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患了甲亢,肝功能异常不要怕

2022-09-27 16:40   百揆医生

甲亢合并中重度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考虑放射性核素131碘治疗,绝大多数病人的肝功能会随着甲亢的控制而好转。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病人常合并有肝脏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其发生率可达37.9%,其中单独由甲亢引起的肝损害约占65.6%。有人曾对住院的甲亢病人病例进行过回顾性分析,发现近1/3的病人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就有转氨酶升高,经过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控制后,转氨酶都随之降到正常。

有些病人在治疗前肝功能正常,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偶然检查肝功发现转氨酶升高,说明抗甲状腺药物对肝脏可能有损害,也应引起重视。

甲亢引起肝损害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甲亢时组织耗氧量增加

肝脏耗氧量也增加,但肝脏血流量并不增加,造成肝脏相对缺氧,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肝脏肿大,引起转氨酶升高;

二是甲亢营养物质消耗过多

尤其是维生素的消耗超过机体的吸收,造成肝脏营养缺乏,糖、脂肪、蛋白质及胆色素代谢障碍,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胆汁淤积;

三是甲亢合并充血性心衰时

可发生肝静脉淤血和肝小叶中央坏死;

四是甲亢合并感染、休克时可加重肝脏损害;

五是抗甲状腺药物

特别是丙硫氧嘧啶本身就会引起肝损害,甚至急性肝坏死。

甲亢肝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转氨酶轻度升高,黄疸指数一般正常,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能同时黄疸指数升高:

1、甲亢病情严重;

2、病程较长者;

3、过去有慢性肝病史,尤其是长期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

4、长期饮酒的患者;

5、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进食很少;

6、合并感染、心衰者。

甲亢合并轻度肝功能异常,不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禁忌症。如果病人食欲正常,没有明显黄疸,仍然可以考虑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常用的有甲巯咪唑片和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

治疗时抗甲状腺药物剂量略微减少,约为常用剂量的2/3-3/4,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食欲、体重、黄疸和转氨酶的变化,同时加强营养,保护肝脏,口服维生素,戒烟戒酒,积极治疗还存在的合并症,绝大多数病人的肝功能随着甲亢的控制而好转,多数甲亢病人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肝功能也恢复正常。

甲亢合并中重度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考虑放射性核素131碘治疗,绝大多数病人的肝功能会随着甲亢的控制而好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药物治疗,肝功能,甲状腺,转氨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