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间,作为公立医院,应主动作为,找准坐标,从实际出发,缓解就医焦虑,从而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8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报告新冠确诊病例已超5.9亿,其中,6440163例死亡。从以上数据说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从德尔塔毒株到不断变异的奥密克戎毒株,说明新冠病毒传播力越来越强,加之人群普遍易感,导致全球死亡病例数仍居高位,公众健康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损害,虽然我国一直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但今年以来全国本土疫情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多,疫情波及的地区和范围比较广,对群众的正常就医行为产生了影响。
关注三种现象
通过对在疫情期间与非疫情期间群众就医心理对比,我们发现,在新冠疫情发生期间,患者就医焦虑有三种现象:
一是“不想来”。收入下降是导致群众不想就医的关键因素,个别地方又见小病拖的现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今年第二季度居民的收入感受指数明显下降,更多人认为自己当前的收入下滑。收入预期不高,直接导致更多人非必要不愿意来医院。
二是“不敢来”。新冠肺炎的感染性极强、传播范围广、防控难度大,是否会被感染成为影响疫情期间患者就医、选择医疗机构的关键因素,医院又是交叉感染的重点区域,这些因素都使得群众在就医时会重点考虑是否会被感染的问题。
三是“不愿来”。疫情期间,根据防控需要,凡就诊、入院,需出示24或者48小时内核酸阴性结果,原来半小时的就诊过程,得多花几小时,导致患者一般的小病能不去医院就不去医院,更倾向于患病程度更严重时去医院就医。
实施三条路径
为让群众在疫情期间,放心、安心、舒心的就医,可以从落实“三个”路径出发,为群众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一是守好门。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六个一”(一看口罩、一测体温、一查健康码、一扫场所码、一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一问流行病学史),确保所有人员经预检分诊后进入医院,对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医疗机构须查验是否有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法提供的要专人引导其进行核酸检测。针对发热病人以及红、黄码人员,由预检分诊人员进行初步筛查后,在做好防护的同时,带至发热门诊就诊,牢牢守住医院的“安全门”。
二是看好人。预检分诊要加强对疫情发生地的来院人员加大排查,严把“入院关”,对红黄码人员,要给予特殊照顾,开通就医绿色通道,边排查边治疗,不因等待核酸检测报告而延误救治。一旦发现有密接和次密接者,果断采取隔离管控措施。对院内重点人员,如核酸采样人员、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住院病人以及陪护等,同时,更要关注后勤保障人员,如行政、保安、保洁及外来人员,要严格执行核酸检测和每日健康检测制度,实行每日专人排查报告,提高信息研判和预警响应的及时性,切实做到及时研判、及时应对、及时处置,力争不漏诊一人。
三是尽好责。加强院内感控工作,从严从紧,抓细抓实落实334举措(三防:人防、技防、器防;三同:人物相同、内外相同、医患相同;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优化就诊流程,减少病人聚集和缩短在医院的就诊时间。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知识、诊疗方案、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以及10 类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感控培训,做到“四个全覆盖”(医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服务保障性人员、医院外包公司人员全覆盖),尤其要加大核酸采样人员操作培训力度,规范采样流程,将责任压实到最小工作单元,全力发动医疗机构所有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参与院感防控工作中。持续开展疫情防控督导,通过查缺补漏、排查隐患、优化流程、完善预案,严格做好闭环管理,坚决防止“院感”事件发生,切实发挥好“哨点”作用,全力提高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能力,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