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蓝光伤害,青少年照明环境是关键!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重度化的趋势
从饮食到生活习惯,每天接触的光线也能预防近视哦!
光是视觉产生的根本要素,对儿童视力发育和眼屈光状态发育有重要作用,不合适的环境光线或照明是诱发近视产生和度数增长的原因之一,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
#1、光线强度与近视
比较而言,日间的户外外光线强度远高于室内。即使是阴天,户外光照强度也是室内的数十倍,只是由于我们的瞳孔会随光线的明、暗,自动收缩或散大,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所以我们对室内、外光线的变化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户外较强的光照射会促使视网膜释放化学物质“多巴胺”,而多巴胺是视网膜中重要的神经递质,有调节视网膜发育、增加脉络膜血供及厚度、抑制眼轴增长的作用。
近些年来国内、外多个学生近视流行病学调查都表明:户外活动较多的孩子近视发生率较低,而不爱户外活动的孩子,近视发病年龄则提前,故有研究者认为多巴胺可能是户外活动对近视起延缓作用的因素之一。
此外,户外暴露时强光照射使眼的瞳孔缩小,景深加深,因离焦而导致的视力模糊被减少,视物清晰度增加,也有延缓儿童近视发生发展的作用。户外活动时,视野开阔,以视远为主,减少视近的时间和强度,眼睛得到充分的放松,也有利于预防近视发生。
#2、光照颜色与近视
光的颜色与近视之间的关系密切而神秘,研究者们长期关注和探索,有一些推测和假说,但尚未完全解密。混色光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其中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色温,色温数值越低,颜色越温暖,色温越高,颜色越白冷。
研究发现:在富含深红光的低色温光谱生活下的幼猴,眼轴生长最缓慢,见图B。
眼睛以最优势光谱、最强空间对比度的图案作为主力的成焦面,比它波长短的光会成像在前面,比它波长长的光会成像在后面。这个叫做纵向色差,是混色光环境影响眼轴发育的主要原理。
很明显,低色温的光环境中,眼睛的主力成焦面在偏红的区域,剩下的蓝光、绿光、黄光的成焦面就跑到视网膜前面了,形成了成像超前,虽然这个超前量非常小,不足1D,但也能展现出一部分近视防控的功效了。
#3、重视学习环境的光照强度
我们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孩子学习环境的光照强度。当学习环境光照过暗时,不仅仅使入眼光强度下降,而且为了阅读和书写能看清楚,必须把读和写的距离变得更近,从而进一步增加近距离用眼的负担。
作为家庭课外学习的照明,日间要尽量利用自然光线。这是因为人眼是在自然光下发育成熟的器官。并且自然光是全光谱光线,光谱连续平缓,光线在空间的分布均匀,因而远好于任何电灯光,是最佳的光源。应该把孩子的书桌摆放在光线充足的窗口旁,以利于自然采光。
夜晚做作业时,光源应该由屋顶灯(环境灯)和书写台灯(补光灯)共同组成,以减少室内明暗差。屋顶灯离桌面和书本虽然比较远,照到书桌的光线也不够亮,但均匀度较好,而且光线稳定;而书写台灯作为局部补光灯,要求为白炽光源(白炽灯,卤钨灯)、光谱接近自然光、亮度稳定无频闪(无明暗变化)。灯泡亮度为40瓦,以保证书本的照明度达到400lux。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