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问策高质量 | 医联体建设构建区域医疗新格局

2022-10-08 09:29   健康县域传媒

常青社卫中心参照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对胸痛单元所需硬件设施进行了配置,完善了胸痛救治的流程、指引标识及胸痛优先标牌、双抗药品等。并加强了与医院急救站的协作,确保胸痛患者转运无缝隙对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熊念,从2014年开始就扎根基层医院,倾囊相授、倾力帮扶,全面助力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在9月29日,由《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健康县域传媒、健康界支持的“问策高质量--医联体建设构建区域医疗新格局”主题访谈中,他为大家分享经验与做法 。

83611664547366561

技术帮扶盘活医疗资源

2011年,在美国攻读博士的熊念迎来了毕业季,毕业后的他没做片刻停留,立即回到了武汉,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从事帕金森病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工作。

2014年,在一次调研中他偶然得知,位于湖北西南边陲的恩施州鹤峰县,几千平方公里范围内仅有一所综合性医院——鹤峰县中心医院,且医疗技术、科研水平、基础设施等与城市中心地区医院相比悬殊较大,于是申请支援鹤峰县中心医院建设。

在支援鹤峰的6个月时间里,他在当地开展肉毒素注射治疗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帕金森病的早期嗅觉检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等新技术,填补了恩施州多项医疗空白,改变了当地人对基层医院“大病看不好”“小病不好看”的刻板印象。

时间来到了2015年,他在参加湖北省委组织部、共青团湖北省委第四批博士服务团时,担任了秦巴山区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的副院长。期间,帮助医院新增心理CT、脑血管造影等80多项新业务;理顺了门诊、急诊就医秩序。

在2017年,他受医院委派,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托管的东西湖区人民医院任职,探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路径,推进医联体建设。

正是这些丰富的基层医院帮扶经验,使他在2019年6月又一次被医院委派来到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担任院长、党委副书记。

60651664547366927

“来之前,我的内心既复杂,又向往。复杂的是到中心城区的医院工作,之前从来没有经历过,向往的是可以服务到家门口的百姓。”初来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时的情景,熊念依旧历历在目。

他介绍说:“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是武汉市江汉区的中心医院,承担着江汉辖区近70万人的健康守护任务和疫情防控兜底任务,这是与其他普通公立医院的最大区别。”

这是一家二甲医院,在百姓中有着不错的口碑。

93411664547367065

“但目前面临着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现代化管理等一系列挑战。”来到医院后,熊念对医院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全面体检。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医院的优势和不足后,熊念依托协和医院优质资源,从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现代化管理等方面入手,来推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主要采取技术帮扶、进修学习培训等形式提升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据悉,三年来,医院派遣89人次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到协和医院免费进修培训;倚托信息化,构建了远程会诊、教学体系。

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通过远程系统线上随时参与协和医院线上晨会、技术讲座、远程会诊、手术指导、手术直播。

医院建立协和名医工作室,引进协和医院专家查房、会诊、专业培训、义诊咨询、手术指导等带教活动。还开设了红医讲堂,每月邀请协和专家来院讲学。

“从请协和专家做,到医生自己独立做手术。”熊念说,目前,医院已独立开展急性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急性脑血管拉栓取栓术等新技术新业务200余项。

在一系列帮扶下,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显著提高,最高达61.9%。承担协和医院OPO重症供体器官功能维护,成功实施39例。睡眠医学中心硬件设施一流、诊疗能力位居全省前列。

“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赵洪洋教授、消化内科徐三平教授、心血管内科黎明教授受聘担任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相应专科名誉主任后,医院的科教实力显著增强,发表SCI论文30余篇,产科获评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获评武汉市临床重点建设专科;睡眠医学中心、疼痛医学中心、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消化内镜中心等一批患者口碑好的专科孵化而成。”说到这些,熊念感到非常的欣慰。

医院职工收入得到同步增长,患者满意度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达到93.99%,位居全国前列。

实施聘任“双轨制”

“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是县级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成为一些医院发展的瓶颈,而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

熊念到任后,推行了青年人才培养双导师制度。他介绍:“专家以签约培养的形式,带教青年医师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学科研能力,扶持青年人才成长。”

医院设立了高级、中初级评审专家库,细化考评项目及权重,健全重能力、重实绩的专业技术职务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聘用流程,多部门联合参与,并且还参照协和医院,实施了聘任“双轨制”,对那些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进行院内聘任。

“编制问题给非编人员成长为管理、技术多元人才造成一定的障碍,也影响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医院长远发展。”因此,医院积极向上级申请,将编制充分释放给优秀人才。

去年,通过公开招聘,有3名技术骨干和2名优秀专技人才进入医院编制。现在,医院正将高级人才专项招聘方案报上级部门同意,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使高级人才进编渠道更便捷、手续更简化。

为将人才留住,医院出台《人才引进暂行办法》,设立30-50万不同层次高级人才引进专项经费,让外来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记者了解到,在区委组织部、区人资、区卫健局的大力支持下,医院从三甲医院引进了1名药学专家,1名神经内科专家。

据悉,神经内科专家组织开展《琴台帕金森病高峰会议暨华中睡眠高峰论坛》、《湖北运动障碍疾病诊治高峰论坛暨肉毒素治疗学习班》等多项活动,将神经内科打造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睡眠医学中心,并获批为武汉市临床重点建设专科。

为培养急需、特需人才,医院派优秀骨干到协和医院、四川华西医院进修深造,有效提高各专科的诊治水平;请上级医院专家定期来院查房、门诊、手术,对本院中青年医师传、帮、带。

21891664547367258

鼓励优秀青年专业骨干参加继续再教育,优先学习、培训、参加学术会议和出国进修等。支持高级人才开展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重点课题和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引进和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和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的实施重奖,给予配套经费,进一步提升医院科研氛围,促进高水平成果出现,为重点专科建设和科教研水平的提升打好坚实基础。

熊念本人入选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和“武汉黄鹤英才”人才项目;消化内科李国珍博士入选第八批“武汉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培养工程”。

打造专科品牌特色

2019年开始,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开始筹备建立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睡眠中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医院课题组通过对5万余名居民进行线上调查发现,疫情期间,百姓的心理问题普遍突出,其中失眠的发生率高达29.2%,医务人员失眠的发生率更是高达38.9%。

医院的课题组还收集整理了119名PD合并新冠肺炎患者睡眠障碍的各类临床表现、量表问卷数据和相关检查资料,结果发现,有68.9%的PD患者患有睡眠障碍,其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其中,女性PD患者的睡眠障碍更严重,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更高,PIGD亚型的患者症状更为明显和严重。PD组的HADS抑郁和PSQI评分较高,在分析相关因素时发现,睡眠障碍与PD症状加重和焦虑独立相关。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Sleep Medicine上,申报相关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

2020年11月,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中心以神经内科为中心,将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老年科、耳鼻喉科、头颈外科等与睡眠疾病相关的学科进行整合,是综合性睡眠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及科研中心,旨在从多方面、全方位的解决患者的睡眠问题,对睡眠疾患及其共病制定全面合理的治疗方案,是集个体化治疗与特色化治疗为一体的临床医学平台。

中心拥有大型PSG9台,便携式3台,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系统(CCBT-i)及心理测评管理系统HC-SAAS-BZP3.0 1,拥有多导睡眠脑电记录仪12台,Watchpat 3台,经颅磁刺激仪Magneuro100 2台,光谱治疗仪4台,体感音波反馈系统DK-YY-02 4台,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仪2台,经颅磁脑反射电疗仪NK-IC 4台,设备先进,能够全面细致的对睡眠疾病患者进行监测,满足治疗需要。

医院的胸痛中心形成院前急救、急诊处理、院内治疗、院后随访的以病人为中心的综合医疗流程,常规开展冠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急诊PCI、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等。

医院以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为基础,打造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其中心血管内科是“武汉市市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2018年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认证、2021年通过“高血压达标中心”总部认证。现为“中国心衰中心”建设单位、“中国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单位。

构建“1+1+12”紧密型区域医联体

医院构建“1+1+12”紧密型区域医联体,即以协和医院为龙头、红十字会医院为主体、江汉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医联体,主要任务是帮扶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分级诊疗体系,采取“1+4+2+2”帮扶模式,即1个院领导带4个职能部门、2个临床科室定向帮扶2个社卫中心。

定期组织医院的专家以及邀请协和专家下沉社区,进行坐诊、义诊和查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同时打造医联体信息化系统,实现医联体内远程教学、远程会诊、远程B超、影像等互联互通;组建了医联体内的专病专科联盟。目前已有护理专科联盟、糖尿病专科联盟、呼吸疾病专科联盟、脑卒中专病联盟、睡眠医学联盟等;构建了非常便捷畅通的双向转诊渠道,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置一辆救护车,进一步提高转诊的快捷性。

医院与协和医院、社卫中心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制定了双向转诊的流程,畅通了转诊渠道,并且将双向转诊工作纳入临床科室绩效考核。

今年第一季度,仅武汉市平台内统计,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转了50多名住院患者。

在提升基层胸痛、卒中救治能力方面,医院以常青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通过下派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医务人员到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查房、坐诊、培训,提升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技术水平。

心血管内科结合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开展了专题培训。胸痛中心负责人、心血管内科主任刘涛多次以“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内容及流程”、“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甄别”等为主题,在常青社卫中心进行讲课培训。

常青社卫中心参照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对胸痛单元所需硬件设施进行了配置,完善了胸痛救治的流程、指引标识及胸痛优先标牌、双抗药品等。并加强了与医院急救站的协作,确保胸痛患者转运无缝隙对接。

医院组建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救治微信群,由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医生和急诊科医生随时响应常青社卫中心医务人员的疾病会诊和患者转诊需求。

常青社卫中心的医务人员在明确患者需要立即转诊后,即可在群里发出转诊,医院立即派出急救车前往中心转运患者,同时,院内急诊、胸痛、卒中中心专科医生就位,均做好抢救准备。目前,已经成功处置多名患者。

熊念希望通过全院职工的努力,将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打造成技术精良、人文和谐、百姓信任的市内领先、省内知名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责任编辑:杨宇轩

审核:王军

13931664547367374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神经内科,医联体,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