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需要使用前皮肤过敏试验的药物目录及操作规范(征求意见稿)

2022
09/19

+
分享
评论
蔡药师咨询问答
A-
A+

严重过敏反应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救治的首要目的是维持有效通气及循环。抢救的首选用药是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并不是严重过敏反应的抢救首选用药。糖皮质激素起效慢,对于严重过敏反应急性期无效,仅适用于防止严重过敏反应的迟发相反应。

此文为征求意见稿,若有叙述不当之处,望多多批评指正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以下简称皮试)的适应症、皮试方法和结果解读,现根据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2022年《青霉素皮肤试验临床操作专家共识》、2021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及相关药品说明书等指南和共识的规定,对我院临床使用的有关药物的皮试操作进行如下说明和规定。

1、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皮试

1.1适应范围

青霉素皮试,适用于青霉素类、青霉素/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使用前,如我院现有的苄星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氟氯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青霉素皮试禁用于:近4周内发生过速发型过敏反应者;过敏性休克高危人群,如哮喘控制不佳、小剂量过敏原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病史等;有肥大细胞增多症、急慢性荨麻疹等皮肤疾病。

1.2.进行青霉素皮试的要求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皮试液选择,均为青霉素钠皮试液,非拟用药品原液。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皮试液配制方法详见附件1,皮试同时需进行生理盐水对照以排除假阳性。既往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如无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在过敏史中应表述为“曾青霉素皮试阳性”,而不应表述为“青霉素过敏”。

青霉素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停药72h以上者,需重新做皮试。既往青霉素皮试阳性或有过敏史者需充分了解过敏反应类型及发生时间,临床医师进行综合评估后方能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再次试验,并提前备好抢救药品及设备。

2、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皮试

国内暂无关于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皮试的权威文件或指南。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20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家抗微生物诊疗指南(第2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等权威资料均未对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头霉素类抗菌药物皮试作出明确规定,不推荐在使用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前常规进行皮试,仅以下情况需要皮试:

(1)药品说明书明确要求进行皮试的,或说明书有“建议、最好进行皮肤敏感试验为宜者”要求的,须进行皮试;

(2)既往有明确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速发型过敏反应史的患者,须进行皮试;

药品说明书规定需作皮试的头孢菌素类类抗菌药物,其皮试液由所拟用药物同批号配制。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试液配制方法详见附件 2,皮试同时需进行生理盐水对照以排除假阳性。鉴于不同侧链头孢菌素不一定存在交叉过敏,皮试阳性的患者不应在病史记录中笼统表达为“头孢菌素抗菌药物过敏”,应具体记录其品名如为 “头孢某某(受试药物化学名)皮试阳性”。

对于头孢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若一开始做了皮试阴性,且连续使用中未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在继续使用同种药物遇到批号更换的情况下时,建议不必因批号更换而重做皮试。有过敏性疾病病史,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和其他药物(非 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发生头孢菌素过敏的几率并不高于普通人群,应用头孢菌素前也无需常规进行皮试。但是,应在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用药过程中做好监护,并做好抢救措施。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措施详见附件 3。

我院现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说明书要求

医院现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仅1个品规说明书中提到使用前应进行皮试,是注射用头孢替安(1g/0.5g,哈药集团),其余品规均未提及。药物品种及说明书详见附件 2。

相关注意事项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规定,对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必须十分谨慎,应根据患者情况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其中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2、医师开具用药医嘱/处方前,应仔细询问患者及其家族过敏史,包括过敏药物、食物及过敏时的临床表现等,并详细记载于病历中。皮试结果阴性,用药过程中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对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患者,用药时应密切观察,并做好抢救措施。应强调皮试不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唯一措施,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给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以及备有抢救设备与药物、做好充分抢救准备同等重要。

3、其他药物皮试

3.1注射用硫酸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注射用门冬酰胺酶、鲑降钙素注射液、维生素 B1注射液、注射用胸腺肽、注射用绒促性素、荧光素钠注射液、抗腹蛇毒血清,根据药品说明书要求,均推荐在使用前进行皮试,具体操作见附件3。

3.2 单环类(氨曲南)、头霉素类(如头孢美唑、头孢西丁)、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青霉烯类(法罗培南)等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皮试预测作用,给药前无需常规进行皮试。

3.3 国内暂无关于利多卡因皮试的权威文件或指南。药品使用说明书也无皮试操作说明,因此给药前无需常规进行皮试。

3.4 国内无关于碘海醇、碘帕醇、钆喷葡胺、泛影葡胺注射液皮试的权威文件或指南,说明书也提示“不推荐使用小剂量对比剂做过敏试验,因为这没有预测价值,此外,过敏试验本身偶尔也会引起严重和甚至致命的过敏反应”。因此,不推荐使用这些造影剂药物前进行皮试。

附件 1: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皮试液配制方法及判读

附件 2: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试液配制方法及判读

附件 3:非抗菌药物皮试液配制方法及判读

附件 4: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措施 

附件  

附件1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皮试液配制方法及判读

参照2022年《青霉素皮肤试验临床操作专家共识》,青霉素皮试液配制、操作和结果判断方法如下:

一、皮试操作前准备

1.操作人员准备

操作人员服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2.患者评估

评估患者既往史、过敏史、用药史。皮试前需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史,有无个人或家族变态反应性疾病史,并详细询问过敏反应症状,如胸闷、瘙痒、面部发麻、发热等。

3.抢救用药及用物准备

①消毒剂:对乙醇不过敏的成人患者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儿童及乙醇过敏者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洁皮肤,不建议使用碘伏消毒。

②0.1%肾上腺素注射液及5mL注射器,用于严重过敏反应患者救治。

4.皮试药液的制备

青霉素皮试液应单一患者使用,现用现配。

5.青霉素皮试前注意事项

(1)皮试本身亦可能导致速发型过敏反应,应有抢救设备与药品准备。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地救治;(2)应用抗组胺药物可能影响皮试结果,皮试前应停用全身应用一代抗组胺药(苯海拉明)至少72h,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至少1周;停用鼻腔喷雾剂至少 72 h;(3)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 抗剂应停用至少48h;(4)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等药物可能影响对速发型过敏反应救治,皮试前应停用至少24h,尤其在存在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可能时。

二、青霉素皮试液的准备

80万U青霉素钠配制成500U/mL的皮试液的配制流程

41511663229125389

三、青霉素皮试操作步骤

1.患者身份识别使用2种方法核对患者身份。

方法一:询问患者姓名(危重症及不能配合患者查看患者腕带);

方法二:查看患者床头卡信息。

2.患者体位及皮试部位的选择

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上臂外展,选择前臂掌侧下段为注射部位,避开红肿、硬结、皮肤破溃处,因该处皮肤较薄,易于注射,且易辨认局部反应。

3.皮肤消毒

用75%乙醇或0.9%氯化钠注射液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清洁,范围大于5cm×5cm,待干后再行注射。

4.皮内注射

操作者一手绷紧患者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内,放平注射器,拇指固定针栓,缓慢推注药液0.1mL(儿童0.02~0.03mL),皮肤局部形成一隆起的半球状皮丘,且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注射后迅速拔针,无需按压。

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有助于排除假阳性反应。

5.患者教育

告知患者切勿按揉注射部位,并且不能离开观察区,不可剧烈活动,如出现心慌、胸闷、注射部位瘙痒等不适症状立即告知医务人员,以免发生过敏反应延误抢救时机。

6.记录时间

记录皮试时间及皮试结果判断时间,皮试操作20min后进行结果判断。

7.用物处理

针头弃于锐器盒内,注射器弃于医疗垃圾桶内。

四、青霉素皮试后患者观察

患者注射青霉素皮试液后,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闷、气短、皮疹、皮肤瘙痒或潮红等情况,严重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通常在患者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

五、青霉素皮试结果判断

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判断见表1,由2名有资质的医务人员共同完成,判定结果阴性方可使用。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阳性时,医务人员应该将皮试结果告知患者及家属,此次治疗禁用青霉素,并在医嘱单、病历卡、床头卡、注射卡等醒目位置标明“青霉素皮试阳性”。

表1 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判断

8581663229125568

附件2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试液配制方法及判读

国内暂无关于头孢菌素皮试的权威文件或指南。不推荐在使用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头霉素类前常规进行皮试,仅在特殊情况下需要皮试。

参照2021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试液配制、操作和结果判断方法如下:

一、皮试操作前准备、皮试后患者观察、皮试结果判断与附件1青霉素类药物皮试操作一致。

二、头孢菌素皮试液的准备

(1)头孢菌素皮试不引发皮肤非特异性刺激反应的推荐浓度为2mg/ml。若确需进行皮试,需将拟使用的头孢菌素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mg/ml浓度配制成皮试液,皮内注射0.1mL(儿童0.02~0.03mL)。

(2)设立阴性对照(生理盐水),有助于排除假阳性反应。

1g/瓶头孢菌素配制成2mg/mL皮试液的配制流程

8591663229125775

注意:我院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有两种规格:0.75g/支、1.5g/支,配制时需要调整生理盐水剂量;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规格:1.5g (头孢哌酮1.0g+舒巴坦0.5g) /支,按头孢哌酮进行配制。

头孢替安 皮试液配制

(1)0.5g本品加1.75ml生理盐水(1.0g本品加3.5ml生理盐水,2.0g本品加7ml生理盐水),溶解混匀后,此时浓度为286000μg/ml;

(2)用1ml注射器抽取前液0.1ml,加生理盐水0.9ml,摇匀,此时浓度为28600μg/ml;

(3)抽取前液0.1ml,加生理盐水0.9ml,摇匀,此时浓度为2860μg/ml;

(4)抽取前液0.1ml,加生理盐水0.9ml,摇匀,此时浓度为286μg/ml,此液即为试敏液。

抽取0.02ml试敏液,做皮内注射。抽取0.02ml生理盐水做阴性对照。

附件3

非抗菌药物皮试液配制方法及判读

1.注射用硫酸链霉素(100万/支):取链霉素100万U(1g)加生理盐水3.5ml溶解(浓度25万U/ml),取0.1ml上液,加0.9生理盐水至1ml溶解(浓度2.5万/ml),取0.1ml上液,加生理盐水0.9ml至1ml(浓度2500U/ml),取0.1ml(250u)皮内注射,观察20min;

2.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0.75ml:1500IU,浓度约2000IU/ml):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 10 倍(0.1 mL 抗毒素加 0.9 mL 氯化钠注射液,浓度200IU/ml),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 0.05 mL(即10IU),观察 30 分钟。

3.注射用门冬酰胺酶(5000U/支):首次使用,或者停药至少1周者,用药前需要进行皮试。

皮试液的配制:本药5000U用2.5ml灭菌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随后抽取0.1ml(2000IU/ml)加入9.9ml灭菌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制成浓度20U/ml皮试液。取皮试液 0.1 mL 做皮试,观察至少1h,如有红斑或风团则为阳性反应。

4.鲑降钙素注射液 (1ml:50ml):使用本药注射剂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皮肤试验方法如下:(1)取本药注射液0.2ml(50U/ml),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稀释至1ml,皮下注射0.1ml(约1U),观察15分钟,注射部位出现中度红斑或水疤为阳性反应。

5.维生素 B1注射液(2ml:100mg):肌内注射前,应先将本药(维生素B1注射液)稀释 10 倍,再取该稀释液 0.1 mL 做皮试,以防止过敏反应。

6.注射用胸腺肽(100mg):将本药配成 25 μg/mL 的溶液,皮内注射 0.1 mL,观察20min,阳性反应者禁用。皮试液的配制:100mg加10ml生理盐水(浓度10mg/ml),吸取上液0.1ml加9.9ml生理盐水(浓度100ug/ml),吸取1ml加3ml生理盐水得到皮试液(浓度25ug/ml)。

7.荧光素钠注射液(5ml:0.5g):皮试对于荧光素严重不耐受反应的预测作用有限。即使皮试阴性也有可能发生荧光素不耐受反应,应当详细了解病史来做出判断是否进行皮试。倘若疑似过敏,可在静脉给药前进行皮试,即在皮内注射本品0.05毫升并在注射后30-60分钟观察结果。

8.抗蝮蛇血清(6000单位):用药前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方法如下:本药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20倍(0.1ml本药加1.9ml 0.9%氯化钠注射液),于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1ml,20-30分钟后观察,如注射皮丘小于2cm,且皮丘周围无红晕或蜘蛛足者,为阴性,可在密切观察下直接全量注射。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尤其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应慎用本药并采用脱敏注射法。如为阳性可疑者,预先注射马来酸氯苯那敏10mg(儿童根据体重减量),15分钟后注射本药。

9.注射用绒促性素(1000IU):本品中加入2ml生理盐水稀释,即配成皮试液(浓度50IU/ml),取皮试液0.1ml皮内注射。注射后观察15-20min,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以上皮试均需同时行生理盐水做阴性对照!!!

附件4

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措施

严重过敏反应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救治的首要目的是维持有效通气及循环。抢救的首选用药是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并不是严重过敏反应的抢救首选用药。糖皮质激素起效慢,对于严重过敏反应急性期无效,仅适用于防止严重过敏反应的迟发相反应(少数患者严重过敏反应可 为双相型,即速发相症状消失后 4~8 小时后症状再次出现, 称为迟发相反应)。

处理流程如下:

1、静脉给药者立即停用导致过敏药物,并更换输液瓶及输液器;

2、肾上腺素(1:1000 ):成人 0.3~0.5 ml 深部肌内注射,儿童0.01 ml/kg 体重深部肌内注射(最大剂量 0.3 ml ),必要时可间隔 5~15 分钟重复注射;

3、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如暂无条件建立人工气道,紧急情况下可先行环甲膜穿刺;

4、建立静脉通道(两条或两条以上),静滴晶体液维持血压,必要时静脉点滴多巴胺维持血压;

5、若有支气管痉挛,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

6、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 1.25mg/kg,最大量 50 mg,肌内注射;

7、糖皮质激素:静脉甲泼尼龙 40 mg/100 ml NS,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 100 ~200mg;

8、任一环节中如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就地进行规范心肺复苏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皮试,患者,药物,注射,青霉素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