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医院在强化信息网络安全意识和等级保护的前提下,一是完成了DRGS管理系统建设,为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二是对运行多年的LIS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保证了资料的快速传输;三是完成了新传染病区的网络信息建设;四是完成了新医技大楼信息网络及中心机房建设的设计工作。
湖北省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恩施州首批“硒谷英才计划”领军人才……看到这一连串重磅头衔,你一定会以为这是一位来自大城市三甲医院的大专家,但事实上他却“隐身”在一个小小县城。
他就是利川市人民医院院长何本鸿。
何本鸿之所以愿意“委身”扎根县域,只是为了那个一直存于心中的一份念想。“我是土生土长的利川人,为利川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何本鸿心中,为当地及周边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一直是他肩上的神圣使命,他认为只有不断地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闻名全国的“短袖院长”
除了拥有一系列惊艳头衔之外,何本鸿最闻名于全国的就是他的绰号:“短袖哥”。“短袖哥”的由来是,人们看见,不管天气多么寒冷,何本鸿都是一身短袖示人。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在几年前的冬天,在气温已逼近零下30℃的哈尔滨,何本鸿在室外依然身着短袖,引得路人和同行者啧啧称奇。
经此一“战”,“短袖哥”的威名由此更甚。
哪怕是在极寒天气下何本鸿也坚持身着短袖的这个习惯,如今已坚持了20多年,引起许多医疗界同行的无限好奇。事实上,在“短袖哥”威名远扬的背后,是一段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
2001年,担任利川市中医院院长的何本鸿,发现利川市中医院在基础设施及医疗技术等方面都非常欠缺,甚至达不到当地乡镇卫生院的水平。走马上任的何本鸿内心非常着急,如何快速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将利川市中医院的品牌宣传出去,就此成为他的一块心病。
苦思冥想的何本鸿最终决定拿自己“开刀”,由而演绎出那一系列关于“短袖哥”的故事。他此举的本意在于宣扬“通过中医调理,人们在冬天也能穿短袖”,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有关中医调理、中医养生、中医治未病的患者教育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利川市中医院的品牌建设有效地打开了局面。
事实上,到2012年,利川市中医院在品牌建设成功打响的引领下,业务精进,收入总额从原来的300万增长到近2个亿。
“现在我靠短袖出名了,他们可能没听过‘何本鸿’这个名字,但一定听过利川市有个‘短袖院长’。”何本鸿的这句话既是骄傲,也有无奈的自嘲。
为长征胜利后的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无论是行业品牌还是群众心中的品牌都需用心经营。”在与何本鸿交谈的过程中他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品牌建设。2013年,当何本鸿来到利川市人民医院后依然保持着一年四季只穿短袖的习惯。对此,他表示:“穿短袖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习惯,而是我内心始终坚持的一种信念,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医院的品牌彻底打响。”
何本鸿指出医院的品牌建设工作之所以如此成功,除了“短袖院长”的宣传加持外,重点在于医院悠久的建院历史上。1936年红军长征的胜利会师,开启了民族的崭新篇章,此时利川市人民医院也踏上了医旅征程的第一步。
“红军长征胜利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的建院目标就是为胜利过后的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何本鸿认为医院在历经80年的风雨后,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医疗技术方面相比过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那么如何将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向外推广,这就需要借助品牌建设的力量。为了更好的将医院展现在大众眼前,2016年何本鸿以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并成功举办了以“创业、发展、感恩、分享”为主题的系列院庆活动。在当时的环境下,大型院庆活动的举办条件较为困难,容易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但是何本鸿却能巧妙的以庆祝红军长征胜利为由,成功将医院这数年的进步展现在百姓面前,刷新了对医院的固有印象。
品牌打响后的宣传工作也不容忽视。何本鸿介绍道以前老百姓并不了解医院具体能开展哪些业务,明明花1000元就可以在当地治疗的病症,却花了将近一万元去外地医院。因此,医院决心向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发力,让当地老百姓了解医院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可开展的业务项目,既节省了精力又节约了成本。
管好县医院全靠“两条腿”
何本鸿表示“院长要想管理好县医院主要靠‘两条腿’,‘一条腿’是建设20大中心,‘另一条腿’是创建‘三甲’医院。”
早在2018年,何本鸿就提出了开展十大中心建设工作,例如医学影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慢病管理中心等建设早已被提上了日程。目前,呼吸中心完成了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评审,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已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范围,糖尿病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创伤中心、慢病管理中心、高级胸痛中心、示范防治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规范化静脉血栓防治中心等已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年1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提出了20大中心建设的工作,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何本鸿表示原来医院的建设格局只停留在了“十大中心”上,如今“千县工程”提出的“20大中心”建设为县级医院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医院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将这20个中心按照标准来建设。
“对于创建三甲医院,我有100%的信心。”利川市人民医院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入选“千县工程”名单的医院,何本鸿介绍道对于未来能成功创建三甲医院的信心的来源有两个:一是自身过硬的技术实力。医院通过开展高精尖技术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对于当地百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开展有效救治,将患者留在县域;二是规范化的管理制度。2015年医院针对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强管理、拓市场、重文化、调结构、稳增长”的十五字方针,在宣传、科研、技术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共谋发展。
“三甲医院的创建工作永远在路上,但是创建结果不能永远在路上。”何本鸿表示医院计划在2022年底实现“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一次性合格评审验收的创建目标。
不拘一格“用”人才
“利川市肩挑武汉和重庆两座火炉,除了百万常住人口外,每年夏天还有近50万人前来避暑,因此对于当地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要求较高。”
针对这样的需求,何本鸿指出医院不能再满足于县级医院的定位,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服务,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向建设地区级甚至省级医院的目标迈进。
何本鸿表示,“谁拥有了人才就拥有市场,拥有了市场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要想解决县域医院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首先要做到不拘一格“引”人才。“对于人才的招聘不讲文凭、不论出身,只看能力。”医院通过修订专业技术人才评聘办法、执行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等方式,录取相关人才;其次要做到不拘一格“育”人才,人才在引进以后要将重点转移到内部培养上,具体表现为通过进一步完善外出进修、学习培训、科室轮转等制度,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促使他们早成有用之才;最后是不拘一格“留”人才,许多县级医院都面临着人才留不住的困境。对此,何本鸿表示医院将充分发挥“候鸟人才工作室”作用,吸引更多“候鸟”留在利川,在造福当地群众的同时提升医院的科研创新能力。
解放思想,稳住信息化
利川市人民医院在2018年湖北省153家县级医院综合实力考评中位居第一,在67家三级医院综合实力考评中位居26名。但是最近几年,医院的整体排名有所下降,何本鸿表示主要原因在于信息化建设没有及时跟上。
何本鸿指出打造高质量的信息化发展模式,一是做得好。作为县级医院的院长要充分解放思想,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性,明确县级医院定位,造福百姓。另外,除了信息化以外,也要做到稳抓技术能力不放松;二是写得好。通过一系列的的宣贯工作以及品牌建设,重点宣传医院当前的发展情况和技术水平;三是报得好。这里主要指按照上级要求填报数据。“作为医院管理者会承担很多压力和责任,许多流程和数据需要通过院长亲自审定后再上报,并对结果负责”;四是坚持得好。信息化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资金、技术、政策等各个方面的支持,从而使整个医院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今年医院在强化信息网络安全意识和等级保护的前提下,一是完成了DRGS管理系统建设,为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二是对运行多年的LIS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保证了资料的快速传输;三是完成了新传染病区的网络信息建设;四是完成了新医技大楼信息网络及中心机房建设的设计工作。
责任编辑:王若冰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