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肿瘤能“游走”于全身,一经确诊即为恶性?专家: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杨先生(化名)今年40多岁 3年前,他被诊断为 淋巴瘤 没成想,这个淋巴瘤“紧追不舍” 经过23次的化疗、放疗、干细胞移植 仍然甩不掉它 就在近乎丧失治疗信心时 经朋友介绍 他在温医大附一院血液内科 接受了 CAR-T细胞免疫治疗 令他和家人欣喜异常的是 此次的治疗效果良好、远超预期 杨先生平时身体很健康,可在一次单位体检中,发现纵膈(心脏前方)长了一个大肿块。经组织病理活检,诊断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PET-CT显示, 他的两肺、胰腺以及骨骼、肾上腺均存在淋巴瘤。
2019年,杨先生开启了艰难的抗癌之路, 可经过8个疗程后,肿块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变得更大了。多次的化疗及其副作用让杨先生一度想放弃治疗,但是,杨先生的妻子和女儿不断地鼓励,使得他坚持了下来。紧接着,杨先生来到温医大附一院血液内科接受了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以及纵膈的放疗,纵膈肿块被消灭了。我院血液内科多年来对淋巴瘤、骨髓瘤以及白血病等患者开展干细胞移植,移植数量居省内第二位,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可好景不长,在移植后一年半左右,“肿瘤君”又来了!仍然是纵膈的位置,疾病复发了!杨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再次入住我院血液内科病房,全力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治疗团队积极更改化疗方案,尝试加入多种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经过化疗后,肿块有所缩小,但不足半个月,肿块又再次长大。10余次的化疗,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再次击垮了杨先生,他对生活几乎失去了信心。鉴于目前临床上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案,血液内科江松福主任医师建议杨先生可以考虑CAR-T细胞免疫治疗。“爸爸,我们再努力一次,您再坚持一次吧!就当为了我,为了妈妈!”女儿哭着对爸爸说。国内目前上市的两款靶向CD19的CAR-T细胞,其治疗适应症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对于其他类型血液系统肿瘤或者实体瘤的疗效目前未得到证实。而杨先生的淋巴瘤类型刚好符合其适应症。但是对于杨先生这种复发的难治淋巴瘤,纵膈肿块大,又有多线治疗失败经历的患者,细胞治疗的难度和风险很大。之前杨先生的家属也曾到多地求医,但是多次治疗失败的经历都让外院医生摆摆手,表示其CAR-T细胞治疗的风险太大。考虑到我院血液科细胞治疗团队从2017年就已开展CAR-T细胞治疗,在该项治疗技术方面经验丰富,经过充分了解与反复沟通,杨先生及其家属决定“放手一搏”。
CAR-T细胞治疗的原理是什么?
其原理就是通过体外改造自身T淋巴细胞,然后回输去杀死癌细胞,是一种全新机制的抗癌“活细胞”制品”。先用血细胞分离机把自身淋巴细胞采集出来,再通过制备,给T细胞装上可识别癌细胞的卫星导航系统——CAR。CAR和T细胞是协同作战的“战友”。T细胞就像待发的“子弹”,负责狙击,CAR相当于一套“卫星导航系统”负责定位。让这些原本对于杀伤癌细胞“无能为力”的T淋巴细胞,成为了精准打击癌细胞“弹无虚发、百发百中”的“导弹”。”
T细胞,又称T淋巴细胞,能识别、杀伤和清除癌症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
但由于患者体内的癌细胞伪装能力极强,以至于T细胞很难精确识别,这时就需要承担着“卫星导航作用”的CAR来精准定位癌细胞。经过改造并携带CAR的T细胞在回输后,遇见表达对应抗原的癌细胞之后,T细胞会被激活和扩增,进而能以超强攻击力杀死癌细胞,最终实现清除病灶。
近期,杨先生在血液内科细胞分离室成功采集外周血淋巴细胞,送往工厂量身定制CAR-T细胞。同时,细胞治疗团队密切监控病情变化,积极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并且通过小剂量化疗减轻肿瘤负荷,极力创 造条件让杨先生能够以更佳的状态接受CAR-T细胞输注。
一个月后,为杨先生“量身定制”的CAR-T细胞顺利回输到他的体内。细胞回输后,杨先生出现了反复发热、精神异常等副作用,这都是CAR-T细胞进入体内与癌细胞战斗所带来的“风雨”。在江松福主任医师带领的细胞治疗医护团队的保驾护航下,杨先生的一系列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目前已顺利出院休养,返院复查全身PET/CT,提示治疗有效,病灶基本消失了!
科普时间
淋巴瘤,顾名思义就是淋巴细胞发生变异形成的肿瘤,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情况下淋巴瘤一经确诊即为恶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成人恶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淋巴瘤分诸多亚型,其预后也不同。通过积极治疗,有些淋巴瘤是可以治愈的。化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诊治技术的进步,如今淋巴瘤的治疗方式还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CAR-T疗法在我国得到获批与推广,将为更多本土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 淋巴系统遍布我们的全身,是由淋巴管道、淋巴组织以及淋巴器官组成的网状液体系统。淋巴系统是人体“卫士”,具有抵御病原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如果淋巴细胞发生了恶性病变,会不受控制地生长,就有可能发展成淋巴瘤。正因为淋巴系统布满我们全身,淋巴瘤的表现多样,常常以各种隐匿方式“游走”于全身。
如果出现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质地比较硬,或者出现进行性肿大,这时就需要警惕有没有淋巴瘤或者其他恶性肿瘤的可能。部分淋巴瘤患者会出现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大于38℃超过1周,体重莫名其妙下降10%以上,夜里睡觉出汗较多等情况,也建议前往血液科门诊排除一下淋巴瘤的可能性。目前,淋巴瘤已跻身我国恶性肿瘤前九名,并逐年上升,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一。2022年9月15日为第19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