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是以心、肺病变为基础的多脏器受损害的疾病,在重症患者中,可有肾功能不全所致少尿、全身浮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出血症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所致面颊色素沉着等表现。
本期金宝给大家带来的心血管疾病是——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右心损害的心脏病。 据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肺心病的发病率较高,人群中的平均患病率为0.48%,病死率在15%左右。
我国北部及中部地区15岁以上人口患病率为0.67%。 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肺心病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8%~37%和12%~34%。 肺源性心脏病的患病率有地区差异,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 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会逐渐增高。 冬春季节或者气候骤变时,可以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患病率高。 但约有30%患者为非吸烟人群,且以农村女性多见。 个体易感因素、遗传、气道高反应性、环境因素、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等与本病的发病相关。
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急性呼吸道感染常为急性发病的诱因。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肺栓塞所致急性肺心病的起病急,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 根据文献资料统计,急性肺心病的1h以内的病死率达11%,1h以上的病死率8%; 病死率2年15%; 3年20%; 5年28.7%; 10年53.8%。 肺栓塞所致急性肺心病患者大多数死于心力衰竭、休克、少数发生猝死,个别死于心律失常或其他原因。 心力衰竭死亡者多见急性右心室扩大、右心衰竭、左心衰较少。 猝死大部分患者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有关。
今天金宝将从肺源性心脏病的简介、肺源性心脏病的影响因素、肺源性心脏病的分类、临床表现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鉴别诊断,肺源性心脏病的并发症、治疗、预防等9方面给大家做出简单介绍,希望亲爱的宝友们通过阅读本篇内容能够正确了解认识肺源性心脏病,科学合理的认识肺源性心脏病,预防肺源性心脏病。 也请大家为了身边朋友的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转发。
一肺源性心脏病的简介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临床上以后者多见。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但是经过积极治疗和预防,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存率。
二肺源性心脏病的影响因素
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主要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肺血管等病变有关系。
1.支气管、肺疾病
支气管和肺组织发生病变,均可引起肺血管压力增加,导致肺源性心脏病。 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胸廓活动受限时可使肺气压,支气管扭曲变形,肺血管收缩,最终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多见于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
3.肺血管疾病
罕见。 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发展成肺心病。
4.其他疾病
神经肌肉疾病、通气驱动力失常性疾病均可使呼吸活动减弱,肺泡通气不足,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发展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常见神经肌肉疾病有: 重症肌无力、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脊髓灰质炎。
常见通气驱动力失常性疾病有: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原发性肺泡低通气、睡眠呼吸暂停。
5.其他诱发因素
(1)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会加重原发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肺心病急性加重。
(2)吸烟: 吸烟是诱发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加重的明确因素。
(3)其他因素: 过度劳累、过多饮水或输液导致体内液体聚集,加重心脏负担等。
三肺源性心脏病的分类
肺源性心脏病根据起病急缓和病程长短分为: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主要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环大部受阻,以致肺动脉压急剧增高,急性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胸廓、肺或肺动脉慢性病变所致的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或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呼吸道感染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最常见诱发因素。 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控制感染和纠正心、肺功能衰竭为主,缓解期则以治疗肺部慢性疾患为主。
四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急性和慢性肺心病表现差别较大。
慢性肺心病呈长期慢性进展,逐渐出现肺、心功能衰竭。 肺、心功能代偿期以咳嗽、咳痰、气促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为主; 失代偿期表现为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的症状。 可能会伴发肝肾等其他器官损害的症状。
(1)典型症状
急性肺心病症状
起病骤急,有呼吸困难、胸痛、窒息感。 重者有烦躁不安、出冷汗、神志障碍、晕厥、发绀、休克等。 可迅速死亡,有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猝死。 如能度过低血压阶段,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增高和心力衰竭。 亦可有剧烈咳嗽、咯血、中度发热等。
慢性肺心病症状
患者按疾病进展,分为肺、心功能代偿期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不同阶段患者可表现出不同症状。
1)肺、心功能代偿期 代偿期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最常见的为慢阻肺相关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 体格检查时,可发现不同程度的发绀(如嘴唇青紫)、原发肺脏疾病体征、肺部干湿性啰音; 肺动脉瓣第二心音增强; 心脏三尖瓣区可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提示右心室肥厚。 部分患者因为胸腔内压力升高,阻碍静脉回流,出现颈静脉充盈甚至怒张、肝界下移、下肢水肿,这种现象往往在午后明显,次晨消失。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此期以呼吸衰竭为主,严重者出现右心衰竭。 呼吸衰竭 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胸闷、心慌、气短、乏力、发绀、皮肤潮红、多汗,甚至出现头痛、躁动不安、表情淡漠、嗜睡和昏迷,应警惕出现肺性脑病。右心衰竭 主要表现为气促、心悸、乏力、食欲缺乏、腹胀、恶心等。 体征可出现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剑突下可出现心脏收缩和舒张期杂音; 此时颈静脉怒张加重,可出现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严重者可有腹腔积液。 少数患者可出现肺水肿及全心衰的表现。
(2)伴随症状
由于肺心病是以心、肺病变为基础的多脏器受损害的疾病,在重症患者中,可有肾功能不全所致少尿、全身浮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出血症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所致面颊色素沉着等表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