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与不孕有关联吗?浙大妇院中医科用科学实验作了精准分析
在中医妇科医师中,他最会设计科学实验、分析数据;在妇科西医中,他最懂望闻问切、抓药开方。
浙大妇院中医科主任曲凡博士阶段师从我国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马宝璋教授,博士后跟随著名生殖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教授,先后接受了系统的中西医学训练,被同事们开玩笑称为“最懂西医的中医妇科医师”。
曲凡说,中医妇科源远流长,流传至今的治疗方法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和考验,但缺乏现代科学的依据和验证,他的团队致力于将其标准化、规范化,让中医妇科也能实现精准治疗。
不规律熬夜上夜班,最影响卵巢的功能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最显著的特征是雄激素水平旺盛,不能正常排卵,表现为月经异常、皮肤痤疮、不孕不育等。
曲凡说,这是一种难治的妇科顽疾,一般采用长期药物治疗及综合管理,不少女性都会寻求中医帮助。
临床上,他经常遇到年轻患者苦恼地询问,“曲医生,我经常熬夜,每天晚上只睡4、5个小时,会不会加重多囊?”
曲凡心想,从中医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说,熬夜剥夺了五脏六腑自我修复的时间,肯定会增加身体患病的概率,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但有没有科学依据来支持这个看似理所当然的结论呢?
于是,他的团队以此为课题展开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量化分析不同形式的熬夜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影响。
最后的研究结果显示,晚睡和熬夜总体上对多囊卵巢综合征都有负面影响,一周熬夜或上夜班1-2次给卵巢功能带来的危害是最大的,但如果每天都上夜班,身体习惯了这样的生物节律,影响反而没有经验认为得那么大,研究还找到了相对应的疾病靶点。
曲凡有两个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基本方法,一个补肾填精,一个补肾健脾,均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其中1项还通过了国际专利PCT的评审。在临床使用中,曲凡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发现的药物作用的有效靶点,从而达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精准治疗的效果。
常按压耳朵三个穴位,提高辅助生殖成功率
曲凡博士后的合作导师黄荷凤院士是生殖医学领域的大咖,他在临床上也经常接触不孕不育的夫妇,为他们提供中医的辅助治疗。
他发现,这些前来做辅助生殖治疗的夫妇普遍存在焦虑情绪,有的来自长辈的压力,有的担心婚姻瓦解,有的疲于四处就医的奔波,还有的被经济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有些身体条件还好的,但心理压力太大,失败率往往比较高;反倒那些身体条件一般,但心比较大的,更容易成功。”
曲凡说,中医治疗不孕症源远流长,西周的《周易》就提到了“不孕”,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温经汤》中给出了不孕症的治疗方案“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
2014年-2015年,曲凡在英国做访问学者时和英方合作导师一起研究了情绪障碍对早期胚胎丢失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回国后,他又将针刺和中药组合物加入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多个关键环节,多维度地提高助孕患者的妊娠率。
他介绍,人体耳朵共有100多个穴位,每个穴位对应不同器官。课题组找出了三大耳穴,可以降低焦虑水平,提高生殖率。在双盲试验中,即使最简便的耳穴按压也收到了奇效。而用其他的耳穴组,在对比试验中,生殖率没有任何的提高。
而且针灸和中药组方更是能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卵子质量、受精率和胚胎质量,同时能降低西药促卵药的副反应,大大提高了妊娠率。
这项名为《针刺和中药组合物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规范化应用》的研究,获得了2019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2022年5月23日发布),原标题:《医院有力量,青年有担当 |妇科有大医,学贯中与西,熬夜与不孕,实验来分析》
作者:张冰清、孙美燕、魏安东
专家介绍
曲凡
中医妇科学博士,妇产科学博士后,副主任中医师,副研究员(临床转化),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中医科主任,全国妇幼健康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妇产科)负责人及学术带头人,浙江大学妇产科学院中医学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全国妇幼保健中医中西医结合培训基地执行主任。
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致力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及不孕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精准诊治研究。
现任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幼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妇幼健康协会中医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国补充医学研究会会士FRCCM(Fellow,Research Council for Complementary Medicine),英国结合医学委员会委员(The British Society of Integrated Medicine)。是浙江大学留学生MBBS全英文课程、浙江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和浙江大学高水平国际化课程《Bas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学基础)》负责人。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1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Human Reproduction、Fertility and Sterility、JAMA Network Open、EBioMedicine、Chinese Medicine、Obesity Reviews,《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和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二等奖各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5/10),全国妇幼健康科技一等奖4项(2/15;3/15;4/15;4/15),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9),教育部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3/9)。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3项。牵头完成全国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1项,科研成果转化1项。牵头撰写并发表全国性专家共识2项,参与撰写全国性诊治指南或专家共识4项。
“国际结合医学研究杰出贡献奖”(2015年,European Society of Integrative Medicine,欧洲结合医学学会颁发)和“结合医学杰出贡献金质奖章”(2018年,Alma Mater Europaea-European Center Maribor,欧洲结合医学中心马特尔中心颁发)获得者。
担任Integrative Medicine Research、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Journal of Traditional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Europe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等5本SCI收录期刊的编委。
监制:孙美燕
编辑:吴梦婷
出品:浙大妇院宣传部
关注浙大妇院获得有温度的妇幼健康科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