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 10大征兆助识别,12种方法来预防
2022年9月21日是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知彼知己早防早智—携手向未来” 我院脑病科主治中医师叶譞斐、医师齐维和大家谈谈阿尔茨海默病是什么?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 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 今未明。
记忆力减退=阿尔茨海默病?
说起阿尔茨海默病,很多第一印象就是记忆力减退,记忆力下降的表现,总是忘记东西放在哪里,总是忘记原本想做的事,出门后忘记到底有没有锁门,看见熟悉的人,突然记不起Ta的名字,记忆力变差,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吗?
其实不然,通常来说,记忆力在20岁左右达到高峰,30岁之后,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会逐步减退,50-60岁有所感觉,70岁之后记忆力减退逐渐加快,这是生理性记忆力减退。
但正常的老年记忆减退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正常中青年短期的记忆力减退,也可能是受到不良情绪、压力、用脑过度、 作息紊乱、吸烟喝酒、不良嗜好的影响。
但生理性记忆力减退,一般遗忘的事情,经提醒后可回忆起,发展过程缓慢,生活能力正常,性格和行为不会发生改变。
痴呆可能不止记忆力变差
病理性的记忆力减退通常见于最常见的阿尔兹海默病,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血管性痴呆等。
早期认知功能下降,可表现为完全遗忘,提示也想不起来,记忆力持续下降,还可能出现判断力、计算力下降,甚至迷路,熟悉的生活工作任务无法完成,有时候性格和行为也会变得异常。
十大危险信号助识别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兹海默病起病隐匿,进行性智能下降,多伴有人格改变,一般症状持续进展,病程通常5-10年。
1、记忆力下降(遗忘)
忘记近期的事情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如忘记和别人约定的事情,放下电话忘记电话的内容,而且对于忘记的事情很难再想起来。有时候会重复问问题或说一件事。
2、难以完成熟悉的工作
以前擅长的事情开始变得生疏,比如喜欢打麻将、打扑克,现在却经常出错,以前擅长做家务,现在做的远不如过去好,做饭不是忘了放盐就是忘了放醋。
3、语言表达有困难
经常性地想不出某个词语应该怎么说,说话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或以不常用的词语来代替,以至于人们无法理解他们的所说、所写。比如他找不到笔时,会说“我写字用的那个东西”。
4、搞不清时间和地点
不知道现在的年份或日期,有时会说错自己的年龄。在陌生的地方特别容易迷路,分不清东南西北,随着疾病的发展,有时在家中也找不到厕所。
5、判断力和警觉性下降
衣着不整、不合时宜,热天穿得很多,冷天穿得很少。不能正确判断付款额度,经常多付钱。缺乏自主判断,别人说什么容易相信,经常花钱去买一些与实际价值不符的物品,借钱给不熟悉的人或陌生人。
6、理解力下降
无法理解周围人谈话的抽象概念,对数字的计算能力也明显下降,对于家里新添置的电器,也学不会如何使用。
7、将物品错放地方
把东西放在不常见的地方,比如把衣服放冰箱里,手表摘下放橱柜里。然后不记得东西放在哪里,找不到自己的东西埋怨是被别人偷了。
8、情绪或行为发生改变
拿了超市货架上的东西,但不知道要付钱;过于主动接近不熟悉的异性,会表现出不适当的行为。
9、性格改变
性格改变有一部分患者表现非常显著,以前外向、开朗的人,现在经常闷闷不乐;以前宽容、大方的人,现在变得多疑、斤斤计较;以前温和、彬彬有礼的人,现在经常无故或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这些性格上的变化都提醒存在疾病的可能。
10、兴趣丧失
可能变得非常被动和消极,在电视机前一坐几小时,睡眠明显增多,也不想做以前喜欢的事情。
所以,当家中老人到了60-70岁之后,要多关注老人的一些行为变化,例如:对以前发生的事情记得很清楚,但对刚发生的事、刚说过的话却很难记起 ,怀疑找不到的东西是被人拿走了,反复询问已经被回答的问题,交流沟通时找词困难,对不熟悉的环境感到糊涂,甚至在非常熟悉的环境也不能顺利达到想去的地方,卫生习惯变差,需要家里人的日常监护,性格改变,冷漠、固执、多疑、易怒等 ,出现幻觉、错觉、幻听等,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家人要留心,尽早带老人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状态自查
怀疑阿尔茨海默病,可自行做一个简易的迷你精神状态筛查 问题流程:
1.今天的年月日?我们在哪里?哪省市哪条路几号几楼?
2.说三个物体名称,1秒说1个;让测试者重复所有物体名称。
3.100连续减7,连续5次。
4.说出上面提及的三个物体名称。
5.说出铅笔、手表的名称;
重复下列语句“四十四只石狮子”;执行散步命令:
右手拿一张纸,对折,然后放在左腿;说出并按照下列指示去做:“闭上眼睛”;写一句话(有主谓宾);模仿签名。
阿尔茨海默病的12个防治因素
1.要减少糖、盐、油的摄入量
临床研究中发现,人若在青中年时期经常摄入大量糖盐油,到老年后就易患阿尔茨海默病。
因此,尤其是老年人平时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尽量少吃含糖盐油多的食物。
2.要少饮或不饮烈性酒
科学研究证实,经常饮酒的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几率比从不饮酒的人高5至10倍。
这是因为酒精不但能使大脑细胞的密度降低,还能使大脑细胞快速萎缩。
3.要吃富含胆碱的食物
科学研究证实,乙酰胆碱的缺乏是人们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乙酰胆碱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都是由胆碱合成的。富含胆碱的食物为:豆制品、蛋类、花生、核桃、鱼类、肉类、燕麦、小米等。
4.要吃含维生素B12的食物
研究发现,常吃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有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主要食物包括海带、大白菜、萝卜等,此外,肉、蛋、奶、鱼、虾等产品也是。
5.吃饭要吃七分饱
临床研究发现,每餐都吃得很饱的人极易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人每餐都应只吃七分饱,这样不但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还能很好的保护消化系统。
6.要勤动脑
大脑接收信息越多,脑细胞就越发达、越有生命力。老年人要经常进行一些脑力活动,如看书、下棋等。
7.不要吸烟
研究调查发现,吸烟10年以上的人患病的几率远远大于不吸烟的人,吸烟可导致脑细胞发生萎缩。
8.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使人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增加大脑的血流量,使脑细胞得到充足的养分和氧气。
9.吃食物时要多咀嚼
生理学家发现,当人咀嚼食物时,其大脑的血流量会增加20%。
10. 要积极防治便秘
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便秘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便秘的人其肠道会产生氨、硫化氢、组织胺、硫醇和吲哚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随血液循环损害大脑。
11.要经常活动手指
临床研究发现,活动手指可以给脑细胞直接刺激,对延缓脑细胞衰老有很大好处。
老年人可以通过打算盘、在手中转动健身球、练书法、弹乐器等方式来运动手指,从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12.尽量不使用铝制餐具
铝是一种两性物质,它与酸碱都可以发生化学反应。铝元素游离出会使铝在大脑、肝肾脾、甲状腺等多个组织器官蓄积,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反应迟钝,并会加速衰老,最终可引发阿尔茨海默病。
中医防治阿尔茨海默病
我院脑病科主任中医师、教授陈根成指出,痴呆的病位在五脏,以心为主,病机以元气不足,心气或心阳亏虚为主。心为君主,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因此痴呆与多脏腑的功能失调也密切相关。
当五脏之阳不能发,阳气不足,五脏之阴不能滋,少气少血,而导致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衰退,致使心不能任物,魂魄飞扬,志意不和,肝不主谋虑,脾不主思,不能达到智的状态;神魂魄意志不藏,诸神不安,六腑不用,于是逐渐出现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
对于痴呆的中医治疗方法,总的原则应以“虚则补之”为原则,补元气,养心气,温心阳,调整五脏功能为治法。
要提醒大家的是,阿尔茨海默病虽然常见于老年人,但不专属于老年人近些年的门诊情况表明,认知障碍也可能发生在四五十岁中年人的身上,,如果你身边所熟悉的人出现文章所讲的10种症状表现,建议来医院就诊。
我们要用防病、治病的心态来对待阿尔茨海默病,虽然医学上还没有能彻底治愈老年痴呆的方法,但早防早治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早期明确病因是获得正确治疗、护理和支持的重要步骤。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痴呆症状或延缓痴呆进展。
脑病内科科室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三科(脑病科)以中风为主攻病种,发扬中医特色,救治了许多中风急危重症患者,在中西医结合诊治中风(脑梗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配有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对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系统康复治疗。
根据中风的发病特点进行创新性分期治疗:中风急性期治以“开窍醒神、活血化瘀”为主;中风恢复期重视扶正,以温补脾肾为主,兼活血涤痰;中风后遗症期以益气血、补肝肾、填精益髓为主法。
并根据本科成员的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益气活血片,实验研究证明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防止血栓形成,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此外,近两年逐步在眩晕和颤 证 两个优势病种上发挥中医特色,运用陈根成主任推崇的“命门”学说,通过“温养命门”的治疗方法,结合临床实践,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疗效满意。
【科室文化建设】 中医治“人”,以人为本,坚持仁心仁术,科室本着“病人至上,服务患者”的宗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西互补,给患者带来了满意的疗效,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专科特色的中医药文化。
坚持“大医精诚”的传统医德,维护患者的利益,用心治病救人。
【中医特色疗法】 开展以脑血管病为重点的中风康复治疗及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贴敷、穴位注射、中药奄包、中药外洗等。开展开天门手法治疗,对于眩晕、头痛等疾病有较好疗效;开展耳穴压豆治疗,对于中风、眩晕、失眠取得满意疗效。
专家介绍
林兴栋
主任中医师、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中风(脑血管病)、头痛、眩晕、失眠、帕金森氏病、脑炎(多发性硬化)、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和中医药防治(热病)感染病。
叶江琳
副主任中医师
擅长 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在中风、失眠、眩晕、痴呆、头痛、肢体麻木等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
叶譞斐
主治中医师
擅长神经内科疾病的中西医诊治,如帕金森病,中风,眩晕,周围神经病等。熟悉掌握神经电生理检查。
齐维
住院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擅长治疗脑血管疾病,眩晕,周围神经病,失眠,郁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供稿:叶譞斐、齐维
初审:叶江琳 排版编辑(实习生):王云燕
文字编辑:叶美琪
校对编辑:李龙浩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