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 II 与去甲肾上腺素在感染性休克模型中心肌功能影响的优劣性比较

2022
09/21

+
分享
评论
重症沙龙
A-
A+

在感染性休克中,与去甲肾上腺素相比,血管紧张素 II 的给药与相似水平的心血管复苏和更少的心肌耗氧量和炎症相关。

背景

血管紧张素 II 是可用于脓毒性休克的血管加压药之一。然而,其对脓毒性心肌的影响仍不清楚。该研究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II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实验性感染性休克中心脏功能和心肌耗氧量、炎症和损伤影响。

方法

这项随机、开放标签、对照研究在 20 只麻醉和机械通气的猪中进行。16只动物因粪性腹膜炎引起感染性休克,4头猪为假试验。在感染性休克发作后一小时开始进行液体复苏、抗菌治疗和腹腔引流。脓毒症猪被随机分配接受两种药物中的一种,以将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5 至 75 mmHg 之间8 小时。

结果

两个治疗组MAP、心输出量、心率、体液平衡或组织灌注指数没有差异,但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组的心肌耗氧量更大。去甲肾上腺素组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6受体、白细胞介素1α和白细胞介素1β心肌mRNA表达高于血管紧张素II组。

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中,与去甲肾上腺素相比,血管紧张素 II 的给药与相似水平的心血管复苏和更少的心肌耗氧量和炎症相关。

背景

感染性休克仍然是重症医学科的主要问题,估计发生率为 10.4%。血管加压药治疗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复杂医疗管理的基石。去甲肾上腺素 (NE) 是患者的一线血管加压药选择,通过刺激α-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加血管张力,并通过刺激β-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肾上腺素能药物具有各种非血流动力学效应,包括增加糖酵解和改变免疫反应。NE可通过减弱促炎介质(如白细胞介素 (IL)-6 或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产生和增加抗炎 IL-10 导致免疫反应失调。肾上腺素能受体刺激可增加心肌耗氧量,下调β-肾上腺素能受体和逆转肾上腺素能G蛋白偶联,导致对儿茶酚胺的抑制反应和心肌收缩力受损,尤其是在长期给药的情况下。这些潜在的有害影响已导致寻找非儿茶酚胺药物以减少接触儿茶酚胺。在 ATHOS III 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在脓毒性休克复苏期间向 NE 添加合成血管紧张素 II (Ang II) 与显著增加的动脉血压相关。血管紧张素 II 给药还与增加亚组患者的生存概率相关,这些患者在基线时存在耐儿茶酚胺的血管舒张性休克和高肾素水平。血管紧张素 II 与由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 1 (AT1R) 介导的具有促炎作用的慢性心脏病病理生理学有关。Ang II 治疗脓毒症的安全性尚未完全确定,但它会增加全身和心肌炎症以及心肌细胞凋亡,这与脓毒症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学有关。由于 Ang II 对脓毒性心肌病,尤其是促炎性心肌病的影响尚不清楚,我们使用临床相关的脓毒性休克大型动物模型来研究 Ang II 对心脏功能、心肌氧合、心肌炎症、损伤和细胞凋亡影响.

方法

学习规划

研究方案遵循欧盟关于动物实验的指令 (2010/63/EU),并得到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ULB) 的当地动物伦理委员会 (Comité Ethique du Bien-Être Animal; 方案编号 724N) 的批准(比利时)。实验在 ULB 重症实验室 (LA1230406) 进行,并遵循 ARRIVE 指南和 MQTiP SS 对脓毒症转化研究建议。

实验程序

根据已建立的感染性休克模型,动物在一项开放标签对照研究中被随机分配。20 头体重为 49 ±5 kg 的猪(Sus scrofa domesticus,RA-SE Genetics,比利时)随机接受粪性腹膜炎(n = 16)或假手术(n = 4,包括没有脓毒症诱导的麻醉和手术准备)。动物在实验开始前禁食 18 小时,自由饮水。此后,他们在笼子里被镇静,在颈部肌肉注射咪达唑仑 (1 mg/kg) 和盐酸氯胺酮 (20 mg/kg)。运送到手术室后,将外周导管置于耳静脉内,并将 4.5 F 动脉导管(Terumo Medical ComP any,Belgium)置入左侧股总动脉,用于有创监测动脉压和采血。静脉注射舒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mg/kg、罗库溴铵0.5mg/kg进行麻醉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持续吸入七氟醚(1.8 至 2.5% 肺泡浓度)和持续输注吗啡镇痛(0.2-0.5 mg/kg/h,通过反复疼痛试验确定最佳剂量,即捏鼻中隔后心率或血压的变化),与罗库溴铵有关。采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Primus,Draëger,Lübeck,Germany),潮气量为8 mL/kg,呼气末正压为 5cmH2O,调整吸入氧气 (FiO2) 一部分以保持PaO2 >90 mmHg,调整呼吸频率以保持动脉 PH 值在 7.35 和 7.45 之间。对于药物输注,在超声引导下(Vivid E90,GE Machines,USA)将三腔中心静脉导管(Terumo Medical ComP any,Belgium)经皮插入右颈外静脉。肺动脉导管 (CCO, Edwards LifeSciences, Irvine, California, USA) 通过左颈外静脉进入肺动脉,用于测量右心压力并连续监测心输出量 (CO) 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连续显示心电图、血管内压力和 CO(SC9000,西门子,慕尼黑,德国)并输出到 A/D 记录站(Notocord-Hem 4.4,Notocord,France)。将压力传感器导管(Millar® 5F P ressure Catheter,Texas,USA)引入右侧股总动脉。使用公式“PPV = PPmax -PP min ”从股动脉信号自动计算脉压变化 (P P V)/ (PP max + PP min) / 2”,PP 是脉压(即收缩压和舒张动脉压之间的差值)。将左心室 (LV) 压力容积导管 (5 Fr, Transonic® EuroP e BV, Elsloo, The Netherlands) 通过颈内动脉插入 LV 并连接到 ADV500 系统 (Transonic® EuroP e BV)。使用平衡晶体溶液(P lasmalyte,Baxter,美国)以 5 至 10 mL/kg/h 的灌注速率实现液体维持,旨在维持 P P V < 13%。连续输注 20% 葡萄糖溶液(1 至 2 mL/kg/h)可避免低血糖。通过耻骨上微型剖腹手术将 14 Fr Foley 导管插入膀胱,以监测尿量和膀胱内压 (IVP )。最后,在腹腔两侧分别放置两个腹腔引流管,用于以后引入自体粪便。实验方案和研究时间点如图 1所示。简而言之,基线时间点被认为是仪器结束后2 小时,此时血流动力学已达到稳定。然后通过腹膜内滴注 3 g/kg 自体粪便诱导脓毒症,该自体粪便之前从动物的围栏中收集并在 300 mL 的 5% 葡萄糖溶液中稀释。维持输注速率降低至 1 mL/kg/h,直到动物出现严重低血压,任意定义为 45 至 50 mmHg 之间的平均动脉压 (MAP )(对应于脓毒症时间点)。严重低血压未治疗一小时,此期间结束定义为感染性休克时间点。然后以 10 mL/kg/h 的平衡晶体液和 10 mL/kg/h 的胶体(GeloP lasma,Fresenius Kabi,France)开始液体复苏,目的是将 PPV 恢复到< 13% 或 MAP ≥ 65 mmHg。这一目标的实现被认为是流体时间点。此时,打开腹腔引流管以去除腹腔液体并开始抗菌治疗,包括每 8 小时静脉注射 2 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这个阶段,动物被随机分配给 NE 或 Ang II (Sigma-Aldrich, St. Louis, USA);滴定两种药物的连续输注达到 65-75 mmHg MAP 。最后两个,升压药,时间点(VP1 和 VP2)分别在血管升压药给药 3 小时和 8 小时后达到。当 IVP 增加到 ≥ 12 mmHg 时,所有动物的腹壁都通过手术打开(不打开腹膜),以限制可能导致腹腔室综合征的腹内压 (IAP ) 过度增加。实验完成后,在深度麻醉下用40mL 7.5%氯化钾注射液对动物实施安乐死。然后迅速进行尸检。来自游离 LV 壁的心肌样本储存在 RNA 后期溶液(Invitrogen™、RNAlater Stabilization Solution,ThermoFisher Scientific,MA,USA)中用于生物学评估,在液氮中快速冷冻,或在甲醛中固定过夜后包埋在石蜡中免疫组织化学。三重乘积,计算为心率 * 最大心室收缩压 *dp/dt max (beats/mmHg 2/s2 * 105 ) 被用作心脏工作和心肌耗氧量替代指标。描述了 LV 压力-容积 (P V) 环评估(图 1 所示)衍生指标、血样处理、生物标志物定量和分子生物学测定,包括评估心肌细胞凋亡和 mRNA 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在表 1。

统计分析

所有分析都是预定义的。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标准差)或中位数 [25-75%] 表示。考虑到数据的重复测量结构,使用限制最大似然估计(REML)和一阶自回归协方差结构(AR1)的线性混合效应多项式回归模型来检查组间所有分析变量的差异在不同的考虑时间点。在拟合模型中,组和时间点被认为是固定效应。还研究组间和时间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使用 Tukey HSD 测试的事后多重比较程序。该测试允许所有成对比较,同时保持家庭误差较低。通过检查残差图和正态图进行模型检查。当残差的正态性被拒绝时,对分析的变量对数变换以适应混合模型正态性要求。多重插补用于插补缺失值。所有统计检验都是双尾的,P<0.05 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 Prism(GraP hP ad Software Inc.,USA)和 R 软件(R Foundation for Statistical ComP uting,Vienna,Austria)分析数据。

结果

感染性休克诱导

干预组中的所有 16 只动物都出现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速,与基线相比 SvO 2降低和静脉-动脉 CO 2分压差(P CO 2间隙)增加(表1和表2)。两个治疗组达到脓毒症时间点的平均时间相似(NE 为 5.9 ± 1.4 小时,而 Ang II 为 5.7 ± 1.4 小时,P=0.97)。在给予血管加压药之前,治疗组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呼吸或生物学变量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图 2,表1和表2 ), 附加文件1:表 S4、S5 和 S6)。维持 MAP 在 65 和 75 mmHg之间所需的 NE 平均剂量在 VP 1 为 0.58 ± 0.40 microg/kg/min,在 VP2 为 0.80 ± 0.52 microg/kg/min。平均 Ang II 剂量在 VP 1 为 261± 125 ng/kg/min,在 VP 2 为 1051 ± 775 ng/kg/min。在 Ang II 组中,一只动物出现了心房颤动。基线和实验结束之间的总累积液体平衡对于 NE 为 161 ± 30 mL/kg,对于 Ang II 为 150 ± 39 mL/kg。实验在 NE 组持续 17.7±1.6 小时,在 Ang II 组持续 17.7±1.3 小时(从 BL到安乐死)。

全身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指数

在液体复苏后和血管加压剂治疗期间,所有接受治疗的动物的 MAP 维持在 65 至 75 mmHg 之间,在 8 小时暴露期间的平均值为 69 ±3 mmHg。输液和升压药治疗使两组的 SvO 2和 CO 2间隙恢复到正常值范围内(表2)。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干预组的 CO、HR 或每搏输出量 (SV) 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图 2和表1)。通过dP /dt max评估的 LV 收缩性在两组中均随着血管加压剂输注而增加,并且使用dP /dt max/EDV比率作为与前负荷无关的收缩性指数,这种增加在两组中都持续存在(表1)。在血管加压药给药的 8 小时内,NE 的dp/dt max高于 Ang II(图 2)。NE 暴露下LV P RSW 和E max增加(表1)。从 100 mmHg LV 压力 (V100) 下的 ESVP R 推断的理论容积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下下降,对应于收缩力的增加(表1)。心肌容积耗氧量 (MVO2 ) 的估计,使用“三重乘积”评估,这是 MVO 2的替代指标,考虑到心率、心室压力最大范围和心室收缩力(通过LV dP /dt  max), NE 比 Ang II 大(图 2)。两组在 LV 最大弹性、动脉弹性、前负荷补充搏功 (P RSW) 或其他 P V 环衍生指数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表1)。时间比较和与Sham 组的比较见表 2-3。

评估炎症、心肌mRNA 表达、心肌损伤和细胞凋亡

在液体时间点,两个治疗组的促炎细胞因子(TNF - α和 IL-6)循环水平对脓毒症的反应相似增加(表2);与基线相比,在 VP 1 时,Ang II 组的抗炎 IL-10 水平增加。NE 组的循环 IL-6 水平在 VP 1 和 VP 2 时仍然很高,但在 Ang II 组的 VP 2 时下降。TNF -α的循环水平与VP 1 和 VP 2 的基线值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表2)。不同时间点的IL-6/IL-10和TNF-α/IL-10比值见图3。与 Ang II 组相比,NE 中的LV 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为 IL-6 及其受体 (IL-6R)、IL1- α和 IL1- β的 mRNA 表达)上调(图 3)。TNF- α和IL-10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 3)。如附加文件1:图S2所示,NE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粘附分子-1(VCAM-1)的mRNA表达高于Ang II组。各组间ICAM-2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与 Ang II 处理的动物相比,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3 (STAT3) 的激活,即参与 IL-6 介导的信号传导的主要转录因子,本文通过 Tyr705 磷酸化评估,在 NE 中上调(图 3) 。

通过高敏感性心肌肌钙蛋白 I (hs-cTroP ) 释放评估的心肌损伤在接受 NE 的动物中的 VP 2 显著高于假手术动物(P = 0.0023),与 Ang II 相比具有相似的趋势(P = 0.06)(图 3)。Ang II 中的 LV 促凋亡 Bax-to-Bcl2 mRNA 表达比高于 NE 组和假手术组(图 S2),但通过 TUNEL 染色评估LV 凋亡率和评估终止凋亡过程在三组中相似(图 2)。

肾上腺素能和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的心肌 mRNA 和蛋白表达

与假手术组相比,两个干预组的肾上腺素能受体 α1 (α1-AR) 的 LV mRNA 和蛋白表达降低,而肾上腺素能受体 α1 ( β1 -AR) mRNA 和蛋白表达相似(图 4 ) A,B)给假组的人。各组之间 Ang II 受体 1 (AT1R) 或 Ang II 受体2 (AT 2 R) mRNA 和蛋白表达没有显著差异。AT2R mRNA或蛋白表达不受脓毒症或血管加压药选择的影响(图 4),但在两个干预组中,AT1R mRNA 和蛋白表达都有下降趋势,主要是在 Ang II 组中(图 4)。Ang II vs.对照组P 值 = 0.12 和 0.11,分别用于 mRNA 和蛋白质表达)。此外,AT1R 信号通路的负调节因子 1 型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相关蛋白 (AGTRAP ) 蛋白水平在 Ang II 组中也趋于上调(分别P= 0.07 和P= 0.21 NE和对照组)。

讨论

在这个脓毒性休克的实验模型中,Ang II 给药与最佳液体给药和抗生素治疗相结合,在脓毒性休克的最初几个小时内,与 NE 给药相比,心血管复苏的程度相似。从 PV 循环评估得出的与负荷无关的收缩力指数证实 Ang II 脓毒症中的内在正性肌力作用,心肌耗氧量低于 NE。与 Ang II 组相比,通过炎症细胞因子(IL-6 及其受体 IL1- α和 IL1- β)的心肌 mRNA 表达评估的心脏炎症在 NE 中上调,并且 STAT3 信号传导与 IL-6 途径一致。在2R mRNA 和蛋白质表达不受脓毒症或血管加压药选择的影响。用液体给予 Ang II 达到了与给予 NE 相同的复苏目标和组织灌注指数 SvO2和 PCO 2间隙的正常化。血管紧张素 II 与心脏收缩力的小幅增加相关,通过 dp/dt max 评估,并且在使用 dp/dtmax/EDV 比率时,收缩力的增加是持续的,非前负荷依赖指数。Ang II 的正性肌力作用已在体外研究 和一项在健康猪身上进行的临床前研究 中得到证实。正如预期的那样,心脏收缩力随着 NE迅速增加,其程度大于 Ang II 组,并且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持续存在。然而,两组的 MAP、CO 和心率相似。这一观察结果与 Corrêa 等人先前的实验研究一致。在感染性休克的猪模型中进行,其中 NE 和 Ang II 组之间的 MAP、CO 或 SV 没有显著差异,尽管液体复苏方案相同。这些研究强调了脓毒性休克中液体预负荷优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使用主要具有血管加压作用的药物时;事实上,万等人研究表明在非液体复苏的脓毒性休克模型中,单独输注 Ang II 可降低 CO。与减少儿茶酚胺暴露相关的 Ang II 的另一个潜在有益作用是发现 NE 与增加的 MVO2相关,正如使用“三重功效”评估的那样。观察结果表明,NE 给药时耗氧量较高,对组织灌注没有有益影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是在患有缺血性心肌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心肌灌注受损的患者中。众所周知,儿茶酚胺对心肌有直接的促炎作用,但观察到的心肌炎症差异也可以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途径来解释:Bellomo 等人。表明 Ang II 输注可减少感染性休克中的肾素分泌,并假设肾素分泌的减少可以调节免疫反应。白细胞与肾素的孵育诱导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包括 IL-6 ,并且在盲肠结扎和诱导的啮齿动物败血症模型中,给予肾素受体阻滞剂可降低促炎反应并增加存活率穿刺 (CLP) 。另一个可以解释组间心肌炎症差异的假设是通过血管紧张素受体进行调节。心肌 AT1R 在脓毒症期间下调,我们发现AT2R心肌 mRNA 和蛋白质表达不受血管加压药选择的影响。此外,在 Ang II 组中,AGTRAP 的心肌水平倾向于上调。我们假设,当使用 Ang II 时,脓毒症期间心肌 AT1R 和AT2R之间的不平衡可能导致主要的AT2R介导途径,负责抗炎作用。该结果与先前的数据一致,这些数据显示在暴露于脓毒症刺激的人体动脉样本中,脓毒症引起的 AT1R/AT2 R 比率降低。最后,最近研究表明,将 Ang II 转化为抗炎肽血管紧张素 (1-7) (Ang-(1-7)) 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2 (ACE2) 在急性呼吸窘迫期间增加综合征 和增加的 Ang-(1-7) 浓度也被观察到。因此,我们可以假设 ACE/ACE2 比率的类似下降可能在败血症期间发生,导致 Ang II 的降解和由 Ang-(1-7) 介导的抗炎反应,这可以通过合成的 Ang II 灌注来恢复。此外,Ang II 还可以通过脱羧酶和 ACE2 的双步过程转化为金刚烷胺,这也可以调节抗炎特性。这些发现与通过 hs-cTrop 释放评估的心肌损伤减少趋势相关,可能与败血症后心血管结局的改善有关。Bax/Bcl2 比率mRNA 表达增加与 AT1R/AT 2 R 之间的不平衡一致,因为已知AT2R刺激具有促凋亡作用。然而,使用 TUNEL 染色评估的终末细胞凋亡在各组之间是相似的,这表明短暴露期不足以在该模型中诱导细胞凋亡。我们使用大型腹膜炎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该模型符合临床前研究建议临床相关性和外部有效性。建议使用动态参数来评估液体反应性,当发生低血压时,滴定液体管理以维持 PPV < 13%。这与在两组中观察到的高液体平衡有关,并通过模型的严重性来解释。与其他研究相比,猪模型中的液体给药通常较高,与我们的研究相当。这里使用的液体方案的目的是优化两组的预负荷,当发生低血压时,PPV< 13%,这不一定与液体反应迟钝有关。IVP 也被监测并打开腹壁以避免IAP 增加对血流动力学管理任何相互作用。使用封闭的胸部和心包并根据微创方法进行器械固定;此外,由于所有导管均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引入,因此与手术相关的组织炎症受到限制。该模型遵循幸存脓毒症运动的其他建议,包括腹腔引流、适应性抗菌治疗和早期血管加压药引入。我们使用了在人类中观察到的多种微生物败血症,这会导致严重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然而,我们的研究有几个局限性:首先,由于与人类的物种差异,在猪感染性休克中通常观察到正常的乳酸水平尽管制定感染性休克和脑组织低灌注的所有标准。其次,动物数量有限可能会降低显示组间差异的可能性,开放标签设计可能会暴露选择偏差,但在实验开始前随机化,并且所有组的基线特征都得到了很好的平衡。第三,脓毒症的相对早期发展可能解释了没有明显的脓毒性心肌病和明显的分子变化,从而限制了我们推断这种治疗策略在这种情况下的影响的能力。然而,有人可能会争辩说,感染性休克早期的治疗对于确定感染性心肌病的后期发展至关重要。此外,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去甲肾上腺素,它具有 α和 β肾上腺素能作用。这里,该研究无法区分这些不同的机制,第三组使用纯 α 血管升压药(如去氧肾上腺素)更好地阐明不同途径的作用,但违反 SSC 的建议。最后,我们研究中使用的高 ang II 剂量与在类似的感染性休克猪研究中观察到的相似但与 ATHOS III 研究中使用平均剂量相比更高。然而,在 ATHOS III 研究中,Ang II 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使用,这些患者的血管麻痹较低,基线时去甲肾上腺素需要量中位数为 0.34 ug/kg.min,而 VP2 时为 0.80 ug/kg.min。我们实验模型。我们研究使用 Ang II 作为单一血管加压剂,而不是与 NE 联合使用,但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 Ang II 具体作用。这些结果对在感染性休克中使用血管加压药有几个意义,特别是关于Ang II 对心肌炎症安全性问题:通过减少肾素分泌和刺激 AT 2 R,Ang II 可能对局部炎症产生有益的影响,在除了减少儿茶酚胺暴露的有益作用外,这可能会因β-肾上腺素能下调和更高的 MVO2而导致心脏收缩力受损。

结论

总之,在感染性休克的大型动物复苏模型中,给予 Ang II 像 NE 一样有效地恢复器官灌注,与 NE治疗相比,产生相似的CO、心率和 MAP,但 MVO2和炎症更少。

22611663717093288

39101663717093527

12811663717093809

7471663717093906

47901663717094132

10401663717094224

69481663717094369

Fig. 2 Hemodynamic variables before and during vasopressor exposure in the three groups. Cardiac output and heart rat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cantly diferent in the two intervention groups. Norepinephrine (NE) wa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left ventricular (LV) dP/dTmax and higher triple product (heart rate*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dP/dTmax), surrogate of myocardial consumption, than angiotensin (Ang) II. This diference persisted during the 8 h of vasopressor administration. LV end diastolic volume (LVEDV) increased during fuid resuscitation and 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was maintained at<13% throughout the vasopressor administration T0 to T8 correspond to the eight hours of vasopressor exposure, the time-point “vasopressor 1” correspond to T3; time-point “vasopressor 2” correspond to T8. NE: black lines (n=8); Ang II: blue lines (n=8); Sham: white lines (n=4). Values are expressed as mean±standard deviation. *p value<0.05 between NE and ANG II. † p value<0.05 between NE and Sham. ‡ p value<0.05 between ANG II and Sham. pvalue<0.05 compared to baseline for NE (§ ), Ang II (ll) and Sham (**) groups.

29571663717094461

Fig. 2 Hemodynamic variables before and during vasopressor exposure in the three groups. Cardiac output and heart rat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cantly diferent in the two intervention groups. Norepinephrine (NE) wa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left ventricular (LV) dP/dTmax and higher triple product (heart rate*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dP/dTmax), surrogate of myocardial consumption, than angiotensin (Ang) II. This diference persisted during the 8 h of vasopressor administration. LV end diastolic volume (LVEDV) increased during fuid resuscitation and 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was maintained at<13% throughout the vasopressor administration T0 to T8 correspond to the eight hours of vasopressor exposure, the time-point “vasopressor 1” correspond to T3; time-point “vasopressor 2” correspond to T8. NE: black lines (n=8); Ang II: blue lines (n=8); Sham: white lines (n=4). Values are expressed as mean±standard deviation. *p value<0.05 between NE and ANG II. † p value<0.05 between NE and Sham. ‡ p value<0.05 between ANG II and Sham. pvalue<0.05 compared to baseline for NE (§ ), Ang II (ll) and Sham (**) group.

70811663717094571

Fig. 3 Left ventricular infammatory markers. A: Ratios between plasma interleukin (IL)-6 and IL-10 and between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 and IL-10. † p value<0.05 between NE and Sham. ‡ p value<0.05 between Ang II and Sham. p value<0.05 compared to baseline for NE (§ ), Ang II (ll) and Sham (**) groups. B: LV relative mRNA expression of IL-6, IL-6 receptor (IL-6R), IL-1α and -1β Relative quantifcation was achieved using the comparative 2−ΔΔCt method by normalization with the housekeeping gene (ActB-actin). Results are expressed as relative fold increase above the mean value of LV relative mRNA expression of the sham group arbitrarily fxed at 1. *p<0.05. NE: black boxes (n=7); ATII: blue boxes (n=8); sham: white boxes (n=3). C: Myocardial LV STAT3 activation (assessed as Tyr705 phosphorylation normalized to total STAT3 expression). Results are expressed as relative fold increase above the mean value of LV relative mRNA expression of the sham group arbitrarily fxed at 1. D: pSTAT3 / STAT3 gels. Uncropped gels are available in the Additional fle 2. *p<0.05. NE: black boxes (n=8); ATII: blue boxes (n=8); sham: white boxes (n=4)。

36941663717094779

---Garcia et al. Critical Care (2022) 26:281 https://doi.org/10.1186/s13054-022-04161-3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血管,心肌,性休克,感染,动脉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