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基建,每家医院2000万,有你么?
综合贝登医疗、动脉网
“9月7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需求不足是当前突出矛盾。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
9月13日,国常会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
为响应国常会的决定,9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需求调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向各地卫生健康部门收集贷款需求和贷款资金初步使用方向。
从已了解的情况来看,预计将覆盖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及民营医院。贷款使用方向也包括了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
本次国常会贴息贷款政策明确指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主要涉及领域为高校、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医院、地下综合管廊、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中央财政贴息2.5%,期限2年。
从目前卫健委发布的《通知》来看,年底前,国内医疗机构势必将迎来一波设备更新改造的热潮。
据据动脉网提供的信息显示,卫健委规划司及其他相关部门正在协商医疗系统实施政策细节,明确此次财政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但要求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
卫健委《通知》下发后,目前国内多地卫健委均已开始执行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需求的调查工作,对各级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及民营医院开展摸底调研,了解购置医疗设备需求,汇总填报需求情况表。
其中,部分省份还特别提出,在开展公立医院需求调查工作中,要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重点,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将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以达到二级甲等医院设备配置标准,原则上可按一个县级医院 1 亿元的规模考虑。
“预计国庆前各省完成贷款项目清单的制定,年底前签订贷款协议并支付设备购置首批贷款。”上述人士透露称,按照浙江、江苏、安徽三省的上报情况,目前已上报约180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以此类推,围绕医疗设备更新改造,全国将涌现出数千亿级需求。
从国常会制定的财政贴息具体计划来看,计划合计涉及1.7万亿贷款总额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中国银行等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共同参与;中央财政贴息2.5%,期限2年;贷款利息不多于3.2%,补贴后利息小于等于0.7%。
通过对政策解读,不难发现借由“政策贴息及专项再贷款”的措施,国常会支持制造企业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的意图十分明显。从涉及的关键领域来看,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九大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均在计划中。
值得一提的是,计划的整体工作将在今年年底前结束。考虑到距离年底仅有3个月时间,从实际操作的层面而言,这或许意味着既有供应链上成熟可靠的供应商将相对获益更多。
实际上,这不是近年来国内首次推动医疗新基建建设。
自2020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受控后,全国各地开始逐渐重视医疗补短板和新基建。国家发改委和卫健委先后发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和《关于完善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推进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等建设任务。
2021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控局共同编制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充分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实施方案规划了4大类共15小类的工程建设,并给出了较为具体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根据建设方案初步测算,“十四五”期间,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仅中央预算投入就将超过1300亿元,空间广阔。
除了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十四五”期间国家还将重点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提升。2021年11月3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方案(2021-2025年)》,明确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将有至少1000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的目标打下基础。
有了宏观政策的支持,国家及各地财政也给予了医疗新基建以充分支持。
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中央在2021年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为653.9 亿元,连续多年逐年提升的趋势非常明显。2022年以来,中央已提前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达到588.5亿元。按照之前两年提前下达占全年下达比例推算,2022年全年,中央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计将达707亿元,同比增长8.08%,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地方投入也热情高涨。2020年以来,各地方政府陆续发行医疗卫生专项债券投入医疗新基建。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广东、河南、河北和山东等省陆续发布高额专项债支持相关医疗卫生项目建设。
此次国常会及卫健委提出的财政贴息贷款计划,则将进一步为国内医疗新基建持续提供充足的动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