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酯质控失控的原因竟是“水”
作者 | 路康 于伟丹
前 言
在日常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进行IQC以监测方法或者检测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室内质量控制或简称室内质控(IQC)系统,使用质控品,确立质控标准,可以间接评价检验结果的精密度,结合室间质量评价(EQA)可以间接评价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遇到一例甘油三酯失控案例。
案例经过
早晨接班,如日常一样,生化分析仪已经自动唤醒并自动执行完开机准备工作。取出生化多项质控品高值和低值各一只,解冻恢复至室温,上机做质控。
质控结果显示甘油三酯高值和低值质控品结果均失控且结果都大于+3SD,低值结果11.06mmol/L(靶值1.41mmol/L),如图1,高值结果12.68mmol/L(靶值2.57mmol/L),如图2。
图1
图2
由图可知,甘油三酯质控结果异常增高且高出范围较大,根据质控规则判断标准来判断,室内质控结果为失控。
经过复检,重新溶解新质控品,换同批号新开封试剂,均未能纠正;重新对对甘油三酯项目做两点定标,定标不通过,如图3;重新溶解新校准品,校准仍不能通过,如图4。
图3
图4
经过系列纠正措施,排除试剂、质控品、校准品造成失控的原因。考虑仪器自身、水质对实验的影响。
由于只有甘油三酯一个项目失控,基本可以排除仪器自身原因。查看前三天质控结果均在控,上一日水机做了维护,更换了滤芯;考虑水出了问题,取纯水检测,结果显示甘油三酯11.38mmol/L(如图5)。
图5
结合之前质控均大于10mmol/L,考虑为水质污染造成的甘油三酯失控。联系水机厂家和工程师后,确认为水机更换滤芯后没有充分冲洗滤芯导致水污染,引起的甘油三酯失控。
案例分析
甘油三酯酶法测定原理是将甘油三酯快速全面地水解成甘油,之后氧化为磷酸二羟丙酮和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的过氧化氢与4-氨基比林和4-氯酚反应,形成一种红色染料(Tinder 终点反应)。红色染料的颜色深浅与样本中的甘油三酷的浓度成正比,用光度计测定。(反应式见图6)
图6
本科使用的生化分析仪采用浓缩试剂,在反应时需加入纯水稀释,甘油三脂项目在仪器设置为标准模式下,反应体系中加标本2uL,R1试剂120uL,去离子水28uL。
水机超滤膜湿膜在生产、运输过程中需要用保护液(甘油)进行保存。因此在水机更换滤芯后应充分冲洗滤芯,避免甘油进入水体。
由于本次水机维护后,水机工程师没有对滤芯进行充分冲洗,才导致甘油进入净化后的水供给仪器使用,而在甘油三酯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28uL的水,甘油三酯检测反应第一步反应产物甘油混入了去离子水中的甘油,导致甘油三酯结果偏高,质控失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失控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水机维护,才导致了这次的失控事件,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SOP才能更好的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
小 结
仪器维护保养是检验科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保障仪器最佳性能的重要措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检验科的重要仪器,它承担检验科大部分检验项目,应有专人管理专人维护保养,严格按照SOP文件保养和操作,做好每天的室内质控和各种记录,且还要记录好仪器每天的运行情况[1]。
现在医院的大型仪器设备的重要保养都有仪器工程师进行维护保养,但也有出错的可能。作为一个合格的检验人不能只会操作仪器,还要了解实验反应原理,熟记仪器的SOP,知道哪些仪器故障会对我们的检验结果产生哪种影响,杜绝因为仪器问题导致检验结果误差或延时,以提高检验项目的及时性和准确度。
专家点评
该文选题合理正确,能够从日常工作中抓住思路,找出原因。论文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数据来源完整可靠,分析方法选用得当,有现实意义。
本论文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观点表达清楚。
副主任技师:崔金兰
【参考文献】
[1]蒙泽彬,杨剑萍.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保养及常见故障报警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32):398.
END
文章来源:检验医学,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下方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编辑:青翠欲滴
校审:晨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