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尿量如何测定?
导语
行间歇导尿前,需要根据膀胱内的残余尿量来决定间歇导尿的间隔时间。什么是残余尿,残余尿量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何意义,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测定残余尿量呢?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
排尿后膀胱内残留的尿液称为残余尿。正常女性残余尿量不超过50ml,正常男性不超过20ml。残余尿超出正常值表示膀胱排尿功能已受损,且残余尿长存于膀胱内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在下尿路梗阻治疗过程中,重复测定残余尿量可判断疗效。当残余尿量>100ml时,需要采用导尿等方法辅助排出。
残余尿量与间导时机
对于行间歇导尿的患友而言,残余尿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词,因为间歇导尿的间隔时间需要通过残余尿量来确定。常规的间歇导尿护理指南一般作如下表述:
1.导尿间隔时间取决于残余尿量,一般为4--6h。一般每日导尿次数不超过6次,随着残余尿量的减少可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
2.两次导尿之间能自主排尿100ml以上,残余尿量300ml以下时,每6h导尿一次;
3.两次导尿之间能自主排尿200ml以上,残余尿量200ml以下时,每8h导尿一次;
4.当残余尿量少于100ml或为膀胱容量20%以下时,即膀胱功能达到平衡后,方可停止导尿。
残余尿量的测定方法
残余尿量测定的方法分为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
直接测定法
即通过导尿的方法测定残余尿。按导尿操作常规,经尿道向膀胱内插入导尿管,将尿液引出到带刻度的量杯或者有刻度的尿壶,引出的尿液即为残余尿。此法测定较为准确。
直接测定残余尿量需注意以下事项:
1.测定前患者应尽可能排尽尿液,严格无菌操作,须经严格的尿道口周围黏膜及皮肤的消毒及对导尿管和术者接触的物品表面消毒,保证无菌状态下进行,以免在插管时造成感染。
2.插尿管时动作轻柔,特别是男性患者。
3.选择合适的导尿管(粗细、类型)。
4.注意保护隐私。
5.尿液停止流出时需缓缓向外拔管并向耻骨上轻柔施压以使尿液排尽。
间接测定法
通过影像学(B超、CT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进行测定。此方法无损伤,避免了插管测定可能引起的感染,且易于多次重复,但残余尿量少时,结果不够准确。
简言之,直接测定法测定膀胱残余尿量是较为准确的方法;影像学检查尤其是B超比较常用、无痛苦、易被患者接受,所测结果于真实残余尿量相差不大,能为判断膀胱排尿功能提供参考。对于间歇导尿的患友来说,当然是选择直接测定法更为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蔡文智,陈思婧.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2011年版)(二)[J].中华护理杂志,2011, 46(2):210-216.
[2]孙福振, 庞国勋, 王振显,等. 不同方法测定残余尿量的比较[J]. 河北医药, 2010, 32(3):345-346.
图文来源:间歇导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