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病例分享丨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的麻醉体会

2022-09-23 09:37

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的麻醉体会

本文由“麻醉课堂"授权转载

病例分析

术前情况

患者:男性,82岁,因“胸闷、憋喘1月余,加重8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1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胸闷、憋喘,多于活动后加重,休息数分钟症状缓解,伴乏力、后背部疼痛,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改善,后至我院就诊,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伴 ”,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扩冠、利尿、减轻心脏负荷、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后好转出院,患者近8天来胸闷、憋喘加重,随来我院就诊,门诊拟“主动脉瓣狭窄”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无黒曚、晕厥及意识丧失。

  既往史:   冠心病20年,PCI术后7年,心力衰竭3年,  平日口服阿司匹林1#qd、瑞舒伐他汀1#qn、诺欣妥0.5#bid、螺内酯1#qd、托拉塞米1#qd、氯化钾1#tid;  高血压20年、脑梗死7年;   检验结果未见明显禁忌,   NT-proBNP 639.87pg/ml   (参考范围:0-300pg/ml)    

检查结果:    

  • 心脏彩超示: 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并关闭不全(轻度),左室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心增大,二尖瓣少中量反流,左心功能减低,EF:41%;

  • 冠脉CTA示: PCI术后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支冠脉血管钙化明显,管腔中-重度狭窄;

术前访视评估

患者术前血压:105/55mmHg,HR:93bpm,双下肢无水肿,双肺听诊无干湿啰音。

ASA分级:Ⅳ级,心功能分级Ⅱ-Ⅲ级;

麻醉手术过程

  • 患者入室后予以心电监护、桡动脉穿刺测压;

  • 麻醉方式:全麻+气管插管;

  • 麻醉诱导:芬太尼0.1mg,力月西1mg,顺式阿曲库铵10mg,依托咪酯15mg,瑞芬太尼15ug;

  • 麻醉维持: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去氧肾上腺素泵注维持血压,主瓣植入后予以快速输液1500ml;

  • 术后拔除气管导管送ICU;

术前术后心脏彩超

术前

术后

19381663887821188

20671663887821708

 

TVAR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或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通过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手术无需开胸,因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16221663887821754

67491663887821801

TAVR手术适应证

  1. 老年退行性钙化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超声心动图示跨主动脉瓣血流速度≥ 4 m/s, 或跨主动脉瓣平均压差≥ 40 mmHg, 或主动脉瓣口面积< 1.0 cm2。

  2. 患者有主动脉瓣狭窄导致的临床症状;

  3. 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

  4. 主动脉根部及入路解剖结构符合 TAVR 要求;

  5. 三叶式主动脉瓣;

  6. 术后预期寿命>1年;

手术禁忌症

  1. 左心室内血栓;

  2.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3. 30天内心肌梗死;

  4. 左心室射血分数<20%;

  5. 严重右心室功能不全;

  6. 主动脉根部解剖形态不适合 TAVR 治疗;

  7. 存在其他严重合并症,即使纠正了瓣膜狭窄仍预期寿命不足 1 年。

麻醉管理

麻醉前访视与评估

1.一般情况及病史采集

应涵盖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活动当量,全面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合并症及治疗用药情况。

2.体格检查

重点行心肺检查,关注有无颈静脉怒张、呼吸急促、肝大、腹水、周围性水肿等慢性心力衰竭表现。

3.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衰标志物和动脉血气分析等。

  • 心电图检查明确心脏节律、有无心肌缺血。

  • 影像学检查: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显像(MSCT)测量主动脉瓣环大小和主动脉根部结构;超声心动图估测瓣口大小、跨瓣压差或流速,评估左、右心室功能和其他瓣膜情况,估测肺动脉压;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是否合并冠心病,评估冠状动脉开口与主动脉瓣环位置关系;颈部与双下肢血管超声评价外周血管条件。

82631663887821974

麻醉监测

  1. 常规监测应包括五导联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和有创动脉压、体温、SPO2 和PETCO2 ;危重患者可行PAWP监测;

  2. 超声心动图:未实 施全身麻醉者,可以TTE替代;

  3. 脑电双频指数(BIS);

  4. 脑氧饱和度监测(rSO2);

麻醉管理

同心血管外科麻醉的基本原则一致,目的是保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① 保证充足的前负荷,麻醉药物的扩血管作用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推荐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调整适宜的左室前负荷;

② 避免心动过速,一方面降低心肌氧耗,另一方面改善舒张期的心室充盈、保证足够的冠状动脉灌注;

③ 维持窦性节律,对肥厚而舒张功能减退的心室至关重要;

④ 维持较高的后负荷和冠状动脉灌注压;

麻醉诱导

诱导药物:优选依托咪酯、芬太尼类、罗库溴铵或顺式阿曲库铵;

诱导总原则:缓慢诱导,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麻醉维持

通常选择静、吸复合麻醉,可选药物包括丙泊酚、七氟醚、地氟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等;

特殊操作麻醉管理

  • 建立血管入路及导丝置入:避免低血压和心律失常;

  • RVP和球囊扩张:RVP前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持SBP约120mmHg(MAP≥75mmHg);RVP一般持续10~20s,不宜过久;球扩后若患者循环崩溃,应立即心肺复苏。室性心律失常立即电复律,必要时可应用肾上腺素。

  • 瓣膜置入:释放过程可能需要RVP和(或)暂停呼吸。RVP使MAP降至50mmHg左右时释放瓣膜,防止瓣膜释放后出现的高血压。

  • 瓣膜释放后:

    ①TEE/TTE检查及造影复查瓣膜和冠状动脉情况;

    ② 跨瓣压差减小,血压多有不同程度升高,需逐渐减少升压药的使用;

    ③ 对于术前有左心室功能减退者,术后仍需注意支持左心功能;

    ④ 循环不能恢复至预计状态者,在TEE/TTE 监测指导下补充血容量、给予药物治疗、纠正内环境紊乱,继续心肺复苏,必要时机械循环支持。

    ⑤ 如果存在严重瓣周漏且再次球囊扩张或瓣中瓣技术不能纠正,需立即建立CPB行开胸手术。

    ⑥ 密切关注心电图变化,排除冠脉阻塞;

    ⑦ 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时宜缓慢输注;

术中其他管理

  • 输血输液:高龄和(或)心功能较差的患者,术中应保持较高的Hb水平(>100g/L);

  • 肾保护:因术中低血压及大量使用造影剂,术后急性肾损伤风险较高,慎用人工胶体,适当应用利尿剂;

  • 脑保护:在钙化的主动脉瓣上进行球囊扩张、瓣膜释放等操作可能会引起钙化斑块脱落,导致卒中。术中应监测瞳孔变化及rSO2;

术中并发症及处理

  1. 血管损伤:有破裂、穿孔、夹层、血肿和假性动脉瘤等;

  2. 心包积血/压塞;

  3. 瓣膜异位置入:包括瓣膜置入位置过低(左室流出道),过高(主动脉根部)或脱落;

  4. 冠状动脉开口阻塞:较为少见,一旦发生,后果往往是灾难性;

  5. 传导阻滞:术中出现传导阻滞合并心动过缓可用临时起搏器控制心率;

  6. 瓣周漏:在轻度及以下,无需处理;中到重度瓣周漏的处理包括二次球囊扩张、圈套器、瓣中瓣置入和介入封堵;

  7. 脑卒中:钙化斑块、导管内血栓、空气微栓、长时间低血压或头臂动脉夹层引起;脑功能监测、早苏醒有助于早期发现;

  8. 急性肾损伤:大部分是可逆性损伤;术中维持心功能、静脉水化、使用利尿剂等;

术毕转运与交接

  • 推荐早期拔除气管导管;

  • 转运前应确定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 麻醉科医师应向ICU医师详细交班,内容包括手术经过、术中输血补液量、特殊心血管用药等;

  • 术后随访应重点关注麻醉相关并发症,并详细记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麻醉,患者,导管,主动脉,术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