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单身|亲密关系的伤害,远远大于……
万年单身
“我觉得,
亲密关系的伤害,
大于它所带来的快乐。”
寻求情感和心灵的归属,与他人建立深切亲密的依恋关系,是人类被写进基因的生物本能。
某种意义上说,和另一个人产生爱情,而后缔结稳定的婚姻关系,除了是人类的繁衍本能,也是重演早年与母亲的二元关系模式。然而有一些人,却显得对亲密关系不感兴趣,可以很多年都一个人自得其乐,这种生物本能在他那里就像彻底失效一般。万年单身,作为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
很多万年单身的人,多少都对自己感到不满,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缺乏魅力,才导致长期单身。这真是大大的误解!
如果他们对自己足够坦诚,那就势必会认识到,其实他对自己的误解,是因为长时间渴望爱情而不得,把对生活的失望(攻击性)指向了自己。
他们其实非常渴望爱情,基于长期独自生活的事实,渴望程度甚至是很高的,然而他们对爱情和亲密的恐惧也更加强烈,强烈到足以覆盖那些渴望。
在现实的层面,万年单身的人不一定曾经遭遇过爱情的伤害,很多万年单身的人甚至从未真正恋爱过。他们对爱情(或异性)的负面看法,更多来源于他们的原生家庭。
一种情况是,父母的婚姻关系很糟糕,以至于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孩子,向孩子寻求情感支持,跟孩子倾诉痛苦,控诉伴侣的“罪行”,甚至希望把孩子变成自己的同盟,一起“惩罚”伴侣。
这种做法,其实是对孩子进行多重伤害。
第一,孩子会吸收父母的痛苦和怨念,把父母对婚姻和异性的负面看法当成是自己的(这是他们难以进入婚姻的重要原因);
第二,孩子的情感需要被迫搁置一边,还反过来照顾、倾听、安慰父母(这让他们的情感脆弱,心灵更容易受伤);
第三,当他们同情了向自己诉苦的一方,势必就意味着对另一方的感情背叛,这是非常艰难的处境(这让他们内疚自责,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
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对孩子有很多虐待——不一定是身体虐待,很多时候是言语虐待和情绪虐待,或者是情感的忽视(这是一种不易觉察的虐待)。
在被虐待中长大的人常有一种难言的羞耻感,仿佛无须说什么和做什么,自己的存在本身就已经非常错误,非常糟糕。
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防御这些羞耻感,万年单身的人会通过远离亲密关系,来隔绝这些强烈的痛苦感受(亲密关系会激活童年期的情绪和身体记忆)。
要改善万年单身的情况,最重要的是疏解羞耻感,找到对自己的好感觉,喜欢自己,信任自己,认为自己值得最好的爱。我认为本书对他们会有非常有效的帮助。
本文摘自肖雪萍新书
《虽然不容易,但是没关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