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竞品追踪】国产FIC成全球首发,潜在“FIC”颠覆治疗格局!除了医保谈判,PD-(L)1赛道还有哪些看点?

2022-09-21 16:48   六日行研社

创新药物的“内卷时代”,药企如何能够破局,甚至反内卷?

竞品追踪

剖析当下热门品种,聚焦早期潜在竞品,挖掘未来黄金赛道

3771663717105097

       不久之前,业界持续广泛关注的2022版国家医保谈判初审目录终于新鲜出炉。此次通过初步审查形式的品种为344个,占申报药品总数的70%,涉及药品数量均明显增加。其中,目录外新进药品通过比例为60%(199个),目录内比例为91%。(相比于2021年,申报和通过审查的药品数量都有明显增加。)

       这当中,有此前未能谈判成功的ADC药物、CDK4/6抑制剂和CAR-T疗法等老面孔,H药(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和PD-1/CTLA-4双抗等顶着各类“FIC”头衔的新面孔,也有注射用阿加糖酶β等向罕见病患者、儿童等特殊人群倾斜的品种。PD-(L)1品类,往年陪跑的进口产品集体缺席,卡度尼利单抗“踩线”入围,誉衡生物和基石药业旗下产品无缘今年医保目录;曾因“一针120万”引发热议的国内首款CAR-T疗法未出现在名单里,而国产CAR-T疗法倍诺达®顺利进入名单,焦点赛道轮番上演几家欢喜几家愁……

       除去初审入围的产品(2021年6月30前获批上市),随后PD-(L)1又相继迎来2款新选手,赛道的竞争白热化程度加剧,同时市场国产化进一步提速,深陷“升级版内卷”旋涡中的本土药企要如何破局,或许执着于环肽小分子的BMS和猛攻高壁垒技术的康宁杰瑞已经带来一些启发……

绕不开的战场—PD(L)1小分子更行?

*全球视野

       乐普生物PD-1免疫药物普特利单抗(康方生物转让)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既往接受一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型(dMMR)晚期实体瘤的治疗。

       自2018年纳武利尤单抗(Opdivo®,O药)登陆中国,过去4年多时间里,PD-(L)1市场已经迎来4+10款(进口+国产)产品。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显示,目前有近6000项临床试验正在评估PD1/PDL1单抗作为单药疗法或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其中4897项处于活跃状态,与2017年相比,临床试验总数在过去5年间增加了278%。

3281663717105194  

全球PD-(L)1产品疗法探索趋势(2017年 vs 2021年)

       无利不起早,全球药企的疯狂涌入,无外乎是看好PD-(L)1赛道的发展前景。根据企业财报,在O药和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K药)相继登陆中国市场的那一年,全球PD-(L)1抑制剂的市场规模约为160亿美元。到2021年时,已达3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8%),K药、O药和阿特珠单抗(Tecentriq®,T药)依托MNC强悍的研发实力和前瞻性布局策略,构筑了坚固的市场进入壁垒,分别占据超50%、25%和10%的市场。其中,T药的年复合增长率(2016~2021年)超70%。两年内,PD-(L)1产品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亿美元。

       未来医药行业的市场空间广阔,经济发展、患者教育普及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驱动着全球肿瘤治疗格局的不断重塑,传统化疗药物的基石地位将被不断侵蚀。新晋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将走向复杂化,PD-(L)1的商业潜力将作为联合疗法的一部分,而非单药疗法本身。

       随着MNC和Biotech将PD-(L)1产品(K药、O药、T药和Dostarlimab等)的适应症版图不断拓展,等待攻克的医疗痛点几乎都是地狱级难度。与此同时,致力于通过价格竞争分走一杯羹的低成本“fast-follow”药企(基石药业全球战略合作伙伴EQRx等),正在加速PD-(L)1市场的成熟,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放缓至20%以下,2025年PD-(L)1抑制剂全球销售额预计接近600亿美元,未来整个赛道将更多的提供碎片化投融资机会。

561663717105385  

中美分癌种生存情况(中国平均40.5% vs 美国平均66.9%)

       2021年,对于价值360亿美元的全球PD-(L)1抑制剂“大蛋糕”,与海外重磅产品相比,国产PD-1“四小龙”—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以及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在市场渗透方面的差距显而易见,其中表现最为亮眼的信迪利单抗也仅仅占据约0.45%的市场份额。

       那后续入局的PD-(L)1产品就全然没有分到一杯羹的机会了吗?当然并非如此。

       2021年,全球抗肿瘤药物的市场规模约为1800亿美元,而国内约为2400亿人民币(≈340亿美元)。目前中国抗肿瘤药物的市场规模仅约为全球的五分之一,且接受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案的患者比例远高于海外。尽管受民生政策的影响,MNC会适当采取以量换价的策略,药品价格相比欧美市场会更低。但是,很明显,PD-(L)1产品的潜在患者基数应该远远超过现有市场规模。

获批PD-(L)1产品纳入医保情况

33021663717105504   4071663717105552  

*完整可编辑版药物医保情况,请在后台留言领取

       2023年,根据海外分析师评估,预计全球PD-(L)1抑制剂的市场规模约为600亿美元,而中国预计将达664亿元市场规模,到2030年时更是有望突破900亿人民币。尽管近年来,创新抗癌药物在国内的上市速度明显加快,恒瑞医药等Big pharma、百济神州等Bio Pharma基石医药等BioTech,中国的初代生物医药企业不断蜕变,初步形成规模。

       尽管越来越多的本土药企崭露头角,项目管线有望从临床研发阶段步入商业化落地阶段。但是,面对MNC药企用适应症围城的产品护城河(患者可及度很难快速提高)和更复杂的商业运营(团队整合扩张、资本运作)阶段,产品仅凭非劣性的临床数据已经无法脱颖而出。

7621663717105600

       屋漏偏逢连夜雨,眼见争相出海的国产“四小龙”似乎都未在美国FDA手上“讨到巧”,国内新兴生物医药企业为尽可能的抢占本土市场空间,在众多PD-(L)1细分适应症赛道“疲于奔命”,为了进一步获取先发优势,即使“挤破了头”也想被纳入医保范畴。

       前有重磅产品,后有不断涌入临床阶段(约有60款产品)的候选药物,面对“拼杀”日益激烈的PD-(L)1战场,低价竞争策略看似避无可避。例如,手握刚刚获批PD-(L)1产品的康方生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倘若市场传出免费赠药和患者救助计划属实,封顶治疗费用仅为3.9万元,“价格屠夫”名副其实。

*完整可编辑版PD-(L)1候选药物列表,请在后台留言领取

        然而在PD-(L)1市场看上去已经被“瓜分殆尽”之际,如今价格战正酣。对于后入场的玩家,经过确证的临床疗效数据是一方面,如何更有效的推动产品完成创新医学转化更是举足轻重的核心议题。

*国产FIC-恩沃利单抗

       对于包括PD-(L)1抑制剂在内的所有创新药物而言,药物的真正临床价值始终在:针对现有PD-(L)1疗法未达到最佳疗效和安全性的患者群体中未满足的需求,所做出的产品优化设计。在这点上,恩沃利单抗的后续表现还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产品信息卡

67521663717105647  

       这款产品是全球首款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皮下注射PD-L1抑制剂,与目前已经上市和在研的PD-(L)1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化临床优势:安全性良好,可在30秒内完成皮下注射给药(患者依从性提高),很大程度的避免接受中心静脉置管输液带来的感染风险,大幅节约医患双方的各项医疗成本,缓解国家医疗系统压力,距离将肿瘤作为慢性病长期管理的目标,迈进了十分关键的一大步。

       皮下注射的市场优势显而易见,这类制剂的开发难度同样明显。相比于自免类疾病,这类制剂用于抗肿瘤治疗的技术壁垒(有效成分和给药剂量的权衡利弊)更高。

       从2款重磅产品曲妥珠单抗和阿达木单抗(40mg/每两周vs 600mg/每三周)的临床用药可以看出,由于肿瘤病人平均需要的治疗剂量(有效成分)明显更高,给药剂量成为皮下给药关键的限制因素之一。

肿瘤单抗皮下制剂中的活性成分,在“拥挤”(浓度更高)的环境中,蛋白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增强,开始“内卷”(形成可逆聚集),更容易由于分子拥挤(展开、聚集和颗粒形成)或者离子和疏水相互作用,产生多重不稳定因素,这会直接影响产品的稳定性、粘稠度(影响注射器推注)、渗透性及生物利用度。

      目前除恩沃利单抗外,更早起步的辉瑞开发皮下注射剂型PD-1单抗Sasanlimab(PF -06801591)披露的临床数据较少,还需进一步观望。

*重新定义差异化的小分子抑制剂

       肿瘤免疫治疗(I-O)颠覆传统用药方案的治疗思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开启抗癌疗法新纪元。这其中,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商业转化最为成功,O药、K药相爱相杀,共同开拓出一幅庞大的适应症版图。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免疫疗法仍然摆脱不了治疗效率较低的困境。除了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目前PD-1/PD-L1阻断剂单药疗法的治疗反应率(ORR)仅有10%~40%,特别是面对“土壤肥沃”(肿瘤微环境利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且异质性极强的实体瘤。

72761663717105801    

       那么先驱BMS开发的PD-1/PD-L1环肽小分子抑制剂到底能创造什么样的独特临床价值?

       首先环肽兼具小分子化合物(①分子量较小,渗透性强;②生物利用度高;③避免生物大分子的免疫原性副作用)和大分子生物制剂(保留与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的结合位点)的优势。尽管初代环肽有诸多缺陷(超出“Rule of Five”规则),不过大部分骨架和侧链的修饰已经可以弥补这些缺陷。

       临床研究发现,在多种肿瘤中都观察到外泌体PD-(L)1的高表达。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肿瘤细胞和外泌体PD-L1往往同时高表达,而针对胃癌和头颈鳞癌,外泌体PD-(L)1表达通常和疾病进展风险呈正相关。小分子化合物对于肿瘤微环境的作用能力更强的特点,为针对肿瘤微环境PD-(L)1过表达的多癌种提供了另一种治疗思路。

       虽然小分子PD-(L)1领域的老玩家BMS,先前因为管理问题(重磅产品O药)搁置了BMS- 986189这款产品的临床研究,但是如今合作伙伴Pepti Dream重启临床,结果令人期待。

一些思考

       创新药物的“内卷时代”,药企如何能够破局,甚至反内卷?关键在于技术壁垒能不能在较长的时间内阻挡竞争者的进入,参照mRNA技术先锋Moderna,研发日披露的信息量爆炸,大方展示自己踩过的雷(LNP配方导致mRNA无法翻译等),作为一众Fast-fallow追逐的标杆,它这么做无非就是对于自己的前沿技术储备有足够的信息。

       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解读(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了生物经济发展5项原则;明确了生物经济4大重点发展领域,大力支持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切实思考细分患者群体的诊疗路径,从患者需求的角度深入探究,切实抓佳痛点和需求,进行的药物开发,一定会在未来展现出它的商业价值。

参考资料

1. Nat Rev Drug Discov. 2022 Jul;21(7):482-483. doi: 10.1038/d41573-022-00030-4.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PD1/PDL1 inhibitor clinical trial landscape.

2. CA Cancer J Clin. 2022 Sep;72(5):409-436. doi: 10.3322/caac.21731. Epub 2022 Jun 23.Cancer treatment and survivorship statistics, 2022.

3. Nat Rev Drug Discov. 2018 Nov 28;17(12):854-855. doi: 10.1038/nrd.2018.210. The clinical trial landscape for PD1 PDL1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4. BioDrugs. 2018 Oct;32(5):425-440. doi: 10.1007/s40259-018-0295-0.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Biotherapeutics: An Overview of Curre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5. Drug Des Devel Ther. 2021 Jan 13;15:159-170. doi: 10.2147/DDDT.S287323. eCollection 2021. Subcutaneous Delivery of High-Dose/Volume Biologics: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 for Future Advancements

7.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

8.Wu J, et al.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s the "regulator" and "target" for gene therapy. J Gene Med. 2019;21(7):e3088.

9.Cancer Physical Hallmarks as New Targets for Improved Immunotherapy,2021, https://doi.org/10.1016/j.tcb.2021.03.011

10.Mauro Poggio, Tianyi Hu, Chien-Chun Pai, et al. Suppression of Exosomal PD-L1 Induces Systemic Anti-tumor Immunity and Memory. Cell. 2019 Apr 4;177(2):414-427.e13.

11.Dhouha Daassi, Kathleen M Mahoney, Gordon J Freeman. The importance of exosomal PDL1 in tumour immune evasion. Nat Rev Immunol. 2020 Apr;20(4):209-215.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肿瘤,药物,市场,治疗,单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