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本身无症状可以不处理,如果合并胃食管反流,早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以控制症状。当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时,才会建议手术治疗。
近期,苏州一名十余年慢性咳嗽、听力下降却找不到明确病因的患者(后经诊断为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成功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Toupet胃底折叠术,术后病人咳嗽症状消失,听力好转。
患者:赵阿姨56岁近一月频繁被呛醒
十余年的困惑
反复咳嗽、喉咙反流、听力下降是为何?
患者赵阿姨,十余年来总是反复咳嗽、喉咙反流,并且听力逐渐下降,她自认为是自身抵抗力下降和慢性胃炎所致,并未在意。多次至外院就诊,未发现胃食管问题。
但是近一个多月,赵阿姨的咳嗽越来越严重,夜里经常会被呛醒,几乎很难有完整的睡眠,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赵阿姨来到明基医院普外科就诊,血管疝中心专家了解其相关症状后,建议赵阿姨行胃镜检查和上消化道造影,经检查后明确诊断,原来是赵阿姨的“健康阀”出现了问题,也就是食管和胃的连接部松弛了,诊断为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
焦点问答
什么是食管裂孔疝?
人体胸腔和腹腔之间由一层扁平肌肉分隔开,叫膈肌。膈肌上有一个裂孔叫食管裂孔,食管穿过膈肌上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与胃相连。正常情况下,食管裂孔刚好可容纳食管通过。
各种原因引起食管裂孔松弛扩大,导致生活在腹腔内的胃、腹段食管、甚至腹腔内其它脏器,由食管裂孔突入胸腔,就称为食管裂孔疝。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烧心、上腹胀、嗳气等不适症状或(和)并发症,部分患者反流物可到达咽喉部及口腔,引起食道外症状。
胃食管反流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也就是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的结果。
食管孔疝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
胃食管反流(GERD)是一个功能概念,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咽喉-气道,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并发症,发病率为8%-27%。
食管裂孔疝(HH)共有四个分型,形成原因很多,发病率为10%-50%,其中I型滑动疝占95%。
a.滑动型食管裂孔疝b.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
c.食管旁型食管裂孔疝d.混合型食管裂孔疝
以胃食管反流(GERD)就诊,发现合并食管裂孔疝(HH)的几率为:31%-76%;
以食管裂孔疝(HH)就诊,发现合并胃食管反流(GERD)的几率为:40%-98%。
由此可见,胃食管反流(GERD)和食管裂孔疝(HH)有密切的关系,可谓是难兄难弟,如影随形,更多病人表现为慢性咳嗽、咽喉反流、哮喘、听力下降、口腔疾病等食管外症状。
食管裂孔疝、胃食道反流有哪些症状?
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各异,可以用“伪装者”、“变色龙”来形容。
但实际上,很多胃食管反流病和食管裂孔疝患者的多学科症状并不完全按A-B-C-D期的顺序依次出现,反而是“不按常理出牌”地出现不同专科的症状:
当感觉有咽部异物感时可诊为“慢性咽炎”,左胸痛可疑有“冠心病”,导致很多患者会在这些科室反复求医就诊而无果。
食管裂孔疝、胃食道反流患者一定都要手术吗?
不是。
食管裂孔疝本身无症状可以不处理,如果合并胃食管反流,早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以控制症状。当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时,才会建议手术治疗。
(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患者的手术指征)
咳嗽和反酸的症状没有再出现过。
外科治疗金标准,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
结合病史及检查报告,赵阿姨具有明显的手术指征,血管疝中心专家团队与麻醉科进行了详尽的术前讨论,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决定为赵阿姨行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不仅能修补好裂开的食管裂孔,还为贲门加装了一个“充气围脖(胃底折叠瓣)”,对胃食管阀瓣进行整形加固,修好了“健康阀”。
术前造影可见:贲门松弛
术后胃镜可见:贲门紧闭,形成完美的折叠瓣
手术按照复位疝内容物、修补松弛薄弱的食管裂孔、防止胃食管反流、保持胃流出道通畅的原则,仅1个多小时就顺利结束。
术后复查造影可见:造影剂通过食道顺利,腹腔食道延长,胃底气泡压迫食道,形成标准的气性抗反流机制
术后第一天,赵阿姨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已经开始恢复半流质饮食,她说,“胃里那种反酸的感觉终于没有了,也不会反复想咳嗽”。因为赵阿姨做的是腹腔镜手术,切口用胶水粘合,术后第三天,赵阿姨腹部的手术切口已经几乎愈合,顺利出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