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联系!马上处理!马上到!
前言
本轮疫情发生后小编实地走访了一些疫情防控工作点位想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那些一直冲锋在前的人和事……
医务科,对我而言其实并不陌生。曾经有人让我形容医务科的工作,我说,大概就像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吧,不仅要管班上学生的成绩,同学之间有了矛盾需要他们处理,上级部门下发的通知也需要他们落实……
一张写满日程安排的日历表。
在我准备去找他们了解一下最近的工作情况后,上午9点,我走进这间“拥挤且略显凌乱”的办公室竟发现里边空无一人。
原来,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医务科已经被拆分成了多个工作专班,负责处理韩艺轩院区协调事务;统筹调配社区驻点、发热门诊、外出采样人员;
每日开展社区巡回医疗指导;巡视病区检查工作;优化完善特殊时期血透室相关收治流程、投诉接待……
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强迫症痛苦.jpg)。
8月27日,我得知巡回医疗保障队要外出开展工作,于是决定随队跟踪报道。
在车上得知,巡回医疗保障队主要由医务科成员牵头,组织医护人员到封控小区和其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疫情防控、就医转诊、医疗服务等工作。
每到一个点位,他们都会详细询问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在医疗救治方面遇到的难处,并及时给出解决方案。
一位社区工作人员看我拿着相机,便走到身前,“自从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居民的医疗服务遇到了很多麻烦,很多时候我们也头疼,接不完的电话,转不完的病人,416医院的老师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真的要谢谢他们。”
9月3日,我来到医院接管的韩艺轩院区,这个被临时改造的院区规模也许没有那么大,但是它所发挥的作用却是巨大的。位于三楼的指挥部,医务、外协、院感、后勤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办公区的电话就没有被放下过,“哪个小区过来的?什么症状?”“王医生,你准备进病区,有个小孩子腿被划伤了。”“一楼的老师准备接收病人。”
每一个到这里来治疗的患者都需要他们反复的电话沟通、协调处理。
医务科干事唐颖正在电话登记患者信息。
在封控小区外,医疗保障点上的医生正在耐心地为居民解答着疑问。
为了满足封控区居民的答疑、就医需求,医务科不得不从各个科室不断地“夺人所爱”,他们告诉我,“科主任、护士长和这些医护真的很给力,现在大家的人手都很紧张,抽调医护人员真的很不容易,目前我们已经从全院各科室抽调医技35人,护理27人。
这些被抽调的老师还要闭环管理,家庭都没办法照顾,克服了很多困难。”
为了提高工作质量,他们每天都要赴不同的点位进行巡查,与社区进行沟通,协助驻点医生解决实际困难。
“你这个地方为什么没写病人出去的时间?”
“病人和陪护今天的核酸结果查了没有?”
在病区门关处,我恰巧碰到了医务科来巡查,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严厉,“临床的人是不是不太喜欢你们?”我这样问他们,“那能怎么办,我们这个工作就是得罪人的工作,为了院内的净土,我们必须这么干”。
了解各科室住院患者情况,统一调配全院医疗资源;掌握患者就诊情况、确定发热门诊患者数量,他们必须要时刻保证发热门诊这个“高危地带”的绝对安全;
从各个一线岗位收集有关疫情防控的第一手数据,他们希望通过科学的手段不断优化流程、提升质量、确保安全。
“
没有疫情的时候,医务科是一个只有医生“讨厌”的存在,因为他们紧盯医生的一举一动,有疫情的时候,医务科是一个全院医护人员都“讨厌”的存在,因为他们处处“约束”着大家,又爱又恨是他们和临床工作者之间最贴切的形容,因为我们都知道,只要有需要他们一定“马上联系!马上处理!马上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