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原发性急性脑出血老年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顾毓庭1 徐雅文1 陈天成1 张萌萌1 彭鹏1 胡书群1,2 燕宪亮2,3 许铁3,4
1徐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徐州 221004;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实验室,徐州 221009;3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9;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南京 211199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2,43(08):818-822.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20188‑00608
基金项目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六个一”工程科研项目(LGY2019085);
徐州市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2018ZK004)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本研究探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对原发性急性脑出血(AICH)老年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本研究以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55例AICH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92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63例)。
纳入标准:① 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诊断标准;② 年龄≥60岁;③ 发病时间≤24 h且24 h内完善颅脑CT及血常规样本;④ 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 各种继发性脑出血(包括颅内肿瘤、外伤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②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全身性疾病;③ 发病时存在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慢性感染、肝炎、结核等);④ 发病前mRS评分>2分;⑤ 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研究方法
记录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压、疾病史、吸烟饮酒史、用药史)及入院时血压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完成颅脑CT检查,由至少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对脑出血部位(脑叶、深部脑出血、脑干、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等)及血肿体积进行评估。脑血肿体积=0.5×A×B×C(A为血肿最大长径,B为垂直直径,C为血肿厚度),扫描层厚0.5 cm。
所有患者入院及时行血常规等相关实验室检查,根据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计算N/L。
通过门诊、电话、微信联系等方式对患者出院90 d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采用mRS评分进行评估,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比较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P<0.05),其他资料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N/L比较
预后不良组患者血肿体积、出血破入脑室占比、WBC计数、ANC、N/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患者脑叶出血、深部脑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占比及ALC、PLT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原发性AICH老年患者预后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1和表2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NIHSS评分、血肿体积、出血破入脑室、WBC计数、ANC、N/L)作为自变量,预后是否不良作为因变量(赋值预后不良=1、预后良好=0),进行二元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血肿体积、出血破入脑室、WBC计数、ANC、N/L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NIHSS评分和N/L是原发性AIC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2.4 N/L、NIHSS评分预测原发性AIC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分析
N/L、NIHSS评分预测原发性AIC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95%CI 0.723~0.866,P<0.001)、0.722(95%CI 0.640~0.804,P<0.001)。当N/L预测预后的约登指数为0.457时,对应的截断值(N/L的诊断阈值)为5.36,灵敏度79.4%,特异性66.3%;当NIHSS评分预测预后的约登指数为0.468时,对应的截断值(NIHSS评分的诊断阈值)为16.50,灵敏度79.4%,特异性67.4%。见图1。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脑部炎症、减轻脑损伤的作用。但是,Rolland等的研究发现,在大鼠AICH模型中,24 h内脑组织中CD4+ T细胞计数增加明显,于3~7 d可达到峰值。脑出血后自然杀伤细胞数量明显升高,随病情加重而增加更明显。因此,淋巴细胞可能在AICH后发挥双重作用,一方面发挥脑保护与机体免疫作用,一方面在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虽不支持老年原发性AICH预后不良与ALC呈独立相关,但是ALC在AICH病程中发挥的作用应引起重视。虽然WBC计数和ALC容易获得,但由于波动性大、影响因素多,所以近年来又提出N/L,N/L是一种新的且复杂的炎症指标,易于计算获得,可作为急性期炎症反应评价指标,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N/L越高则炎症反应越重,可能脑出血患者病情越差。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差异分析发现,预后不良组N/L、WBC计数、ANC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而预后不良组ALC虽然低于预后良好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项结果可能与上文提到的淋巴细胞发挥双重作用有关,我们猜测由于淋巴细胞存在多种亚型,在发生AICH 24 h内,不同亚型的淋巴细胞发挥不同作用,导致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量出现波动。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脑出血体积、出血破入脑室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NIHSS评分是AIC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文献报道NIHSS评分可直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是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对N/L、NIHSS评分两个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价其对原发性AICH老年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能力,ROC曲线分析显示,N/L、NIHS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0.722,N/L与NIHS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相差不大,说明两者对AIC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都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但是N/L更容易获取,临床实用价值更大。当N/L预测脑出血预后不良约登指数为0.457时,最佳截断值为5.36,对应的敏感度为79.4%,特异性为66.3%,提示原发性AICH老年患者入院N/L>5.36时预后不良风险更大,与既往的研究结果(N/L预测AICH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4~7)相似。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