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仁教授: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

2022
09/20

+
分享
评论
米勒之声
A-
A+

麻醉处理关键在于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减小压差。硬膜外麻醉使腹腔血管床容量加大,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可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因此,不推荐采用硬膜外麻醉,建议选用全身麻醉。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

山西白求恩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王学仁  教授

病例一 

(一)病例信息

女性,52岁,身高170 cm,体重67 Kg,诊断为右乳癌拟行手术治疗;

合并疾病:高血压病(3级)、肥厚型心肌病、冠心病;

家族史:母亲曾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死于心衰;

曾两次行冠脉造影术,四年前行介入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时出现室颤,经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后放弃支架植入。

术前心电图示ST段改变。

术前心脏超声示室间隔基底部局限性肥厚(16mm);室间隔中部变薄 

(二)手术过程

患者进入手术室常规心电、SpO2、无创血压监护后行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给予咪达唑仑1mg、芬太尼0.2mg、依托咪酯16mg、维库溴铵6mg快速诱导插管,术中七氟烷、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地尔硫卓、去氧肾上腺素间断泵入调节血压,术中血压及心率平稳,11:30手术结束后带气管导管送ICU。

75661663628624716

(三)术后转归

15:30病人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留ICU继续观察。手术后第三天12点患者诉胸闷不适,17:10再次诉胸闷不适伴恶心呕吐,ECG示II、III、avF导联弓背向下抬高,23:40出现双眼上翻,肌肉僵直,口唇发绀,监护示HR降至40bpm左右,QRS呈宽大畸形,血压测不出。立即行心肺复苏,23:45出现室性心动过速,300J电除颤1次及药物处理手术后第四天0:40恢复窦性心律。

手术后一月患者转入心内科予改善冠脉循环,营养心肌,降压、抗感染治疗。住院约100天后出院。

问题一:肥厚性心肌病发病率?此种疾病会对麻醉医生工作有明显影响吗?

1.肥厚型心肌病(HCM)流行病学资料

1950年代系统性描述此病;

1960年首次报道家族性显性遗传病例(Br Heart J. 1960,22:449-456.);

健康人群HCM相关基因表达者为0.2%(Am J Med 2004,116(1): 63-65.);

社区人群心脏超声发现“健康”青年成年人HCM发病率为0.2%(Circulation 1995, 92 (4): 785-9.)。

2.肥厚性心肌病的基因

80771663628625463

不同基因(主要是编码心肌肌纤维)的突变是家族性HCM的原因。

麻醉医生经常需要处理没有事先明确诊断的HCM病人。HCM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新生儿到90岁以上者),是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之一,其心衰或中风可能留下功能障碍。

病例二、(Br. J. Anaesth. 2001, 86(3):435-7) 

(一)病例信息

足月新生儿,7天,2600g,因双侧先天性白内障拟行手术。

给予硫喷妥钠10mg、阿曲库铵1.5mg诱导气管插管,七氟烷和笑气维持麻醉,吸入氧浓度为50%-60%;麻醉后血氧饱和度(Sa02)为85%-92%,反复检查气管导管并升高吸入氧浓度到90%并无明显改善。

Ⅰ导联发现ST段升高。

术后拔管送新生儿病房,吸氧30%时Sa02为94%,无明显呼吸困难。

进一步检查发现胸片肺部清晰、心脏扩大;ECG示AVL、I、Ⅱ、V4和V6 导联ST段抬高,Ⅲ导联T波倒置;心脏超声示左心室壁和室间隔明显增厚,无流出道梗阻。

两天后行另一侧白内障手术,改用七氟烷诱导,吸入氧浓度为50%-60%时Sa02为90%-93%,拔管后无需吸氧。

Sengers综合征最早是在1975年由R. C. A. Sengers等报道,以先天性白内障肥厚型心肌病、线粒体肌病、乳酸性酸中毒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例总结:由于多数病人术前没有明确诊断,有关HCM病人麻醉风险的报道较少,但是HCM患者围手术期可能发生的合并症包括充血性心衰、心肌缺血、低血压、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Anesthesiology 1996, 85(2): 254-9.)。

病例三(曾卫军, 李惠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5, (3):147-148.)

女,43岁,因“急性阑尾炎”拟行手术。给予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诱导插管,术中异氟烷维持麻醉。手术10min后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随后出现室颤,经体外电除颤、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后恢复窦性心律。

患者入手术室时可以平卧,无呼吸困难及下肢水肿,窦性心律124bpm,血压105/68mmHg,Sp02 92%,但心脏彩超示左心室明显扩大,流出道扩张,射血分数44%。患者既往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非梗阻型),19天前突发急性左心衰,入院治疗2周后缓解出院。

问题二:肥厚性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治疗及术前访视关注哪些方面?

1.形态学表现

95771663628625681

2.影像学诊断

68011663628626161

3.病理生理基础

(1)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联合分析HCM患者心室组织发现:包括脂肪、氨基酸、糖和核酸的代谢均出现了异常(Circulation. 2021,144:1714-1731.)。 (2)基因突变导致代谢改变,如线粒体ADP聚集,进而引起肌纤维对钙离子敏感性增加,导致心肌舒张障碍、心肌变构(FEBS letters. 2019, 593:1616-1626.)。 (3) 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及流出道梗阻

① 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

左室流出道不同程度狭窄,主要表现在收缩期

代偿性左室肥厚及心腔内压力差

② 疾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室间隔肥厚及左心室内压差大小

心肌收缩性:越强则压差越大

后负荷:降低后负荷时压差增大

前负荷:前负荷增大,排血时间延长,则压差减小

56591663628626384

(4)其病理生理基础示意图如下(Anesthesiology, 2006, 104: 183-192.)

2911663628626445

4.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手段

60821663628626560

药物治疗(β-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等)、室间隔手术、二尖瓣手术、基因治疗;

预防性措施优于纠正性措施。

5.术前访视:

了解既往史和家族史;

HCM相关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与头晕、心悸);

体检;

心脏彩超结果(室间隔异常增厚,舒张期末的室间隔厚度>15mm;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比值>1.5:1)。

问题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麻醉处理有何特殊之处?术中可能发生哪些意外,如何处理?

1.HCM的评估和检查(Circulation. 2020, 142(25): e533-e557.)

1411663628626820

2.麻醉的风险性

89571663628626932

2000-2016年英国一家医院数据表明,86例18岁以下HCM患者(平均12.4岁)接受164次全麻下手术。接受麻醉时,室间隔最厚处均值19mm(±8mm),23例(14%)>30mm,35例(21%)左室流出道(LVOT)压差>50mmHg)。结果显示87%(n=143,87%)无并发症;20(12%)有小的变化,如低血压、心动过缓、ST段改变等;1例(0.6%)出现麻醉诱导期间心跳骤停,3天后死亡(Arch Dis Child. 2019, 104(5):471-475.)。 1985.9.1-1993.11.30心脏超声数据中,99例为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其中77例接受一次或多次非心脏手术麻醉。其中,40%(31例)有一种以上心脏并发症,16%(12例)出现围术期心衰(Anesthesiology.1996, 85: 254-259)。

四.肥厚性心肌病麻醉相关问题

1// 统计学数据

根据发病率估计每年全世界大约有46万例HCM患者接受手术麻醉。接受非心脏手术的HCM患者(无论有无流出道梗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心肌缺血、低血压、心衰、心律失常等,手术类型、时间的长短等均可以影响并发症发生率。估算HCM死于心脏猝死(SCD)者小于1%每年,但30岁以下患者SCD发生率达12%-15%,而且多数发生于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患者,因此麻醉医生一定要提高警惕性。

2//  术前用药

◆术前避免使用阿托品(可以考虑东莨菪碱);

◆可使用安定类药物;

◆可考虑围手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

3//  术中监测

◆有创血压监测;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

4//  麻醉方式选择

麻醉处理关键在于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减小压差。硬膜外麻醉使腹腔血管床容量加大,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可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因此,不推荐采用硬膜外麻醉,建议选用全身麻醉。

HCM患者剖腹产可以考虑全麻或区域阻滞,术中加强监测,避免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避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5//  麻醉药物选

◆诱导尽可能平稳,缓慢用药;

◆建议使用对心脏抑制作用小的药物;

◆维持可以考虑吸入麻醉药(异氟烷、七氟烷),避免拟交感作用药物及组胺释放药物。

6//  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

◆避免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和硝普钠,可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左室流出道梗阻而致严重低血压;

◆可以使用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

◆如果血压降低,建议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一般应避免使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如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麻黄碱等)。

7//  机械通气

因高气道压减少静脉回流,可能诱发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建议小潮气量、快频率通气。

8//  液体治疗

◆积极补液(前负荷增大,使射血时间延长,保持梗阻部位扩张,左室流出道压差减小);

◆剖宫产病人可因循环容量增加而出现肺水肿,应注意补液的速度、补液量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通过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和中心静脉测压指导输血输液。

9//  术后监护应该注意什么?

术后应该注意由于疼痛、低体温等引起的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可以增加心肌氧耗,从而促使心肌缺血、左室流出道梗阻或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只有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才能解除流出道梗阻和心肌缺血。值得注意的是,感染性和出血性休克可以显著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容易引起流出道梗阻,从而导致心跳骤停。    

10//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肺复苏有何不同?

◆HCM患者发生心跳骤停时,不应该选用肾上腺素;

高危HCM患者建议置入ICD(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s,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专家简介

34091663628627029

王学仁

山西白求恩医院麻醉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学组组员、

国际麻醉药理学会中国分会委员

美国神经科学研究会员

主要从事临床麻醉以及麻醉相关的研究工作。

主持包括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课题6项,现已在国内外学术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被SCI收录29篇,其中影响因子大10者两篇,单篇引用次数最多超过100次。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 END—

编辑:MiLu.米鹭

校对:Michel.米萱

医学审核:何思梦博士

米勒之声编辑部 米勒之声,用心相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梗阻性,心肌病,HCM,麻醉,心脏,左室,血压,全麻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