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质量者赢“国考” | 管理者话“国考”
本文作者:陈传亮丨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
经历三轮“国考”,河南省人民医院成绩持续向好,从2018年度的161名,到2019年度跃升到69名,2020年度更一跃而至35名,连续两年位居河南省第一,成为全国省级人民医院中为数不多进入前50名的医院。特别是四级手术占比的指标在全国排名第八,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
“国考”之我见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对应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而设立,是实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抓手。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前进的方向,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工作指南,绩效考核则是国家对改革成效的验收,检验公立医院是否实现了医改所要求的“三个转变”和“三个提高”。
国家用同一个指标体系,同一个数据平台,同一把尺子对全国两千多家三级公立医院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类别医院的功能定位、诊疗对象、专科特点分别进行排名,让不同类别的医院都能在全国同行的坐标系中找到位置和排名。令人称道的是,指标体系引导医院注重内涵质量、效率提升,而非以规模取胜,体现出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比较方能知不足,对标才能量差距。通过“国考”,国家充分发挥压力传导机制,将财政补贴、医保支付、绩效工资总量以及院长的薪酬、任免、奖惩等与考核结果挂钩。考核成绩不仅会影响医院的“面子”,更会影响医院的“钱袋子”。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56个指标分别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四个方面对医院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核,公立医院从此有了国家标准和明确导向。
河南省人民医院对绩效考核高度重视,将考核目标纳入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性医院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重点推进社会责任担当、科学提质增效、服务能力提升、精益管理赋能、党建文化引领五大战略行动。同时,医院坚持以医疗质量为根本,以学科结构优化为基础,多层级入手、多部门联合,将医院发展方向与国考指标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绩效考核成绩。
组合拳擢升质量
质量安全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重中之重。从指标赋分可见,“医疗质量”在满分1000分中占到430分,在26个国家监测指标中占到10个。可以说,医疗质量分数的提升对“国考”总成绩至关重要。
为了充分发挥“国考”指挥棒的作用,医院深入分析反馈的数据结果,将国考指标与医院KPI考核有效衔接,对标26个国家监测指标,从中选择相对短板的12项指标纳入医院KPI考核。在国家监测指标之外,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医院另外确定了5项短板指标,形成17项重点监控指标纳入医院KPI考核。比如,医院以四级手术占比的指标替换了原KPI指标中的三四级手术比例,明确鼓励四级手术的开展。此外,KPI指标中还增加了微创手术占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百元收入成本等指标。
以“国考”指标为指引,医院创新医务管理模式,打出了一套提升质量的“组合拳”。
一是狠抓18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围绕病案质量、技术准入、围手术期安全、合理用药和耗材等方面,重拳频出。
二是大力发展手术专科,通过资源整合、扩容、引进专项等举措,提高外科手术占比。比如,医院规定所有常规化疗都改为日间化疗,不再占用外科床位。
三是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通过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医疗费用的控制,达到提高医疗质量和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
四是严格感控管理,强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大培训、督导和奖惩力度。比如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率降至2021年0.03%,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五是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组建多部门、多学科专家团队,每日点评,每月抽查,重点科室巡讲。通过加强微生物送检标本的管理,开展全员抗菌药物疑难病例会诊等具体举措,使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断下降,从2018年47.72DDDs,下降到2019年42.59DDDs,2020年下降至39.77DDDs,实现了满分目标。
通过上述多举并施,医院在“国考”医疗质量维度的得分逐年显著提升,2018年得分307分,2019年得分336分,2020年得分357分,牢牢筑起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稳固防线。
“五突出”擘画蓝图
面对国家对公立医院常态化的考核,医院将关注点转向内涵建设,围绕管理上的薄弱点,结合医院发展战略,提出“五突出”规划,扬长补短,分阶段实施改进计划。
第一,突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围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五新”要求,编制蓝图,明确方向。
第二,突出重构重塑,夯实发展根基。重构重塑科学发展体系,全面优化学科架构,实施“造峰”计划,形成尖峰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潜力学科互相带动、竞相发展的学科发展体系;重构重塑质量安全体系,以学科结构优化为基础,以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落实为核心,以病历书写、质量内涵提升为抓手,以医疗技术、质量安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为重点,以关键诊疗环节,重点人群管理为手段,全面提升质量安全管控的水平;重构重塑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手术科室,提升多学科协作能力,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等举措。
第三,突出盘活优化,提升发展能级。优化人才支撑体系,实施“二三四五六”人才工程,对20岁~60岁不同层级的专业人员给予不同的科研资金补助,支持他们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科研,鼓励新技术的开展;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医院有政策、搭平台、强支撑、出产出,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优化医教研协同体系,以临床为中心,以教研为两翼,建立紧密性的医教协同的体系。
第四,突出效能效率,实现精益运营。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经济管理体系,形成集智慧财务、成本管控、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医院经济管理体系,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全流程成本管控;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确保医院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与“国考”指标基本吻合,全面衔接;探索智慧医院的建设。
第五,突出文化引领,坚守为民宗旨。将文化建设纳入医院党委的工作重点和发展规划,从战略高度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体系。坚持患者至上、员工为本,注重患者体验与员工感受,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做到让病人满意,让职工满意。
感悟“国考”
总结下来,我对“国考”有四方面的体会:
首先,外部考核是内部评价的有力的引导。要坚持将外部考核与内部评价相互衔接,以外部考核引导内部评价,并持续优化内部评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其次,全员参与是推动高质量的强力支撑。在组织实施层面,要做到领导重视、建立组织,全员行动,吃透精髓。医院成立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主管副院长任副组长,运营管理部、医务部、信息中心等职能部门形成多部门协同,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医院组织全员全岗培训,利用院周会、科主任例会、质控工作会议等机会持续宣传,确保人人掌握指标,吃透精髓,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将责任不仅传达到科主任、护士长,而且下达到三级医师组,营造全院人人参与的氛围。
再次,动态监测是持续向好的关键举措。要以数据动态监测为抓手,建立台账,定期整改,找出差距,立行立改,持续向好。
最后,结果导向是高质量落实的有效激励。以目标结果为导向,探索全面运用绩效考核结果的激励机制,推动外部考核与内部激励的有效融合。医院在顶层设计、人员管理、评价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索,将国考部分指标纳入科主任的绩效考核与临床医师的绩效考核中,覆盖到每一个专科、亚专科和医师组,确保责任到科、责任到人,从而推动“国考”目标真正落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