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CHC 2022 】2021年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重磅发布,郑哲教授讲述五大重点内容

2022-09-27 17:38   医心-专注心血管

郑教授指出需关注下一步医疗质量控制工作重点:坚持推进目标导向的质量改进工作;继续完善质控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质控信息监测与分析反馈。

一直以来,医疗质量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作为国家质控中心,要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健全心血管病质控体系。

在中国心脏大会(CHC)开幕式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书记郑哲教授报告了《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2021版)》的内容。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包括11个病种/手术105项质控指标,为标定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提供了重要工具。今年《报告》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医院质量检测系统(HQMS)、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医疗质量数据抽样调查系统(NCIS)及国家心血管质控信息平台。

2021年1月1日治2021年12月31日期间,数据纳入我国5351家医院(三级2042家,二级3309家,不包括军队医院)的1959万心血管病相关住院患者(影像专业包含门诊患者),部分指标与2020年及以前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2021版报告内容比较去年增加了护理资源和质量分析、亚专业跨省异地就医分析、年度趋势分析、风险调整死亡率比较以及医疗质量改进目标进展;减少了医疗资源分析。

83681663976014517

主要数据结果

一、心血管诊疗规模持续扩大,新技术推广迅速

在较难的主动脉外科手术方面,具备手术能力的医院数量及手术量明显增长,其中新技术主动脉介入手术发展最为迅速。先心病介入手术量逐年增长,其中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已成为常用的治疗方法。

TAVR手术规模增长迅速,开展地区不断增加,六年手术量增长32倍,增长最多地区为北京。2018-2020年,我国 SAVR/TAVR=5.8:1(美国为 0.8:1)。

二、质量改进初见成效,诊疗过程日趋规范

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指标提升明显,但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单纯CABG手术动脉桥选择、围术期数学控制指标持续改善;心衰诊疗过程指标逐年改善,但规范化诊断和评估能力亟待提升。

三、区域间医疗质量异质性依然突出

通过多水平模型调整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特征后,不同地区间风险标化的死亡率、死亡和非医嘱离院率异质性依然显著。其中急性STEMI风险调整的院内死亡率在最低(福建,2.1%)和最高(辽宁,8.4%),相差近4倍;心衰风险调整的院内死亡率东部地区(2.3%)高于中部(1.5%)和西部(1.3%),每个地区的医院异质性突出。

心血管内外科出院30天再入院率整体小幅下降,但各省间存在较大差异。

冠心病治疗中CABG与PCI应用差异较大,适宜技术可及性不足。,PCI与CABG之比约为22.3:1,虽低于2020年的比例(26:1),但仍远高于美国(2.2:1)。各省(区、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北京(5.4)与最高甘肃(140)相差28倍。

四、跨省就医结局改善,医疗服务同质化待提升

跨省异地就医持续下降,需充分考虑疫情防控影响因素。国家强调指出,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可能缓解医疗服务供需不均衡。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阜外华中血管病医院是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所在省份心血管外科的跨省异地就医流入占比增加,流出占比下降。

跨省异地就医占比前3的手术包括CABG、先心病介入治疗、主动脉开放手术;流入最高的省份为北京、上海、江苏、天津;流出最高省份为河北、安徽、内蒙古、江苏。跨省就医的住院时长、总费用整体优于本地就医。

五、应予关注的重点问题

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每张床配备护士数呈上升趋势,2021年达到1:0.43,但仍低于《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发展目标(1:0.65)。护患比呈上升趋势(2021年1:12.8),但尚未达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要求(<1:8),更低于美国(ICU 1:2,内科病区1:6)。材料费用占比下降,但药品费用占比上升,政策推进效果需要深入研究。

最后,郑教授指出需关注下一步医疗质量控制工作重点:坚持推进目标导向的质量改进工作;继续完善质控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质控信息监测与分析反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心血管病,医疗,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