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饶毅:事实证明“群体免疫”对于新冠流行无效!

2022-09-27 16:28

面对规律不十分清楚的传染性、危害大病原体,所有决策都永远含有一定的风险。

来源:饶议科学

新冠流行的第一年,有些人提倡所谓“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最初意思是:如果少数人不打疫苗,但是大多数人接种了疫苗,因为大多数人有免疫力,病毒就难以传播,这样就可能病毒碰不到没有接种疫苗的人,所以呈现“群体免疫现象”。

当时,英国首相居然带科学家出场,号称英国的方法是让大家感染,以建立群体免疫力。在当时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他推出的就是残忍:在一个新的病毒出现时,把全体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凡是感染了会死的就死去、感染后不会死的也许获得免疫,继续活下去,极少数有先天抵抗力的没有问题。

近三年来的事实显示,虽然一些国家让很多人感染,但并没有因为感染率高而阻止其他人进一步感染,也没有阻止感染的人不再第二次感染。

因为,事先并不知道新的病毒突变情况,新冠不断突变,且不是流感病毒那种一般一年才流行一种新的突变,而在一年内就有多种新冠病毒突变株流行。而且原有感染造成的免疫力不能预防新病毒株的感染,有些国家同一个人感染两次、甚至三次的都有。

所以,“群体免疫”在新冠病毒面前束手无策。采用这种策略的无一例外在新冠流行期间都失败了。

人类需要牢记经验教训,不能被历史上科学先进的国家的愚蠢首相或其他人所误导。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不仅是孔夫子早就倡导,而且也是现代科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危害很大的传染病面前,一个个冒充专家、或以这种专家为基础做出的决策,全部成为自己愚蠢的注脚。

“群体免疫”的适用范围和决策风险

全民接种疫苗后,如果疫苗高效而全民被保护,这是疫苗免疫,因为是每个人或绝大多数都接种疫苗,这是个体免疫的效果,不是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是指一部分人接种而获得免疫力之后,其他人不接种疫苗,但因为接种的人形成病毒传播途径的实际壁垒,而可以不用接种疫苗,通过群体效应避免感染,为群体免疫现象。

群体免疫不是完全无用,而是适用范围有限:

1)已经有了有效疫苗之后,不一定需要全民接种,而是根据病毒传播力,可以接种疫苗到需要的百分比人群就可以;

2)病毒的变异不是很多,最好是几十年不出现逃逸第一次免疫的突变,或者是出现突变但速度足够慢,慢到新的有效疫苗能够及时控制新的突变株的传播;

3)病毒传播力不是过分的大,极高传播力的病毒,需要产生群体免疫所需要的接种百分比就非常高,高到接近百分之百就无所谓利用群体免疫适当减少接种率了;

在一个新的病毒突发传染时,以上条件都完全不具备,对于新发突发传染病,提倡群体免疫是不对的。最多只能说,因为没有办法,只好束手就擒、然后听天由命。

需要针对新的突变株发明不断更新的疫苗,对全民接种,这不是群体免疫,而是每一个个体接种后对个体有保护的个体免疫。

对于已经传播的、人类有经验的,应该是看哪些经验可靠,还有多大风险,包括潜在风险。

事实上,病毒变化迄今缺乏足够科学研究,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预计特定新型病毒变化的规律,只能随着研究、观察,做出含有风险的决定。

科学不是没有参考意义,而是对于一些自然现象,在一定时间尺度,科学可以非常有限,而经验、统计和参照在科学有限时都是重要依据,共同努力和承担责任也是对社会和人类的考验:

因为,面对规律不十分清楚的传染性、危害大病原体,所有决策都永远含有一定的风险。

来源:饶议科学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免疫力,疫苗,感染,新冠病毒,群体免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