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松弛型马蹄内翻足,可以通过分期打石膏矫正,青少年某些轻度的足踝畸形,可以配穿矫形鞋部分矫正或减少畸形发展。
足是一个半刚体多关节的复杂肌骨结构,是人体直立行走最终触地着力器官。足踏大地直立行走,使双手获得解放,进行劳动创造,奠定了人类进化的基础,从此“智人”走出非洲,迈上了属于人的演化大道。但是人类足踝部在结构上进化并不完善,成了肢体损伤、畸形、疾病发生最多、类别最复杂的部位。从幼儿学步起,足踝发育至成年定型,经过中年维持阶段,到老年逐渐衰退,可谓“人老足先老”。漫长的生命运动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类别不一的足踝问题,足踝畸形不仅影响步态,同时也会继发下肢关节的相关疾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因此,保持身心健康首先应该从足踝开始。
截至2020年12月,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40余年共主持各类足踝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手术22062例,占同期实施各类四肢矫治手术36109例的61.1%,其中男性13046例,占59.13%,女性9016例,占40.87%。手术年龄1岁-77岁,平均20岁。其中初次手术年龄6-40岁者20026例,占比90.77%。病人来自全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美国、印度尼西亚等5个境外国家。
这22062例足踝畸形涉及155个病因和病种,其中最常见的如小儿麻痹后遗症、脑性瘫痪、脊柱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创伤后遗症等。畸形种类包括外翻足、仰趾足、马蹄内翻足、高弓足、爪形趾、连枷足等8类,畸形最多的前四类是:马蹄足、内翻足、外翻足与足的复合畸形。
经过40余年2万多例足踝畸形手术矫治的不断实践、思考、探索与总结,秦泗河跳出西方医学经典机杼之外,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微创、快捷、医疗费低廉、疗效优良的足踝重建技术体系,挽救了一大批濒临截肢的足踝残缺畸形患者,主编出版了《外固定与足踝重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科治疗》;《小儿矫形外科》等与足踝重建相关的专著和教程。
秦泗河教授从事矫形外科40余年间,接诊了大量的足踝畸形患者,听取了患者提出的各种相关问题,现将一部分代表性问题摘录解答,作为科普资料。
一、足踝畸形种类主要有哪些?
(一)人类足踝解剖划分
足踝由众多肌肉、筋膜、韧带、血管、神经、淋巴、皮肤与骨关节组成,骨关节包括前足(跖骨-足趾部分)、中足(舟骨、骰骨、楔骨部分)、后足(距骨和跟骨)、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与距骨构成)。人的行走、跑跳等运动,最终的受力部位是足,这造成了千变万化的足踝病变。秦泗河矫形外科接诊的足踝畸形多达上百种,不同年龄发生畸形类别与性质也不同。
(二)导致足踝畸形的主要病因与畸形类别
足踝畸形病因有百余种,宏观分类有:先天性、后天性、创伤性、衰退性。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环境改善,又出现了众多由不良生活方式、穿鞋不当、不恰当审美取向等原因引起的足踝畸形与疾病,如平足症、足外翻、踇外翻、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足等。
(三)常见足踝畸形原因与类别
图1-1 右小腿车祸伤肌肉坏死,导致瘢痕性足外翻畸形
图1-2 腓总神经麻痹,导致伸踝、伸踇、伸趾运动丧失性足下垂畸形
图1-3 高弓(凹弓)足畸形临床与X线检查表现
图1-4 脊柱裂足内翻畸形伴有感觉障碍,足背外侧负重区出现皮肤溃疡
图1-5 手足口病后遗足踝外翻肌群瘫痪畸形,松弛性足内翻
图1-6 极重度足下垂,长期足背负重,应力使踝足折向后方,秦泗河教授命名为“马蹄后翻足”
图1-7 外翻足畸形表现,用足的内侧缘负重行走,为胫骨前、后肌群瘫痪所致
图1-8 延误治疗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发展至成年期用足背负重行走
图1-9 先天性关节挛缩症导致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
图1-10 延误治疗的先天性仰趾足畸形,发展至仅能用跟骨负重行走
图1-11 先天性垂直距骨—表现为舟状足,患儿仅能用凸出的足心负重
图1-12 惨烈的车祸创伤,患者右小腿截肢配装了假肢,左下肢遗留马蹄高弓足畸形,小腿皮包骨,经秦泗河实施微创手术结合Ilizarov技术牵拉矫正,左下肢功能得以保全
图1-13 小儿麻痹后遗小腿三头肌瘫痪-继发重度跟行足
图1-14 遗传性感觉运动神经元病 肌肉萎缩继发双足重度畸形
图1-15 爪形趾畸形表现
图1-16 先天性跖骨及足趾发育不等长,可通过跖骨延长术重建
二、严重足踝畸形残缺,是否选择截肢后安装假肢?
对于严重足踝畸形残缺,西方足踝重建技术体系建议截肢后安装假肢。秦泗河团队近20年来,采用微创矫形手术结合Ilizarov技术,手术治疗濒临截肢的足踝畸形已超过千例,都获得了成功保肢,重建了满意的足踝形态与站立行走功能(图2所示)。而对于确实无保留价值的足踝残缺,且已对功能造成累赘与心理障碍,应实施截肢后安装假肢,能快速改善功能。
图2-1A 女 39岁,先天性左极重度马蹄内翻足,拒绝截肢
图2-1B 秦泗河用有限矫形手术结合伊利扎洛夫技术,足踝畸形逐渐牵拉矫正
图2-1C 术后5年复查,左足内翻畸形完全矫正,能穿普通鞋子行走
图2-2A 女26岁,5岁创伤后左足踝遗留扭转畸形伴短缩9cm,曾就诊多个大医院皆建议截肢后安装假肢,但患者拒绝截肢
图2-2B 秦泗河手术结合Ilizarov牵拉组织再生重建技术,不但成功保肢,且足踝畸形矫正,双下肢等长,能用足底负重行走
三、下垂足畸形为何又称“马蹄足”?
马蹄足是最常见的足下垂畸形,由于仅用跖骨头着地负重,类似“奔马”仅用足趾跑步状而得名(图3-1)。女性穿超高跟鞋也是人为创造的马蹄位行走状态。但两者仍有差别,下垂足几乎都伴有伸踝肌群瘫痪、踝足关节多松弛;而马蹄足伸踝肌不瘫痪也可出现,关节往往僵硬。
图3-1 马蹄足畸形足负重点与X线检查,类似马蹄状
四、足踝畸形能否不用手术矫正?
婴幼儿的松弛型马蹄内翻足,可以通过分期打石膏矫正,青少年某些轻度的足踝畸形,可以配穿矫形鞋部分矫正或减少畸形发展。但患者或家属务必记住,足踝内翻-外翻肌肉动力一旦发生失衡、骨性畸形出现时,只会随着行走而加重,手术是唯一有效的解决方法,但必须是找对医生,实施正确的手术。
五、为什么秦泗河足踝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技术体系能够解决复杂问题?
秦泗河以肢体发育与生物进化为理论基础,微创手术技巧结合骨外固定(Ilizarov技术),合理应用足踝支具巩固疗效,提出足踝仿生重建理念,实现了微创、简单、手术时间短、医疗费低廉的手术风格。手术极少用内固定,尽量保留踝足关节的灵活性,术后早期即鼓励患足适度负重锻炼行走,几乎规避了手术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纵然是重度复杂的足踝畸形手术过程也很少超过2个小时,足踝畸形合并膝关节、小腿畸形者能够同期手术矫正。
足踝畸形系列科普未完待续。未来的科普将涉及以下问题解答:
青少年平足症如何预防?
踇外翻畸形如何预防?
足踝部手术如何减少遗留切口瘢痕?
如何避免术后出现新的足踝疼痛?
足踝支具(矫形器)的合理应用?
附:秦泗河足踝重建40余年技术体系起源与演化过程表
来源:秦泗河矫形医学研究院
作者:秦泗河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