疗终获临床治愈
林妍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指导专家:谢尧 教授
编者按:为了更好提高肝病相关救治水平,总结慢乙肝临床治愈经验,由北京陈菊梅公益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病相关感染协作组提供学术支持,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愈见乙肝2022慢乙肝临床治愈病例赛”已在全国陆续开展,旨在为肝病感染相关医务工作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推动我国慢乙肝临床事业的发展。目前已推选出全部的优秀临床治愈病例,我们将持续关注病例赛的进程。
本期,将与大家分享参选此次病例赛的最后一个优秀案例:一例核苷经治应答不佳的HBsAg高水平慢乙肝患者应用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的间歇治疗后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血清学转换的病例。
病历简介
患者姓名:刘XX
性别:男
年龄:36岁
主诉:自幼发现HBsAg阳性,经TDF治疗1年应答不佳
现病史:患者经母婴垂直传播致HBsAg阳性,其间无特殊不适,间断肝功能异常,未予以抗病毒治疗。1年前就诊当地县医院发现:HBV DNA 5.55 × 108 IU/mL、HBsAg 26522.70 IU/mL、HBeAg 1352.77 S/CO、ALT 265.00 U/L、AST 157.10 U/L,予TDF 300 mg po qd治疗。
个人史:否认吸烟、酗酒史。
既往史:否认其他疾病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等。
家族史:其母HBsAg和HBeAg均阳性;否认肿瘤、精神疾病家族史。
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无明显慢性肝病体征;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部查体无异常。
开始治疗时间:2018年2月
治疗前检查结果:
病毒学:HBV DNA: 9210 IU/mL;
血清学: HBsAg: 16102.2 IU/mL; HBsAb: 0.03 mIU/mL; HBeAg: 599.13 S/CO; HBeAb: 4.51 S/CO;
生化学:ALT: 17.9 U/L; AST: 21.5 U/L;
腹部彩超:肝实质回声偏粗
其他检测:HBV耐药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常规、肾功能等检查均无异常
诊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TDF治疗应答不佳
治疗方案
注:TDF:替诺福韦酯;PEG IFNα:聚乙二醇干扰素α;
治疗过程
01前期治疗
患者经母婴垂直传播致HBsAg阳性,2017年2月于当地县医院进行TDF单药抗病毒治疗,治疗1年后 HBV DNA、HBsAg、HBeAg仍处于高水平,提示对TDF单药治疗应答不佳。为尽早实现病毒抑制,追求临床治愈的目标,从而减少肝硬化和肝癌发生,针对患者指标情况及核苷经治应答不佳情况,考虑采用NA联合PEG IFNα的治疗策略。
02后续治疗
联合治疗30周,HBV DNA下降> 2 lg IU/mL,HBsAg下降> 1 lg IU/mL,HBeAg下降> 1 lg S/CO
HBV DNA: 32.6 IU/mL;
HBsAg: 1529.5 IU/mL; HBsAb: 0.04 mIU/mL;
HBeAg: 12.28 S/CO; HBeAb: 3.76 S/CO;
ALT: 39.8 U/L; AST: 33.3U/L;
44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HBsAg、HBeAg持续下降
HBV DNA < 20 IU/mL;
HBsAg: 682.4 IU/mL; HBsAb: 0.03 mIU/mL;
HBeAg: 6.32 S/CO; HBeAb: 1.26 S/CO;
ALT: 42.5 U/L; AST: 33.6 U/L;
58周,由于HBsAg、HBeAg下降停滞进入平台期,决定采用间歇治疗策略,暂停PEG IFNα,采用TDF单药维持治疗
HBsAg: 669.9 IU/mL; HBsAb: 0.04 mIU/mL;
HBeAg: 6.26 S/CO; HBeAb: 1.31 S/CO;
ALT: 17.9 U/L; AST: 21.5 U/L;
71周,HBsAg、HBeAg有下降趋势,恢复PEG IFNα与TDF联合治疗
HBsAg: 522.9 IU/mL; HBsAb: 0.06 mIU/mL;
HBeAg: 5.16 S/CO; HBeAb: 1.31 S/CO;
96周,HBsAg大幅下降,HBeAg转阴、HBeAb转阳,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
HBsAg: 26.6 IU/mL; HBsAb: 0.03 mIU/mL;
HBeAg: 0.86 S/CO; HBeAb: 0.52 S/CO;
122周,获得HBsAg清除、HBsAb转阳,实现HBsAg血清学转换
HBsAg: 0.04 IU/mL; HBsAb: 15.35 mIU/mL;
HBeAg: 0.32 S/CO; HBeAb: 0.05 S/CO;
巩固治疗24周至146周,HBsAb上升至700 mIU/mL以上,停药
HBsAg: 0.03 IU/mL; HBsAb: 729.3 mIU/mL;
HBeAg: 0.12 S/CO; HBeAb: 0.02 S/CO;
停药随访至205周,维持HBsAg血清学转换,HBsAb仍维持较高水平
HBsAg: 0.02 IU/mL; HBsAb: 532 mIU/mL;
HBeAg: 0.21 S/CO; HBeAb: 0.02 S/CO;
ALT: 17 U/L; AST: 19.1 U/L;
指标变化
治疗过程中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变化
治疗过程中HBsAg和HBsAb的变化
治疗过程中HBsAg和ALT的变化
病例总结
该病例是HBV DNA、HBsAg和HBeAg均高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期经TDF治疗一年应答不佳,为进一步追求临床治愈,故采取NA联合PEG IFNα治疗的策略。TDF + PEG IFNα联合治疗44周,HBV DNA、HBsAg和HBeAg水平较基线均大幅下降,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但58周HBsAg下降进入平台期,为了追求更好的临床结局,决定采用间歇治疗策略,故暂停PEG IFNα,维持TDF单药治疗,以期恢复HBV特异性CD8+ T细胞功能;71周HBsAg有下降趋势,恢复联合治疗;96周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122周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为追求持续的临床治愈,继续巩固治疗24周,146周时HBsAb上升至700 mIU/mL以上,停药。停药随访至205周,HBsAb仍维持在500 mIU/mL以上,对患者起到较好保护作用,极大改善其远期结局。
总结几点:
1、对于NAs应答不佳的慢乙肝患者,可以联合PEG IFNα进行治疗。
2、PEG IFNα治疗期间当HBsAg、HBeAg下降出现停滞时,应采取间歇治疗。
3、追求临床治愈的患者,可考虑延长治疗,疗程应大于48周。
4、为实现HBsAg清除持久应答,应该进行12 - 24周的巩固治疗。
5、为获得持久性临床治愈,往往需要多种方式结合,如联合、间歇、延长及巩固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