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秋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逐渐增多!医生提示:预防务必注意这7点

2022-09-30   昆明三博脑科

如果有心前区不适,胸痛,胸闷憋气等心脏症状或头晕、走路偏斜、说话不利、喝水呛咳等等脑血管症状立即就诊。

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性季节,寒暖渐变,常常不易立即感觉和体验到,且秋季的寒暖又常反复,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人防不胜防,因此在秋季感冒受寒一般较为普遍。

对健康人来说,这也任不意味着什么,但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这方面也粗心大意的话,就很容易引发原有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

近些年来,都市快节奏生活,人们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精神压力大等,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疾病,据有关医学部门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秋季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病率占全年发病率的69.5%。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过2.9亿,约75%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心脑血管病死亡占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一到秋季,便进入疾病高发期,一旦引发,很难痊愈,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应该引起重视去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爆发。

为什么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

1、秋季天气干燥,易导致血液粘稠度高

秋季天气干燥,人体呼吸会消耗身体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补水量不足,容易导致血液粘度过高,进而使心血管和脑血管血液流通不畅,最终导致血管堵塞,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秋季干燥,人体容易缺水,每天喝一些温开水补充身体水分,对人体心、脑血管有一定好处。

2、秋季转凉血管收缩,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

秋季虽然比较凉爽,但是气温下降使人体耗氧量增加,血液流速变缓,人体为维持体温,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脏负担;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此时的发病率就会大大提升。采用中医绿色保健疗法,可以增强脑部增氧通络,促进血液流通,加快新陈代谢,能够很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秋季温差大,血管剧烈收缩引起血管堵塞

进入秋季,早晚温差加大,室内室外温差也有差异,温差的变化,易使人机体免疫细胞倦怠,抵抗力下降,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影响肺部通气功能,使心肌相对缺氧;另外血管的剧烈收缩易使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等,这些都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因素。

秋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注意加衣服

细节决定成败,温暖决定是否幸福,别看就这样一个小细节,有时候就是因为受凉后诱发了心肌梗死发作,有时候因为心凉诱发各种疾病。

2、注意监测血压

因为温度的变化,直接引起血压波动,不要跟着感觉走,去感觉血压,要用血压计去测量血压,如果血压高了,一定要给降下来。

3、注意补充水分

秋季干燥,适当的补充水分,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也是去除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

4、注意饮食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饮食,始终如一的低盐、低脂、低糖,而不能因为季节的变化改变原则,但可以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食物;我们有一个说法叫贴秋膘,说的是秋天来了,要多吃一些肉食,以补充营养,减少营养缺乏,好过冬;做到适可而止,不能为自己大吃大喝找借口,更何况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营养已经过剩,不需要贴秋膘,更不要高油、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多吃些蔬菜水果。

5、注意坚持有氧运动

咱们一般运动都在早晚,但是随着天气转凉,尤其秋天早晚温度低,大家更要注意外出别受风寒,别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反而增加新问题。但有氧运动还是要坚持,因为只有持续的有氧运动才有利于心肺功能的锻炼,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6、注意按时服药

如果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朋友,注意按时服用,监测血压及血糖,不是说吃着药就没事了,一定要三高达标。尤其近期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很多人忘记吃药,或自我感觉良好不吃药。凡三高的药物尤其降糖药、降压药一次不能停。

7、注意不舒服及时就诊

如果有心前区不适,胸痛,胸闷憋气等心脏症状或头晕、走路偏斜、说话不利、喝水呛咳等等脑血管症状立即就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防,就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