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管理已成为医护人员必要的知识储备!
慢性病管理知识已经成为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必要的知识储备,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护士职场的机遇与转型也需要与社会阿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体系。
人口老龄化需要慢病管理
人口老龄化与认知症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口达到2.64亿,占总人口的18.7%,与2010年相比上升了5.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据研究数据称我国老年群体的认知症患病率是6%,中国老龄协会据此推算,我国认知症老人在2030年将达到2220万,2050年将达到2898万。
有研究发现,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老年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如何做好老年慢性疾病的管理工作成为了今后公共卫生事务的重点。慢病管理(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CDM)是指组织慢病专业医生、药师及护理人员,为慢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
护士需要慢病管理知识
慢病管理的关键是减缓疾病的发展速度,阻止或减缓并发症的发生,让老年人在患有慢性病的情况下,通过药物、饮食、运动等控制疾病的进展,能够高质量的生活。 慢病管理的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在我国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护理工作者已经成慢病管理的主力军,无论是社区护士,还是医院中慢性病科、老年科、健康管理科、慢病管理科等,掌握慢病管理知识的护士一定会大放异彩!
护士要在工作中抓住机遇
众所周知,护理工作者是医疗工作的中流砥柱,倒夜班、加班是家常便饭,然而稍微年龄大点的护士对于这些都怨声载道,但对于护理工作的这一特有属性,只要在一线就得按照排班执行。 护士如果在工作之余多提升综合能力,如学习慢病管理知识,就有机会到医院慢病管理科、健康管理科等没有夜班的科室,或者从事社区慢病管理的工作。随着长期护理保险的普及,将来社会中的护理中心也会让有这方面能力的护士发挥作用。
医疗需求增加,慢病管理前景广阔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公布,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占比上升5.44%,与2000年五普数据相比,上升8.37%,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而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慢性病高发。老年人是慢病的高发人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
现在全国有很多地区与医疗机构主动适应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将护理服务逐渐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群众提供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等服务,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
而我国慢病防控的人才非常缺乏,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数量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加和提升。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