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脱位的典型症状为看东西模糊、甚至一个物体会看成两个物体(视物重影)
健康用眼
“医生,麻烦您快看看我的眼睛,我昨天起床眨眼的时候发现我的左眼完全看不见了,我是不是瞎了呀?”。近日,一位50多岁的王师傅慕名前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眼科李嘉文主任医师处就诊,焦急的担心自己失明了。
李嘉文主任医师一边安慰患者,一边仔细检查后发现患者左眼裸眼视力4.0,矫正无提高,前房深度不均,虹膜震颤,晶状体不全脱位(向鼻上方)伴晶体混浊,眼压40mmHg。反复追问王师傅,王师傅声称眼部未曾受外伤、大于600°高度近视等病史。
李嘉文主任医师结合检查报告,诊断为自发性晶状体不全脱位。通过积极降眼压、抗炎,完善检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充分术前准备及沟通后在医护人员及患者积极配合下成功实施了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伴人工晶体悬吊伴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术后第二天患者左眼恢复到4.5的视力,患者热泪盈眶,连连感谢医护人员为其重新带来了光明。
专家简介
李嘉文
眼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视光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眼科学专委会白内障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眼科学与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视网膜微环境对Müller 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调控作用和机制》中,作为负责人承担骨干课题之课题3。近三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主持并参与国家及省部级、军队科研课题多项,参编、参译眼科学著作4本。
什么是晶状体脱位呢?晶状体脱位的病因有哪些呢?
正常人眼结构中,晶状体是由类似小绳的悬韧带固定在睫状肌中间(如图一)。由于先天性、外伤性、自身眼部病变等因素可使悬韧带缺损或离断,导致晶状体异位或脱位(如图二)。打个比方来说,我们的眼睛就像一个照相机,眼内有一个类似于照相机镜头一样的结构,就是晶状体。当照相机镜头出现了偏移,照的像也就不清晰了。而晶状体脱位也就类似于照相机镜头出现偏移。
晶状体异位和脱位的根本原因在于悬韧带对晶状体的牵引力不平衡,也就类似于悬吊晶状体的小绳(悬韧带)力量不对等。先天性悬韧带对晶状体的牵引力不平衡称为晶状体异位,后天因素如先天性发育异常、眼部外伤等引起的晶状体位置改变称为晶状体脱位。本病多好发于存在眼部外伤者、患有眼内疾病者以及合并高度近视者。
晶状体脱位有哪些症状呢?
晶状体脱位的典型症状为看东西模糊、甚至一个物体会看成两个物体(视物重影)。因患者晶状体脱位程度不同,视力下降和视物重影的程度也不同。晶状体脱位包括半脱位和全脱位。晶状体半脱位在瞳孔区可以看到晶状体的一部分边缘。全脱位可脱位至前房、玻璃体腔内或嵌顿于瞳孔区。
若诊治不及时,病变还可累及角膜、视网膜及脉络膜,出现角膜混浊、并发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等相关并发症,进一步加重视物模糊和重影,甚至还可出现眼红、眼胀痛、视物遮挡(看东西类似窗帘遮挡不清楚)、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
怎么才能发现晶状体脱位?需要完善哪些检查呢?
对于出现看东西模糊、重影的患者,特别是合并眼部外伤、高度近视(>600°)、眼部疾病史者,需尽快前往专业的眼科医院门诊就诊。晶状体脱位患者需要进行眼科专科检查,视力、眼压,小瞳及散瞳后晶状体位置、眼底视网膜等检查,必要时需行眼部B型超声。同时对于伴有先天性的晶体异常患者(如马凡综合征、马切山尼综合征),需注意完善心脏彩超、遗传学等检查,以免误诊及漏诊。
诊断了晶状体脱位,应该怎么治疗呢?
晶状体脱位的治疗是相对困难的,治疗方案取决于晶体位置、晶体硬度、有无出现相关并发症等。晶状体脱位会造成视力下降,但若存在眼底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等,仅行晶状体摘除手术也并不一定能改善视力。因此围手术期全面细致的检查、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晶状体半脱位,若晶体透明,无明显视物模糊、视物重影及出现眼部并发症,可不必着急治疗,密切随访即可。若合并屈光不正,可采用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矫正。若屈光不正戴镜无法矫正,或已经出现晶状体全脱位、半脱位所致的相关并发症则应积极行晶状体取出并植入人工晶状体手术,以免延误病情,导致视功能不可逆损伤。若您患上晶状体脱位,也不用太紧张,来正规眼科医院就诊,让我们一同守护您的“睛”彩世界,点亮“光”明未来。
来源:《健康人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