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孕┃孕期好多的误区,你快看看,别踩坑!
很多准妈咪怀孕之后,开始变得谨小慎微,加上孕早期(1~12周)是整个孕期畸形率和流产率的高发阶段,为了腹中胎儿健康,孕妈在这前三个月需要格外注意。
然而有些孕妈对早孕管理都是道听途说,存在不少误区,容易导致问题出现,甚至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健康,稍不注意就会踩坑!
误区一:长时间卧床休息
很多人都知道生病了就要卧床休息,这也是不少过来人甚至是一些医生首先推荐孕妈的做法,然而有的孕妈妈连续几个月都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不下床,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怀孕之后还是需要一定的运动量,这样才能提高抵抗力,减少孕期并发症,而长期卧床休息则会加重妊娠期糖尿病、静脉血栓、肥胖、妊娠期高血压等。
如果孕早期没有流产迹象、孕晚期没有早产表现则都可以正常活动,每天适当散步。
误区二:孕早期不用检查
因为早孕试纸的普及,一些女性在家自行测试,发现怀孕后就安心在家等着3个月后建档,认为前三个月没必要去医院检查。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孕早期检查是相当必要的,在停经后6—10周要做腹部彩超排除宫外孕,并确定胎心及胎儿是否在宫内存活及宫内胎儿数量。
一些孕早期的产检项目还将及时了解孕妈妈的身体情况,是筛选高危妊娠、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期死亡率的关键,大家一定要重视。
误区三:产检次数和时间自己定
现在很多孕妈咪都是职场女性,时间受限,所以经常不能按时产检,另外一些年轻的孕妈咪对待产检的态度应该转变一下,不要因为不想动、天气不好、没啥不良反应等理由随心所欲地打乱原定的产检计划。
产检时间和次数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只有按时产检,才能更好地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亲的生理状况,出现异常也能及时处理,特别是高危妊娠孕妇更要增加产检次数。
误区四:过多吃有营养的食物
怀孕了,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本身无可厚非。吃些好东西,更有利于胎儿发育,也能帮助孕妈妈提高抵抗力。
但凡事都要有尺度,如果孕妈妈本身营养就够,根本不需要再补充营养,这些多余的营养反而会对胎儿和孕妈妈造成一些坏的影响。
所以,怀孕时也要根据实际需要进食,适量、均衡、多样化就可以了,而不是盲目地补充营养。
误区五:一胎正常二胎就不需检查了
生二胎并非简单的重复,孕妈自作主张会给自己和胎儿带来更多潜在的危险。其中较常见的问题就是不按期孕检。孕妈认为怀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没有做过这么多的检查,而且生的孩子很健康,所以怀第二个孩子更不用做那么多检查。其实,怀二胎的孕妈要做的检查应该比第一胎还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体质会发生改变,各种妊娠期的风险都比年轻的时候高,很多问题要早期发现,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来进行预防。例如妊高症、缺钙,这些都须在孕期检查结果的参考下,进行早期干预。还有随着孕妈年龄的增长,胎儿出现畸形的概率也在增加,所以有一些筛查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的,例如唐氏筛查、三维彩超畸形排查等,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千万不要盲目自信,而去冒生畸形儿的风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