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IVD领域创业,选择大于努力!

2022-09-12 17:05

机遇总是在一切都不太明朗的时候出现的。

来源:医业观察,作者:星哥

最近一位读者找星哥咨询,姑且成为M总,说自己做了做了十几年的生化试剂研发,看到现在体外诊断行业这么红火,也想拉几个兄弟一起创业。经常关注医业观察公众号,想听听星哥的意见,看能不能找到风险投资。

星哥非常明确的回复他,他做的这个方向,在天使轮阶段找不到风险投资,除非已经做到一定体量的营收,当然那个时候你也不太需要融资了。

M总听了星哥的回复,明显有些失落,又问风险投资机构不投的话,那么IVD公司会投资这种早期项目吗?

星哥的回复,IVD上市公司也不会投资,要么就是控股,财务型的投资对上市公司没有什么意义,这些老板需要的是掌控力和业务协同性。

读者又问,那么只剩下加入那些想要做生化产品线的公司这条路了。

星哥说,没错,并且也要看机缘。因为生化试剂这个市场比较成熟,不是太有吸引力,该布局的公司都已经布局了,没有布局的公司要么干脆不做,要么就为了节省时间,直接花钱并购一家企业,不太有耐心从头开始研发,注册,铺市场,太慢。

M总显然对星哥的回复颇为失望,毕竟自己的一身本事,一腔创业热血完全被无视了。

但是生活不总是在经历梦想破灭的过程中继续的吗。

如果星哥和他说,这个方向很好,有前景,肯定有投资机构愿意投资,然后他脑子一热,辞职创业,那才真是踩了一个大坑了。

M总科班出身,在几家IVD公司做试剂研发十多年,兢兢业业,也有一帮志同道合的业内朋友,为什么就不适合创业呢?

还是那句老话,选择大于努力,因为他选的方向和时机不对。

生化市场在体外诊断领域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以生化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已经有科华,九强,美康,利德曼。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会认为一个赛道有这么多上市公司,那说明这个赛道很好啊,说不定我创业也可以。

其实,在一个赛道出现上市公司,是这个赛道走向成熟,格局开始固化的标志。

机遇总是在一切都不太明朗的时候出现的。

举个化学发光龙头企业新产业的例子,2011年红杉投资新产业生物的时候,有几家投资机构听说过磁微粒化学发光赛道?后面发现化学发光赛道这么好的市场,不能错过,很多机构就跑去投资了小型化学发光赛道。

深大张老师在协助新产业做出了第一台磁微粒化学发光分析仪以后,发现市场上找不到好的电路板供应商,索性就把电路板供应的业务接下来,十年后,化学发光仪器的供应链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当年的市场机遇也不在了。

看看这两年迈瑞,新产业,安图,亚辉龙,迈克的年报,星哥真的觉得化学发光赛道实在太凶险了!这400亿的市场看起来太过诱人,也太明显,所以大部分市场只属于IVD行业最有实力的玩家。

星哥在1月15日写了一篇文章,提到一家营收几十亿的药企,在集采的压力下,也在转型和找新的方向,在IVD行业计划从小型化学发光切入。星哥断言说他们在小型化学发光上花的每一分钱,都会打水漂。最近发现这家药企已经决定放弃自研,但是没有死心,打算寻找小型化学发光的企业合作,祝他们好运。

参考《一句话看透行业本质的企业,到底有多可怕?》

还有一个赛道是生物制药上游的色谱填料市场,看到纳微科技2亿多营收,上市的时候居然有400亿的市值(现在也有300多亿),并且纳微占这个市场的份额只有5%。行业内很多研发人员摩拳擦掌,觉得发大财的机会来了,纷纷下海创业,苏州地区一下子多了十来家做色谱填料的创业公司。所谓“王侯将新,宁有种乎”,纳微科技可以,那我也可以。

59201662958999396

其实现实是,纳微可以,但是你不行,核心在于时机。可以去翻翻江博士的采访,纳微创业做色谱填料的时候,他的很多国内生物制药客户都还没成立,就这么熬着,等着行业起来,一家家生物制药公司开始成立,慢慢切入这个原先100%由国外企业占据的市场,成为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制药环节的一环。

那么今天这些国内生物制药企业还会给你这样的机会吗?

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的。

2019年4月,星哥关注分子诊断酶赛道,找到了一个酶方面的高手,建议他出来创业。酶高手表示条件还不成熟,还需要再历练几年。然后后面就是2020年新冠疫情,分子诊断酶市场的大爆发…… 

上个月星哥再次找到酶高手,说虽然错过了分子诊断酶这一波很可惜,但是酶在合成生物学方向的应用,依然有很多机会,再次建议他出来创业。

酶高手考虑之后,觉得时机还不成熟。

星哥略感失望,也有些遗憾,因为认识三年半时间,对于这位酶高手的能力是非常认可的,所谓的时机不成熟,大概率是不愿意承担创业的风险。其实也没啥风险,以这位的履历和能力,天使轮资金应该能融资到的。

等一切都尘埃落定,机会也失去了,就如所有投资机构都认为化学发光是个好赛道,化学发光仪器的供应链非常完善,连药企都想着来化学发光行业分一杯羹的时候;大家都看到色谱填料行业的公司估值可以高达惊人的百倍市盈率(市值/净利润)的时候,机会的大门已经开始关闭了。

达叔就把他职场的成功归功于选择了一个大赛道,高增长,并且身在上海总部,把一个不太好做的产品做出了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达叔说当时他在另一家公司,只能负责300万的业务,但是在新公司,负责1500万的业务,水大鱼大,果断跳槽。像达叔这样的猛人,赛道和公司的选择尚且如此重要,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普通吃瓜群众了。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已经工作了十年来,比如就是生化试剂研发这种不吸引人的方向,我也不太好转行,我能怎么办?

星哥的建议是那就在自己的方向上深耕。大部分人都是把工作做到60-70分,自认应该是80-90分,看看周边的大家都差不多,心安理得的往下过。根据星哥的观察,大部分的人努力程度之低,是远远没有达到拼天赋的程度。

还是拿生化试剂研发举三个可以深耕的例子。

比如掌握几十项,上百项生化试剂项目试剂的研发和生产工艺,然后可以去投奔新产业,亚辉龙这类公司,他们肯定欢迎;

比如干式生化这个产品,市场上还是很稀缺的,但是试剂的研发和工艺和常规生化试剂有一些差异,能否实现突破,很多宠物IVD公司对于干式生化产品是垂涎已久;

比如生化试剂的上游原料,能不能研发出来,帮公司实现降本增效,毕竟集采的利剑在头上悬着。

能搞定这些,你的职场之路也会更为宽广,因为这些技能有一定稀缺性。

如果你的回复是,这些我都没做过,真要搞明白这些东西得花不少时间,太麻烦了,我工作十来年就是配配溶液,做做产品验证,有没有更加速成的方法。

星哥的回复是,洗洗睡吧,梦里都会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生化试剂,风险投资,IVD,赛道,药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