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经国际认证的医院评审标准发布,能否成为中国版JCI?

2022
10/13

+
分享
评论
DRG变量
A-
A+

该中心吸纳国内外资深认证专家,对标国际通行规则,融合国内评审实践,编制了《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

遇到大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四个字: 三甲医院

毕竟,“三级甲等”是医院的金字招牌,代表着国内医院评审的最高级别。

2017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开业第五年通过“三甲”评审,成为当时广东省最年轻的三甲医院。

全程参与的香港医疗专家感慨了一句:

“三甲真是让人脱层皮!”

在这之前的2015年,港大深圳医院还参照香港、澳门很多医院的做法,通过了ACHS(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的国际认证。

一对比,香港专家发现:怎么国内的三甲评审,比ACHS还严?尤其是在医疗质量和安全方面。

当时就有人提议,三甲一点也不差,为啥不能把三甲的标准变成国际标准?这样不光是中国老百姓认,国外也认,尤其是国际保险公司认了之后,他们的客户就可以直接在医院“刷医保”看病。

“三甲”国际化这个主意,很快得到了省和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支持。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件大事!

全国首个“国际版”医院评审标准在深圳发布

9月22日上午,深圳前海。深圳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简称《国际标准(2021版)》

该标准已于2022年2月通过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SQua EEA)的认证,从中国标准变为国际标准。

国际医疗质量协会(ISQua)主席Jeffrey Braithwaite(线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线上)、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汪洪滨(线上)、深圳市副市长陈清、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产耀东、香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线上)、香港医管局主席范鸿龄(线上)、澳门卫生局局长罗奕龙(线上)等出席发布会。

以往,国内不少医院会主动参加美国JCI、澳大利亚ACHS等国际认证,截至2018年7月,中国内地就有100家医院通过美国JCI认证,其中公立医院49家。

深圳发布首个国际认可的标准后,国内的医院将可以使用“国产标准”融入国际,也方便了国际商业保险机构认可中国的医院,从而允许其客户直接“刷商保”看病。

深圳4家医院将试“头啖汤”香港医务卫生局鼓励公营、私家医院参加

目前,《国际标准(2021版)》已受到一些医院欢迎。

深圳4家公立医院计划“尝头啖汤”,在近期试点参加评审——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香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在发布会的致辞中提到,标准可在香港、澳门的医院推广,推动大湾区医疗服务同质化。

医院评审认证对医疗质量及安全标准至为重要,亦是国际医疗保险认可支付依据。

国家三甲评审制度是一个严谨而标准极高的医院评审制度,但国际间普遍缺乏认识。

香港和澳门特区的医院以往一般是推行国际认证例如澳大利亚ACHS评审,因而大湾区医院评审评价标准未能同质化。

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支持香港医院管理局与各私家医院积极参与新建立的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加快融入健康湾区,更要以香港作为窗口向国际示范新标准。

——卢宠茂

负责管辖香港所有公立医院的香港医管局主席范鸿龄在致辞中也表示:“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份子,香港医管局一定会配合香港医务卫生局全力支持并参与深圳的医院评审体系。”

是“三甲”的升级也是与国际的融合

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徐小平介绍,《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融贯中西,是“三甲”标准的升级,也是与国际标准的融合。

编制过程中,该中心遵循一个原则:

标准只升不降、内容只增不减。

《国际标准(2021版)》是在国家《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国家《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的基础上,参考国际相关文献,对照ISQua的要求和原则,历时近一年编制而成。

该标准分为3章——

医院功能与任务;

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

医院管理与运营。

共186款评价条目,每款评价结果分为5个等级(优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和不适),每四年评审一次,强调持续改进。

其优势体现在5个方面——

质量安全精益化;

风险管理全域化;

职业安全体系化;

人文关怀细致化;

医患关系坦诚化。

比如,在员工的职业安全方面——

“三甲”标准主要强调放射安全、生物安全、化学品安全管理

《国际标准(2021版)》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激光安全、后勤体力处理操作、工作场所暴力、员工健康干预等其他安全条款,要求全面建立健全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

“我们的标准细致到皮肤科医护人员做激光治疗时的防护,后勤工作人员、医生护士搬运病人会不会扭伤腰,员工使用电脑显示屏会不会损害视力等等。”徐小平说。

国外医疗评审标准重视的人文关怀公开披露,也被《国际标准(2021版)》借鉴。

“在国际医疗认证标准里,医院发生不良事件后,主动向患方或公众告知、披露,是必须的。过去十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根据ACHS的要求,在这方面一直做得比较好,走在国内前列,也受到市民的欢迎,增强了医患互信。”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基于我国现行标准牵头制订了《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并通过了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认证,标准发布标志着我国医院评审认证工作国际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希望深圳市在医疗卫生领域再接再厉,以大湾区为切入口,将标准有序推进国际,为推动我国医院评审和医疗质量认证体系与国际接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

焦雅辉

首个“国际版”标准诞生的“三部曲”

1.国家授权深圳探索

深圳提出“三甲”国际化的设想后,很快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两份重要文件——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

均提出,支持深圳“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

2.深圳说干就干

2020年12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深圳成立非营利性的第三方评审评价研究中心——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

该中心吸纳国内外资深认证专家,对标国际通行规则,融合国内评审实践,编制了《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

3.高分通过国际认证

2022年2月,《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以97%的得分率通过了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SQua EEA)的认证,成为国内首个经国际认证的医院评审标准

国际医疗质量协会(ISQua)被称为医疗机构“考官”的“考官”,是全球唯一的专门认证医疗评审机构的组织,美国JCI、德国KTQ、澳大利亚ACHS、挪威DNV等全球60多家第三方医疗评审组织机构都通过了ISQua EEA的认证。

“我们很高兴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加入ISQua,成为我们全球会员网络的成员之一,并且其制定的标准已经通过了我们的认证部门的认证。

我们的评审员指出,标准包括医院的能力和效率、风险管理流程以及保护患者和服务、员工和访客安全有关的要素,并采取了以人为本的方法,这些标准是非常新的。”

——国际医疗质量协会(ISQua)主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务卫生局,国际标准,医院,国际,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