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万物皆可集采”退退退!创新医疗器械豁免集采,赛道将迎来爆发?

2022-09-06 11:00   亿欧健谈

“万物皆可集采”退退退!创新医疗器械豁免集采,赛道将迎来爆发?

导语 

转变过快的技术需求、患者就医场景变化使得医疗信息化行业急需一场底层重构,作为后起之秀的初创公司将如何完成这一“使命”?

文丨漆叶青

编辑丨刘  

亿欧大健康9月5日消息,近日,国家医保局对外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955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对于“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明确答复,表示要在集采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

受该消息影响,9月5日早盘,不少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公司股价高开,港股微创医疗一度上涨17.86%,心脉医疗涨13.13%,惠泰医疗涨8.40%,不过截至当前发稿,前述公司已经渐渐回吐上午涨幅。

集采已成为国内医疗健康领域的大趋势,此前国家重点将部分临床用量大、临床使用较成熟、采购金额较高、市场竞争较充分的医用耗材纳入集采范围,其目的在于通过公开透明的竞争规则,促使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同时让企业获得明确的市场预期。

前期集采的品种——冠脉支架和人工关节均符合这一条件。而至于创新医疗器械,上述《答复》称,由于创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尚未成熟、使用量暂时难以预估,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

东方证券发布研报称,医保局对于“创新医疗器械不纳入集采”的明确答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普遍认知的“医疗器械都会集采”恐慌情绪,政策支持创新发展愈发明确。同时,其还指出,随着创新的标准愈加明确,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目前,创新医疗器械标准参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该程序于2014年设立,2018年更新、对“创新”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其针对在发明专利、技术上具有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器械设置了特别审批通道。对于经审查同意按该程序审批的创新医疗器械,国家药监局及相关技术机构,按照“早期介入、专人负责、科学审查”的原则,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前提下,予以优先办理。

截至今年6月,已有超过383个产品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155个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临床价值显著的产品获批上市,仅2021年就有35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全部产品主要涉及神经植介入、心血管介入、体外诊断、医学影像、外周介入、手术机器人、辅助诊断软件、肿瘤治疗等多个领域。

2131662429786112

其中,微创系(包括微创医疗、子公司及联营公司)、品驰、联影(包括联影医疗与联影智能)、先健(包括先健科技及联营公司先健心康)、景昱医疗为目前创新医疗器械累计获批公司前五。

附已批准的创新医疗器械

88551662429786459 62211662429786670 57011662429786748 72411662429786827 39931662429786900 781662429787094 48721662429787291 91281662429787352 66071662429787414 93951662429787482 64481662429787563 93441662429787615 81541662429787684 94701662429787736 96151662429787928 9131662429788111 71701662429788172 25401662429788245 9931662429788294 58211662429788487 89411662429788543 4331662429788591 12991662429788641 29761662429788699 47321662429788762 30531662429788827 14921662429788909 36411662429788970 30431662429789019 61121662429789072 57241662429789133 75871662429789255

本文首发于亿欧网2022年9月05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创新,医疗器械,集采,医疗,明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