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的超声测量及分型...
正常的子宫内膜是这样:
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
基底层:顾名思义,靠底下,与外面的子宫肌层贴近,这一层的内膜不会受到激素的影响,不发生增生等变化。
功能层: 在基底层的表面,既然叫做功能层就说明会变化,有功能。有什么功能呢?来月经和怀孕就看这一层内膜的好坏了。功能层又可以分两层:致密层和海绵层。
无论是经腹还是经腔内妇科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回声特征及测量内膜厚度都是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子宫内膜的厚度与年龄段及月经期有关,当子宫内膜与其明显不符合时可作出相应提示,如绝经期女性子宫内膜厚度>4mm。
正常生理情况下,子宫内膜的厚度会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月经周期按照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可分为月经期、增殖期和分泌期。
月经期:子宫内膜功能层剥脱,厚度最薄。
增殖期:子宫内膜在雌激素作用下表现增殖性变化,在增殖晚期厚度可达6-10 mm。
分泌期: 子宫内膜在雌激素、孕激素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增厚并呈分泌期改变,在分泌晚期厚度≥10 mm。
引起子宫内膜异常的病因包括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以及子宫内膜癌,也可见于使用外源性雌激素药物患者。
子宫内膜的测量:
测量切面:在子宫正中矢状切面测量,该切面能清楚显示宫腔线和宫颈管线相连。
测量标准:应测量前后两侧的双层内膜厚度。当有宫腔积液时,应分别测量前后壁子宫内膜的厚度。
图注:子宫内膜测量切面——子宫正中矢状切面
子宫内膜厚度的标准(前后两层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厚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以下数据仅供参考。
月经期:厚约2-3mm
增生早期(第5-7天):厚约5-6mm
增生中期(第8-10天):厚约7-8mm
增生晚期(第11-14天):厚约9-10mm
分泌期(第15-28天):厚度可达12mm,偶可达15mm
按Gonen等评价子宫内膜超声形态的标准分为A、B、C型。
A型:呈三线型,外层和中央为强回声线,外层与宫腔中线之间为低回声区或暗区;
B型:为均一的中等强度回声,宫腔强回声中线断续不清;
C型:为均质强回声,无宫腔中线回声。
A,B和C三型分别多见于月经周期中的增生晚期、黄体早期和黄体晚期。
ABC型分别对应上图BCD
增生晚期三线型图象并内膜厚度>6mm,有预测IVF/ET胚胎植入成功的可能性。有研究发现妊娠全部发生于A、B型内膜,C型内膜无妊娠发生.。
内膜C型的可以进行本周期的黄体支持治疗,以利下一周期的内膜形态。如果反复内膜异常,可以用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剂)+促排卵,进行周期调节。
综合整理:超声检查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
超声技术与诊断
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小超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