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他出生仅2斤、脑瘫,治疗后如今已上学

2022-09-09 12:41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主要症状是肢体肌张力增高。长期的肌肉肌张力增高会导致肌肉纤维化及肌腱挛缩。

2017年6月,家住广西的王女士(化姓)孕28周早产下一名体重仅2斤的男婴小智(化名)。小智出生时就出现缺氧症状,经气管插管抢救、保温等措施终于保住性命。出院时,医生嘱咐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成长发育。

小智5月大时,家长发现他的左边肢体运动不灵活,就开始带小智进行康复训练。小智2岁学走路,但左前臂畸形、抓握差,左足跟不能着地、行走姿势差,呈尖足步态。康复训练一直持续到小智4岁,那时他的左侧肢体运动不利的情况稍有改善,但左侧肢体仍有较明显的畸形运动姿势。

经人介绍,王女士得知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在治疗儿童肢体残疾方面有丰富经验,于今年5月找到我院脑瘫科一区副主任尹靖宇。

在接诊时,患儿的智力、语言功能好,能正常交流;右侧肢体运动功能好,但左前臂旋前垂腕收拇畸形,左手抓握差;能独自下地站立行走,只是行走姿势欠佳,左下肢尖足姿势、右足轻度扁平外翻,不能独自下蹲,上下楼梯需扶持。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上肢肌力IV级弱,左下肢肌力V级弱,生理反射活跃引出,双侧Babinski征阴性。左足跟腱挛缩,左足背伸-20度,左侧踝阵挛阳性。

结合既往病史和现有病症,尹靖宇诊断患儿为偏侧痉挛型脑性瘫痪,建议通过手术矫正肢体畸形。主管医生徐涛主治医师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了术前相关检查,并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5月下旬,尹靖宇团队为患儿实施“左侧胫神经缩窄术+左侧跟腱延长术+石膏外固定术”及“左前臂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拇收肌、腕屈肌定位注射肉毒素”治疗。术程顺利,患儿恢复稳定后,带石膏出院。

一个月后,患儿返院拆除石膏,并配合康复训练,巩固手术效果及改善运动功能水平。8月中旬,患儿顺利结束第二疗程的康复治疗,他的左侧肢体运动姿势已有明显改善。左边踮脚走路的问题解决了,下蹲时也不踮脚了,左手活动也比之前灵活。

88441662639991698

由于小智到了上学的年纪,王女士决定带他回老家,边上学边做康复。临出院前,医生祝福小朋友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同时特别嘱咐王女士,小智的左侧肢体经过手术治疗后有所改善,但后续的康复治疗要持续坚持,才能巩固效果。痉挛肌生长速度往往慢于骨骼的生长速度,因此需要警惕肢体畸形远期复发的可能。除了坚持康复,建议定期复查,及早发现问题,才能及早调整治疗方案。

专家点评:

跟腱是小腿三头肌,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腹下端移行的腱性结构,止于跟骨结节,是人体最粗最大的肌腱之一,对机体行走、站立和维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常因小腿三头肌的肌张力异常导致跟腱紧张挛缩,进而引起足下垂畸形,导致行走时呈尖足步态,而跟腱延长术式能较好矫正跟腱挛缩状态,纠正异常姿势,改善下肢运动模式和步态。同时做胫神经的缩窄手术能降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降低畸形复发的风险。上肢的痉挛通过肉毒素的定位注射治疗也能够很好地缓解痉挛,提高手的灵活性。

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主要症状是肢体肌张力增高。长期的肌肉肌张力增高会导致肌肉纤维化及肌腱挛缩。针对肢体腱性挛缩导致的肢体异常运动姿势,需要早期解决肢体局部肌肉的肌张力。早期的痉挛状态可以通过药物及康复治疗等方法进行改善,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腱性挛缩往往会伴随肢体骨性结构的变化,导致可复性畸形进展成不可逆的骨性畸形,往往还伴有关节脱位等异常改变。对于肢体异常运动姿势,“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特别重要,尤其是在畸形出现的早期进行必要的矫形手术干预,可以很大程度缓解畸形加重及继发骨性结构改变,促进正常姿势下的运动功能重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肌张力,脑瘫,肢体,畸形,痉挛型脑性瘫痪,肌腱挛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