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衡道丨笔记】胃肠道旺炽性血管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

2022-09-23 15:46   衡道病理

边界清,切面呈海绵状;疏松小叶状结构;由交通状或吻合状血管构成;内皮细胞核深染,可呈鞋钉样;异型性不明显,无核分裂像;表达CD31。

病例分享

CASE 1:

患者,女,73岁;阵发性脐周左侧疼痛2周。

肠镜:末端回肠15cm,可见一2.0×3.0cm息肉样隆起,表面发红,呈绒毛状,予活检2块,基底宽,触之质地偏硬。

增强CT:末端回肠可见长径约2.0cm脂肪密度结节,邻近(近端)肠壁稍增厚嵌入。考虑末端回肠脂肪瘤。

86971663917815472  

图1

54341663917815566

33081663917815798  

83571663917815909  

图2:镜下特点

CASE 2:

患者,男,48岁;腹泻近1个月。

外院肠镜:横结肠脾曲菜花样病变,表面坏死、糜烂、质脆,边界不清,占肠腔全周,管腔狭窄,内镜无法通过;病理:坏死组织,疑癌。

本院MRI:横结肠近脾曲占位伴肠套叠,MT可能。

手术方式:横结肠癌根治术。

48011663917816027

34671663917816142

51111663917816305 

45861663917816473   

40461663917816625  

图3:镜下特点

31101663917817009   

46121663917817369   

5161663917817842  

图4:免疫组化

病理诊断:

病例一:(回肠末端)考虑旺炽性血管增生

病例二:(横结肠)旺炽性血管增生

文献复习

胃肠道旺炽性血管增生(Florid Vascular Proliferation, FVP)是一种良性的血管瘤样病变,最先于1993年被报道。很容易误诊为真性血管肿瘤,尤其是血管肉瘤,需进一步加深对FVP的认识,避免误诊和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临床特点:(文献报道17例)

部位:主要是结肠(5/17),其次是小肠(4/17),盲肠(4/17),回盲部(3/17),阑尾少见(1/17)。

性别:无明显差异(男 : 女 = 1.2 : 1)

年龄:2个月~82岁(平均年龄:52.3岁,中位年龄:50岁)

影像学:大部分存在肠套叠(12/17),可见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甚至肠腔占位。

预后:均无复发

组织学特征:

常可见透壁性生长,自粘膜下层延伸至浆膜层;也可累及粘膜层。

明显的小叶状分布,类似肉芽肿性血管瘤。

表面常有慢性溃疡,可有黏膜脱垂、黏膜缺血、合并血管畸形。

免疫组化:表达CD31、CD34、ERG、Fli-1,勾勒小叶状结构。

46641663917818219

31241663917818766

77341663917819272

6391663917819681 

97251663917820068

28111663917820460  

图5:镜下特点

22401663917820958  

图6:免疫组化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与肠梗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巨细胞病毒和Meckel憩室具有相关性。

肠套叠或粘膜脱垂时反复施加在肠壁上的机械力是可能病因,触发血管的生成。

FVP是肠套叠发生的诱因or粘膜脱垂和肠套叠导致了FVP?

FVP合并其它疾病:

胃肠道的脂肪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的表面或周围粘膜可出现FVP。

内镜活检值注意:活检标本浅、小。

鉴别诊断

1:血管肉瘤

部位:最常累及胃和小肠

临床表现:常为胃肠道出血及贫血,很少引起肠套叠。

大体形态:多为出血性、弥漫或多结节性生长的肿块,常伴有溃疡。

40651663917821376  

图7:形态学特点

28721663917821783  

图8:免疫组化

2:卡波西肉瘤

分类:医源性和AIDS相关性;均与HHV-8感染有关。

性别:常见于男性

部位:胃肠道是皮肤外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上消化道最常见,尤其是胃和十二直肠。

组织学:常位于粘膜层,固有层内条束状排列的梭形内皮细胞组成。细胞内外玻璃样小球具有特征性,常可见明显的红细胞外渗、淋巴浆细胞浸润和含铁血黄素沉积。

免疫组化:除表达CD31、CD34和ERG等内皮标记外,同时表达HHV8,也可表达CD117。

77991663917822198  

图9:形态学特点

27111663917822701  

图10:免疫组化

3:吻合状血管瘤

良性血管肿瘤

部位:主要发生于泌尿生殖道,少数可发生胃肠道

预后:良好,无复发

55481663917823072  

图11. 形态学特点:

边界清,切面呈海绵状;疏松小叶状结构;由交通状或吻合状血管构成;内皮细胞核深染,可呈鞋钉样;异型性不明显,无核分裂像;表达CD31。

治疗及预后

良性手术切除均无复发

总结

1、FVP是一种良性血管增生性病变。

2、临床:好发于结肠,其次是小肠,盲肠等;影像学上多存在肠套叠。

3、组织学:旺炽性增生的血管呈小叶状分布,穿透性生长,粘膜溃疡,表达CD31、CD34、ERG、Fli-1,勾勒小叶状结构。

4、鉴别诊断:血管肉瘤、卡波西肉瘤、血管瘤等,注意不要误诊血管肉瘤。

5、预后:手术切除后无复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胃肠道旺炽性,胃肠道,血管,粘膜,溃疡,细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